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737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车辆。其中,电机,包括:外壳,外壳的内表面具有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在电机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壁面位于第二壁面的一侧;定子,设于外壳内,定子包括:汇流排,设于外壳内,汇流排包括基座和多个汇流条,汇流条设于基座上,汇流条包括连接部,基座相对于第一壁面更靠近第二壁面,且基座与第二壁面之间具有间隙;绕组,绕组具有绕组线圈及绕组引出线,绕组引出线与连接部连接;连接部至第二壁面的距离H1、绕组引出线的端部至第二壁面的距离H2及基座至第二壁面的距离H3满足:H3<H2<H1。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电机电气安全距离的前提下使得电机内部结构更紧凑。紧凑。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包括多个部件,多个部件包括外壳、定子、转子等等。各个部件的配合设置不合理,会造成空间浪费,使得电机整体体积及质量大,不仅对电机适配的汽车系统带来困难,还会影响电机振动噪声等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机。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机,包括:外壳,外壳的内表面具有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在电机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壁面位于第二壁面的一侧;定子,设于外壳内,定子包括:汇流排,设于外壳内,汇流排包括基座和多个汇流条,汇流条设于基座上,汇流条包括连接部,基座相对于第一壁面更靠近第二壁面,且基座与第二壁面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具有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在所述电机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壁面位于所述第二壁面的一侧;定子,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定子包括:汇流排,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汇流排包括基座和多个汇流条,所述汇流条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汇流条包括连接部,所述基座相对于所述第一壁面更靠近所述第二壁面,且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具有间隙;绕组,所述绕组具有绕组线圈及绕组引出线,所述绕组引出线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其中,所述连接部至所述第二壁面的距离H1、所述绕组引出线的端部至所述第二壁面的距离H2及所述基座至所述第二壁面的距离H3满足:H3<H2<H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至所述第二壁面的距离H1、所述绕组引出线的端部至所述第二壁面的距离H2满足: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还包括绝缘框架,所述汇流排与所述绝缘框架连接;所述绕组背离所述引出线的一端至所述第一壁面的距离L1、所述绝缘框架至所述第一壁面的距离L2满足:L2<L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壳本体;端盖,与所述壳本体连接,所述端盖包括盖板和第一轴承座,所述盖板与所述壳本体连接,所述盖板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二壁面,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第一壁面的一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避让部,所述第一轴承座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插入所述避让部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部包括避让孔或避让槽。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位于所述基座的一侧;和/或所述定子的定子铁芯与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具有间隙。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包括:筒部,与所述端盖连接;盖部,与所述筒部连接,所述盖部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一壁面;第二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田田施涛葛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