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色残液脱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703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9
一种染色残液脱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残余染料;反应槽脱色,利用保险粉加热脱色;接触氧化池反应,将脱色后的染料残液投加到接触氧化池内与池内的好氧微生物进行反应;好氧池反应,接触氧化后的残液投加到好氧池内与池内好氧微生物进一步反应;MBR膜池反应,吸附去除染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染色残液脱色方法,利用保险粉的还原作用对织物工艺中残余深色母液进行脱色预处理,脱色率可达99%,然后再将脱色后的残余染料分批次投加到污水系统的好氧处理环节,既达到脱色要求,又不会对废水生化处理系统造成冲击和毒害作用,实现了高效脱色,药剂添加量少,污泥产生量少,色度稳定达标,使整体处理成本大幅降低。使整体处理成本大幅降低。使整体处理成本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染色残液脱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印染废水处理
,具体是指一种染色残液脱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纺织印染工业中,常常用到各种各样的染料对纺织品进行染色,为了能让织物充分均匀上色,配制染料母液时一般都会留出一定富余量,染色结束后料槽中也会残留部分底液,这种残留下来的染色母液色度在600~800万倍,若直接排入废水处理系统,超出废水系统所能承受的处理能力范围,风险很大,会引起水质色度快速升高有超标风险。
[0003]因织物的不同需要的染料类型也不尽相同,在染棉织物或涤棉混纺织物时,染料的上染率约65~70%,化纤织物的上染率在90%以上,棉织物较化纤织物的上染率低,即废水中引起色度超标的主要色度源头是棉织物和棉混纺织物的染色以及水洗过程,其中,水洗工艺因废水量较大且收集困难,色度在150~300倍之间。
[0004]现有普遍现象是废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掉,经由生化系统进行生物法脱色,这种脱色方式主要在厌氧还原环境中染料发色基团失去显色能力色度得以去除,好氧环节脱色主要靠活性污泥吸附及氧化作用去除色度,虽然无需额外增加工作量及能耗,但处理效果往往很不理想,脱色率受限,水质波动较大,过分依赖于微生物的生长状况等因素,脱色效果很不稳定,再有就是将残留母液收集后投加脱色剂(次氯酸钠、季铵盐型)电絮凝、臭氧氧化、芬顿等方法进行脱色絮凝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再排入废水系统进行处理,这类方法脱色效果较好,但会产生大量深色污泥,有被定义为危险废弃物的风险,处理费用昂贵,能耗高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色度主要产生源头进行收集预处理后在进入废水处理系统,使废水达到排放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染色残液脱色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残余染料收集,反应槽脱色,接触氧化池反应,好氧池反应以及MBR膜池反应。
[0006]本专利技术中的残余染料收集,生产人员将棉和涤棉织物中深色残余染液进行收集,由于织物以涤棉为主时,涤纶大多采用分散染料染色,分散染料上染率在95%以上,残液中色度很低;棉用还原性染料、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上染率低,一般在70%左右,染色残液中有大量的残余染料,是造成印染厂染色残液色度高的主要原因,将两者的染液混合收集,待集聚到一定的量后对染液集中脱色处理。
[0007]本专利技术中的反应槽脱色,采用保险粉作为还原剂,保险粉为连二亚硫酸钠,由于保险粉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对染料进行还原漂白脱色,而染料残液本身具有很高的碱性,所以无需另外添加碱剂,可直接将收集的染料残液在反应器内,利用蒸汽加热至75~85℃后按1:2~2.5%的质量比投加保险粉,反应30分钟,色度将由原来的800万倍降至3000~5000倍,脱色率可达到99%以上,绝大部分染料颜色被脱除大幅降低对废水处理的
色度负荷。
[0008]本专利技术中的接触氧化池反应,是一种在好氧池内安装组合填料来增加微生物的量和提高耐冲击负荷的一种水处理工艺,将脱色后的染料残液适量投加到此池,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将其有害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之所以将染料残液选择投加到此池而不选择进厌氧池是因为残余染料经保险粉还原漂白后,其含硫酸根量偏高,硫酸根在厌氧硫化细菌作用下会生成大量硫化氢,硫化氢具有很强的毒性,首先会抑制细菌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生化处理环节的效果,其次大量硫化氢进入接触氧化池被氧化,会与好氧微生物争夺溶解氧,消耗大量的氧气,打破原有曝气平衡,破坏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但含硫酸根的染料残液直接进好氧工艺的接触氧化池后硫化物可直接被氧化,不会产生有毒的硫化氢,不影响整个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0009]本专利技术中的好氧池反应,主要是将接触氧化池内的残液排入好氧池内进一步反应,其中有机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降低,形成有机负荷梯度差,为后续起到预处理作用,可降低MBR膜的堵塞频次。
[0010]本专利技术中的MBR膜池反应,采用一种平板式膜进行过滤,其膜平均空隙直径0.2μm,属于微滤膜的一种,由于空隙很小,活性污泥无法被过滤,其附着在膜上,利用负压抽取残液时,通过高浓度的活性污泥对染料分子进行吸附,而后通过污泥回流至前端接触氧化池,反复水解还原,然后经好氧微生物代谢活动脱除色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染色残液脱色方法,利用保险粉的还原作用对织物工艺中残余深色母液进行脱色预处理,脱色率可达99%,然后再将脱色后的残余染料分批次投加到污水系统的好氧处理环节,既达到脱色要求,又不会对废水生化处理系统造成冲击和毒害作用,实现了高效脱色,药剂添加量少,污泥产生量少,色度稳定达标,使整体处理成本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保险粉投加量与脱色率关系图;
[0014]图3是本专利技术保险粉投加量与残余染料吸光度趋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6]如图1所示,收集剩余染料,冷染设备操作人员作业结束后,将料槽内剩余染料收集至指定容器,如一吨中料桶,其中染料为黑色、灰色、深灰色等深色染料,收集到一定数量后集中进行脱色处理。
[0017]将收集到的染料残液脱色置于反应容器内进行脱色,反应容器采用不锈钢材质,容积约为0.5m3,用于对被脱色母液加热及脱色反应空间,加热采用蒸汽加热方式,利用热电偶实时显示反应槽温度,将收集的剩余染料母液,主要为PH12~14的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和直接染料,将其投加反应容器内直接加热,温度控制在75~85℃,将保险粉与被脱色液按1:2~2.5%质量比缓慢投加到反应槽内,在此温度区间连续反应30分钟,基本接近完全反应,色度从600~800万倍降至3000~5000倍,此时将绝大多数色度去除,按此方法分批次将
剩余染料脱色,如图2和图3所示,为保险粉用量与色度去除率关系,保险粉用量增加,脱色效果增强,但达到比例后,脱色率趋于饱和。
[0018]接着,在接触氧化池反应,控制参数为温度30~35℃、PH值7.5~8、溶解氧0.5ppm、污泥浓度3500ppm、污泥负荷0.15kgBOD/kgMLSS.d,由于混合液含有大量硫酸根,所以要避免进入厌氧池还原环境,因为在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将其还原,产生硫化氢对厌氧菌胞外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厌氧池以及后续处理效果,因此将脱色后的混合液少量多次,按照每次约50L,每日2~3次循序渐进泵入接触氧化池,利用接触氧化池好氧环境直接将混合液进行氧化,避免对微生物的毒害,同时在好氧微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代谢作用下将其污染物质降解一部分,此时出水COD约600ppm、色度120倍。
[0019]然后,在好氧池反应,好氧池的控制参数为温度30~35℃、PH值7.5~8、溶解氧2.5~3ppm、污泥浓度5500ppm、污泥负荷0.12kgBOD/kgMLSS.d,进一步利用好氧条件和好氧微生物新陈代谢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染色残液脱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残余染料;S2,反应槽脱色,将残余染料置于反应容器内,利用蒸汽加热至75~85℃后按1:2~2.5%的质量比缓慢加入保险粉,反应30分钟;S3,接触氧化池反应,将脱色后的染料残液投加到接触氧化池内与池内的好氧微生物进行反应;S4,好氧池反应,步骤三中反应后的残液投加到好氧池内与池内好氧微生物进一步反应;S5,MBR膜池反应,MBR膜池内具有平板式膜,步骤四中的残液加入到MBR膜池内,通过吸附反应进行脱色,而后通过污泥回流至前端接触氧化池,反复水解还原,然后经好氧微生物代谢活动脱除色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染色残液脱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对棉和涤棉织物的深色残余染液进行收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染色残液脱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保险粉为连二亚硫酸钠。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光刘刚刚徐良军周建张海峰李继松张俊万博俊徐功林
申请(专利权)人:科德宝宝翎衬布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