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757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包括内压监测壳体,内压监测壳体内设有多个水平内腔和连接内腔,连接内腔连通水平内腔和外界,连接内腔内设有引线,内压监测壳体上镶嵌有保护膜,保护膜正面与外界接触,保护膜背面与水平内腔内设有的压力芯片接触,压力芯片的引脚连接引线,内压监测壳体前端为球面前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内压监测壳体放入实验对象颅内,然后通过保护膜保护压力芯片,当颅内产生压力变化时,压力通过保护膜使压力芯片产生变化,然后并通过连接压力芯片的引线将信号传输出去,通过设置多个保护膜同时对应压力芯片使监测更加全面,从而提高了颅内压精确度。从而提高了颅内压精确度。从而提高了颅内压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颅腔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颅内压是临床和科研的一项重要观测指标,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颅内压的测量可分为液压传感器监测、非液压传感器监测和光纤传感颅内压监测,通常科研时,将小鼠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剃毛,消毒皮肤后,用高压灭菌的手术刀沿颅骨正中线切开,充分暴露头部颅骨,去除筋膜后,用立体定位仪定位合适位置并标记;然后用颅骨钻在标记点进行钻孔;再将压力感受器沿颅骨孔进入,放置深度约2mm,读出颅内压,并记录;但是由于小鼠脑容积较小,在使用常规压力传感器的过程中,误差较大,而科研过程中又需要提高精确度,所以如何使压力监测准确率提高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有助于提高颅内压监测准确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包括内压监测壳体,所述内压监测壳体内设有多个水平内腔和连接内腔,所述连接内腔连通所述水平内腔和外界,所述连接内腔内设有引线,所述内压监测壳体上镶嵌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正面与外界接触,所述保护膜背面与所述水平内腔内设有的压力芯片接触,所述压力芯片的引脚连接引线,所述内压监测壳体前端为球面前端。
[0005]进一步,所述引线连接显示屏上。
[0006]进一步,所述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球面伸入端,所述外壳具有安装腔,所述内压监测壳体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并使所述球面前端接触所述球面伸入端内壁,所述外壳具有监测缺口能与所述保护膜相对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设置一圈凹槽,圆盘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并伸入所述凹槽,所述圆盘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所述外壳旋接封堵塞,所述圆盘与所述内压监测壳体通过轴杆连接,所述圆盘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绕有弹簧,所述弹簧其中一端固定在所述圆盘上,所述封堵塞旋接所述外壳的尾端时所述弹簧的另外一段插接在所述封堵塞上;当所述弹簧的扭矩与所述圆盘和所述凹槽的摩擦力达到平衡时所述保护膜恰好对应所述监测缺口。
[0007]进一步,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还包括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上设置一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旋接有耳杆,所述安装平台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第一伸缩汽缸,所述第一伸缩汽缸的第一伸缩杆上铰链横板,所述横板侧面具有沟槽,所述安装平台上设有第二伸缩汽缸,所述第二伸缩汽缸的第二伸缩杆上设置能伸入所述沟槽的凸起,所述横板左侧端部设有压力监测装置,所述压力监测装置包括所述内压监测壳体以及其内设置的所述压力芯片。
[0008]进一步,所述安装平台上设置转盘,所述滑槽和所述第二伸缩汽缸安装在所述转盘上,所述横板右侧端部设有颅骨钻头;所述安装平台上设有磁块,所述转盘上分别设有第一铁块和第二铁块,所述第一铁块和第二铁块分别对应其上方设置的所述压力监测装置和所述颅骨钻头。
[000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所述内压监测壳体放入实验对象颅内,然后通过所述保护膜保护所述压力芯片,当颅内产生压力变化时,压力通过所述保护膜使所述压力芯片产生变化,然后并通过连接所述压力芯片的引线将信号传输出去,通过设置多个所述保护膜同时对应所述压力芯片使监测更加全面,从而提高了颅内压精确度。
[0010]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内压监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压监测壳体安装在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平台侧视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平台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16]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包括内压监测壳体1,所述内压监测壳体1内设有多个水平内腔3和连接内腔4,所述连接内腔4连通所述水平内腔3和外界,所述连接内腔4内设有引线6,所述内压监测壳体1上镶嵌有保护膜2,所述保护膜2正面与外界接触,所述保护膜2背面与所述水平内腔3内设有的压力芯片5接触,所述压力芯片5的引脚连接引线6,所述内压监测壳体1前端为球面前端7;所述压力芯片5为片型并与所述水平内腔3相适配;通过设置多个所述保护膜2和所述压力芯片5使检测面更加全面,进而增加了检测的精度,所述保护膜2为高分子薄膜,所述压力芯片5的敏感面与所述保护膜2接触;所述引线6连接显示屏上;通过所述引线6将数据显示在所述显示屏上方便观察。
[0017]考虑到,所述内压监测壳体1直接伸入颅内压时,可能会再伸入过程中,所述保护膜2会受到排挤或者其他摩擦情况从而导致前期读数不准确,所以所述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还包括外壳8,所述外壳8具有球面伸入端9,所述外壳8具有安装腔13,所述内压监测壳体1安装在所述安装腔13内并使所述球面前端7接触所述球面伸入端9内壁,通过设置所述球面伸入端9方便伸入,所述外壳8具有监测缺口10能与所述保护膜2相对应,所述安装腔13的内壁设置一圈凹槽14,圆盘11安装在所述安装腔13内并伸入所述凹槽14,所述圆盘11与所述凹槽14过盈配合后当所述圆盘11旋转时能与所述凹槽14产生摩擦力,所述外壳8旋接封堵塞15,所述封堵塞15左侧端部具有螺旋凸起,所述安装腔13右侧开口具有能与所述螺旋凸起相配合的螺旋凹槽,所述圆盘11与所述内压监测壳体1通过轴杆12连接,所述圆盘11上设有凸台16,所述凸台16上绕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其中一端固定在所述圆盘11上,所述封
堵塞15旋接所述外壳8的尾端时所述弹簧17的另外一段插接在所述封堵塞15上,所述弹簧17具有插接端18,所述封堵塞15对应所述安装腔13的一面具有插孔;当所述弹簧17的扭矩与所述圆盘11和所述凹槽的摩擦力达到平衡时所述保护膜2恰好对应所述监测缺口10;所述引线穿过所述轴杆12、圆盘11、凸台16和所述封堵塞15连接所述显示屏;使用时,先将所述封堵塞15旋接在所述外壳8尾部,旋接前先将所述弹簧17的插接端18插入所述封堵塞15的所述插孔内,当所述封堵塞15旋接时,所述弹簧17扭矩发生变化直到扭紧,同时由于所述圆盘11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但是没有固定所以所述圆盘11旋转时会产生摩擦力,所以所述弹簧17在扭矩的作用下会带动所述圆盘11缓慢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圆盘11旋转的同时带动所述内压监测壳体1在所述安装腔13内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簧17设置时参考所述圆盘11与所述凹槽的摩擦力使所述封堵塞15旋接后,所述弹簧17产生的扭矩使所述圆盘11在所述凹槽内缓慢的转动,从所述封堵塞15旋接后到所述圆盘11与所述凹槽的摩擦力与所述弹簧17扭矩持平过程时间控制在5~20分钟,操作人员在这个时间段将所述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压监测壳体(1),所述内压监测壳体(1)内设有多个水平内腔(3)和连接内腔(4),所述连接内腔(4)连通所述水平内腔(3)和外界,所述连接内腔(4)内设有引线(6),所述内压监测壳体(1)上镶嵌有保护膜(2),所述保护膜(2)正面与外界接触,所述保护膜(2)背面与所述水平内腔(3)内设有的压力芯片(5)接触,所述压力芯片(5)的引脚连接引线(6),所述内压监测壳体(1)前端为球面前端(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6)连接显示屏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还包括外壳(8),所述外壳(8)具有球面伸入端(9),所述外壳(8)具有安装腔(13),所述内压监测壳体(1)安装在所述安装腔(13)内并使所述球面前端(7)接触所述球面伸入端(9)内壁,所述外壳(8)具有监测缺口(10)能与所述保护膜(2)相对应,所述安装腔(13)的内壁设置一圈凹槽,圆盘(11)安装在所述安装腔(13)内并伸入所述凹槽,所述圆盘(11)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所述外壳(8)旋接封堵塞(15),所述圆盘(11)与所述内压监测壳体(1)通过轴杆(12)连接,所述圆盘(11)上设有凸台(16),所述凸台(16)上绕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其中一端固定在所述圆盘(11)上,所述封堵塞(15)旋接所述外壳(8)的尾端时所述弹簧(17)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勇勇吕胜青张鹏王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