一种柱塞润滑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777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6
一种柱塞润滑冷却结构,包括壳体结构的泵头,泵头内部设置有泵腔,泵腔上设置进液口、进出孔,进出孔处的泵头上安装有缸套,穿过缸套中心安装有柱塞,柱塞一端与驱动结构连接,柱塞另一端穿过进出孔伸入泵腔内;缸套内部的柱塞上依次安装有压紧套、铜套、填料密封和弹簧座,压紧套可拆卸固定安装于缸套上并与缸套密封连接,铜套和柱塞外周面形成冷却腔;缸套上设置有连接通道,泵头上设置有与进液口连通的引流通道,连接通道的一端与冷却腔连通,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引流通道连通,进液口与具有润滑作用的输送介质连通,从而实现在柱塞泵工作时润滑介质自动对柱塞持续润滑,润滑介质流量稳定,冷却效果好,减少柱塞泵的维护成本。减少柱塞泵的维护成本。减少柱塞泵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塞润滑冷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柱塞泵
,尤其是一种柱塞润滑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柱塞泵技术的发展,目前的柱塞大量采用陶瓷材料,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硬度高、表面光滑,但强度较钢材低,所以一般柱塞是以钢为基体,外部加陶瓷套或表面喷陶瓷膜。由于钢与陶瓷的热胀系数不同,在柱塞来回运动时,由于柱塞与密封的摩擦,柱塞会发热,柱塞过热容易导致陶瓷层炸裂,所以需要在表面润滑的同时进行冷却。
[0003]现有柱塞润滑大多采用滴油润滑方式,将油绳浸入润滑油池中,利用本身的毛细管和虹吸作用吸油,从而给柱塞的摩擦面滴油。这种润滑方式油量不易调节且不稳定,需要操作人员注意润滑油池油量,且需要手动注油,费时费力;此外,实际工使用时油中易混入水分,当油中的水分超过0.5%时,油绳就会停止供油,无法润滑柱塞;另外润滑油流量太小,基本没有冷却效果,影响柱塞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柱塞润滑冷却结构,从而实现在柱塞泵工作时润滑介质自动对柱塞持续润滑,润滑介质流量稳定,冷却效果好,减少柱塞泵的维护成本。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柱塞润滑冷却结构,包括壳体结构的泵头,所述泵头内部设置有泵腔,所述泵腔的一侧设置进液口,所述泵腔的另一侧设置进出孔,所述进出孔处的泵头上安装有管状结构的缸套,穿过缸套中心安装有柱塞,所述柱塞一端与驱动结构连接,所述柱塞另一端穿过进出孔伸入泵腔内;
[0007]缸套内部的柱塞上依次安装有压紧套、铜套、填料密封和弹簧座,所述压紧套内部与驱动结构一侧的柱塞外周面密封连接,所述压紧套可拆卸固定安装于缸套上并与缸套密封连接,压紧套的一端和弹簧座从两侧将铜套、填料密封沿柱塞轴向方向压紧,铜套和柱塞外周面形成冷却腔;
[0008]所述缸套上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泵头上设置有与进液口连通的引流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与冷却腔连通,所述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引流通道连通,进液口与具有润滑作用的输送介质连通。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0]所述引流通道的结构为: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引流通路和第三引流通路,所述第一引流通路的一端与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引流通路的另一端位于泵头外壁并安装有第一堵头,所述第三引流通路的一端位于进出孔外部的泵头外壁并与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引流通路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引流通路与第一引流通路连通,所述第二引流通路的端部位于泵头外壁并安装有第二堵头。
[0011]所述管状结构的缸套的结构为:包括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内部与柱塞外周面密封配合,所述管状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多个螺栓将缸套固定于泵头上,所述管状本体的一端为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部与压紧套外周面螺纹连接,所述管状本体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外周面与进出孔密封配合。
[0012]所述连接通道的结构为:包括穿过沿缸套径向设置的第二连接通路和沿缸套轴向设置的第一连接通路,所述第二连接通路的一端与缸套内部连通并与铜套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通路的另一端贯穿缸套外壁并安装有第三堵头,所述第一连接通路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通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通路的另一端位于插接部外部的管状本体端面处,所述第一连接通路与引流通道连通。
[0013]所述缸套的外周面安装有起吊部,所述起吊部中部设置有螺纹孔。
[0014]所述压紧套的结构为:包括圆环状本体,所述圆环状本体的一侧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缸套内部螺纹连接,所述圆环状本体的另一侧为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安装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缸套内壁面配合,所述圆环状本体的内壁与柱塞配合,所述圆环状本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安装有与柱塞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
[0015]所述连接部一侧的圆环状本体端面设置有多个工具插孔。
[0016]所述铜套的结构为: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的中部与柱塞的外周面配合形成冷却腔,所述环状本体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状本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将冷却腔与环形凹槽连通,所述环形凹槽与连接通道对应。
[0017]所述环状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与柱塞的外周面配合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一侧设置有锥面,所述锥面与柱塞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冷却腔,所述通孔贯穿锥面。
[0018]通孔沿环状本体的圆周方向阵列均布。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在泵头和缸套上分别设置相互连通的连接通道和引流通道,将泵头的泵腔经过缸套与进液口连通,从而实现柱塞泵在输送具有润滑作用的输送介质时自动对柱塞持续润滑,润滑介质流量稳定,冷却效果好,减少柱塞泵的维护成本。
[0021]本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
[0022](1)锥面结构便于铜套的加工,同时使之和柱塞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冷却腔空间足够大,提供更多的冷却量。
[0023](2)通孔沿环状本体的圆周方向阵列均布,使输送介质均匀进入冷却腔中,对柱塞的润滑和冷却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泵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缸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缸套的侧视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压紧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压紧套的侧视图。
[0031]图8为本技术铜套的主视图。
[0032]图9为本技术铜套的剖视图。
[0033]其中:1、柱塞;2、锁紧螺母;
[0034]3、压紧套;301、第一密封圈;302、第二密封圈;30、圆环状本体;31、工具插孔;32、连接部;33、第二密封槽;34、第一密封槽;
[0035]4、铜套;40、中心孔;41、冷却腔;42、环形凹槽;43、通孔;44、锥面;
[0036]5、填料密封;6、弹簧座;
[0037]7、缸套;70、管状本体;71、连接通道;7101、第一连接通路;7102、第二连接通路;7103、第三堵头;72、安装部;73、插接部;74、起吊部;75、安装孔;
[0038]8、泵头;81、进液口;82、引流通道;8201、第一引流通路;8202、第二引流通路;8203、第三引流通路;8204、第一堵头;8205、第二堵头;83、泵腔;84、进出孔;
[0039]9、进液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1]如图1

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柱塞润滑冷却结构,包括壳体结构的泵头8,泵头8内部设置有泵腔83,泵腔83的一侧设置进液口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塞润滑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结构的泵头(8),所述泵头(8)内部设置有泵腔(83),所述泵腔(83)的一侧设置进液口(81),所述泵腔(83)的另一侧设置进出孔(84),所述进出孔(84)处的泵头(8)上安装有管状结构的缸套(7),穿过缸套(7)中心安装有柱塞(1),所述柱塞(1)一端与驱动结构连接,所述柱塞(1)另一端穿过进出孔(84)伸入泵腔(83)内;缸套(7)内部的柱塞(1)上依次安装有压紧套(3)、铜套(4)、填料密封(5)和弹簧座(6),所述压紧套(3)内部与驱动结构一侧的柱塞(1)外周面密封连接,所述压紧套(3)可拆卸固定安装于缸套(7)上并与缸套(7)密封连接,压紧套(3)的一端和弹簧座(6)从两侧将铜套(4)、填料密封(5)沿柱塞(1)轴向方向压紧,铜套(4)和柱塞(1)外周面形成冷却腔(41);所述缸套(7)上设置有连接通道(71),所述泵头(8)上设置有与进液口(81)连通的引流通道(82),所述连接通道(71)的一端与冷却腔(41)连通,所述连接通道(71)的另一端与引流通道(82)连通,进液口(81)与具有润滑作用的输送介质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塞润滑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道(82)的结构为: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引流通路(8201)和第三引流通路(8203),所述第一引流通路(8201)的一端与进液口(81)连通,所述第一引流通路(8201)的另一端位于泵头(8)外壁并安装有第一堵头(8204),所述第三引流通路(8203)的一端位于进出孔(84)外部的泵头(8)外壁并与连接通道(71)连通,所述第三引流通路(820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引流通路(8202)与第一引流通路(8201)连通,所述第二引流通路(8202)的端部位于泵头(8)外壁并安装有第二堵头(820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塞润滑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缸套(7)的结构为:包括管状本体(70),所述管状本体(70)内部与柱塞(1)外周面密封配合,所述管状本体(70)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75),安装孔(75)内安装有多个螺栓将缸套(7)固定于泵头(8)上,所述管状本体(70)的一端为安装部(72),所述安装部(72)内部与压紧套(3)外周面螺纹连接,所述管状本体(70)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插接部(73),所述插接部(73)外周面与进出孔(84)密封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柱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凯史善港卞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煤矿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