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纯生化印染废水脱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638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1
一种高效纯生化印染废水脱氮方法,其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为:车间废水经管网收集至地下集水调节池,由泵再提升至厌氧池,后续依次自然溢流至生物接触氧化池、好氧预处理池、MBR膜生物反应器池,然后达标排水或深度处理后回用到生产。经综合管控整个工艺系统的参数,大幅去除废水中氨氮、总氮含量,使氨氮排放检测数值稳定在排放指标的2%以下,去除率达99%。总氮测试数值稳定在排放指标的40%及以下,提高整个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个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个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纯生化印染废水脱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印染废水处理
,具体是指一种高效纯生化印染废水脱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纺织印染工业中,常常用到各种各样的染料对纺织品进行染色,为了能让织物充分均匀上色,配制染料母液时一般都会留出一定富余量,染色结束后料槽中也会残留部分底液,这种残留下来的染色母液色度在600~800万倍,若直接排入废水处理系统,超出废水系统所能承受的处理能力范围,风险很大,会引起水质色度快速升高有超标风险。
[0003]因织物的不同需要的染料类型也不尽相同,在染棉织物或涤棉混纺织物时,染料的上染率约65~70%,化纤织物的上染率在90%以上,棉织物较化纤织物的上染率低,即废水中引起色度超标的主要色度源头是棉织物和棉混纺织物的染色以及水洗过程,其中,水洗工艺因废水量较大且收集困难,色度在150~300倍之间。
[0004]现有普遍现象是废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掉,经由生化系统进行生物法脱色,这种脱色方式主要在厌氧还原环境中染料发色基团失去显色能力色度得以去除,好氧环节脱色主要靠活性污泥吸附及氧化作用去除色度,虽然无需额外增加工作量及能耗,但处理效果往往很不理想,脱色率受限,水质波动较大,过分依赖于微生物的生长状况等因素,脱色效果很不稳定,再有就是将残留母液收集后投加脱色剂(次氯酸钠、季铵盐型)电絮凝、臭氧氧化、芬顿等方法进行脱色絮凝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再排入废水系统进行处理,这类方法脱色效果较好,但会产生大量深色污泥,有被定义为危险废弃物的风险,处理费用昂贵,能耗高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纯生化印染废水脱氮方法,其专利技术方法工艺主要内容将废水经过格栅、集水调节池、厌氧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好氧预处理池和MBR膜池进行处理。
[0006]其中,利用格栅将车间收集的废水在进入集水进调节池之前将大的漂浮物及杂质进行拦截过滤,减少提升泵堵塞。
[0007]其中,将格栅过滤后的废水引入集水调节池内,集水调节池对废水起到水量和水质的均匀化调节,避免引起负荷的较大波动。
[0008]其中,将集水调节池内的废水引入厌氧池进行厌氧发酵,水利停留时间在24~48h,其主要将大分子有机物变成小分子有机物,起到断链开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作用,即提高B/C,通常可将B/C从0.25提高到0.35~0.45之间,同时内部也安装了组合填料,增加耐冲击负荷和处理效率,通过控制厌氧池内部搅拌循环装置,取厌氧池中部水反冲回流至底部,可降低布水的上升流速从而减少厌氧泥的大量流失,使内部具有足够的厌氧菌充分与有机物接触,提高了水解酸化和产酸产甲烷效率,废水中的残余染料在厌氧还原环境下,
即ORP:

200以上,发色基团被破坏,色度被大部分去除,而传统的厌氧池,如UASB、EGSB、厌氧生物滤池等,一般不加填料,采用顶部取水回流至底部的方式,传统厌氧回流方式从顶部储水槽回到底部,由于上升流速较大,容易携带大量厌氧活性污泥至好氧池。
[0009]其中,将厌氧池内的废水引入生物接触氧化池,水利停留时间8h,通过控制曝气量,使水中溶解氧参数DO控制在0.1~0.5mg/L,进行反硝化反应,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部同样也安装挂膜组合填料,池内始终保持活性污泥浓度5000~8000mg/L以上,而一般的接触氧化池或悬浮填料好氧池污泥浓度均在3500mg/L以内,本专利技术在传统接触氧化法基础上,将MBR膜的高污泥浓度回流至接触氧化池,本专利技术回流量控制在15~20%即可,而传统方法回流量需要控制在200~300%,让接触氧化池内增加大量游离微生物及足够的消化液,总的污泥浓度达到10000mg/L以上,反硝化菌数量也随之增高,进一步提高脱氮率,可作为厌氧到好氧的过渡阶段,增加耐冲击负荷,池内组合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数量很大,由于大量菌胶团附着,填料饼上形成合理厚度的生物膜层,生物膜层随着厚度增加,最内层就会形成厌氧环境,中间层形成缺氧环境,最外层形成兼氧或微好氧层,这样单个膜饼就会变成一个微型厌氧

缺氧

好氧工艺(A2 O),此池内就会有大量微型A2 O处理单元,脱氮效率增加,另外通过将其池内溶解氧DO调整至缺氧状态,MBR膜池污泥按15%~20%回流比将硝化液回流至此池内,使其起到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基本无关,与反硝化细菌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实际运行中高污泥浓度可缩短反硝化时间,减小缺氧段有效容积,有效容积一定条件下,高污泥浓度的反硝化能更好的利用有机质中易降解的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反硝化反应,更有利于脱氮,尤其是碳源不足情况下尤为重要,综合较传统方法脱氮效果增强,是氮去除的主要环节。
[0010]其中,将接触氧化池内的废水引入好氧预处理池,水利停留时间8h,通过控制曝气量,使水中溶解氧参数DO控制在1~1.5mg/L,进行硝化反应,采用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主要起到有机负荷平衡作用,作为MBR膜池的预处理环节。
[0011]其中,将好氧预处理池内的废水引入至MBR膜池,水利停留时间8h,通过控制曝气量,使水中溶解氧参数DO控制在3~5mg/L,进行硝化反应,膜池内的膜采用液下平板膜,膜平均空隙直径0.2μm,属于微滤膜的一种,其集成化程度很高,膜片嵌插在支架内,膜与膜之间间隙为5mm,其工作机理是:MBR膜组件在真空泵抽吸负压条件下,水分子和小分子有机物及染料分子透过膜孔被抽走,几乎所有污泥及大分子有机物被拦截在膜池内,MBR膜产水的过程中膜的表面会形成一层有菌胶团组成的生物膜层,既可以起到生物降解作用又可以起到对膜片的粗滤及保护作用,生物膜层在曝气强度冲刷下形成既能保证产水通量又能不堵塞膜片的状态,在菌胶团等颗粒污泥被拦截在MBR膜池内,MBR膜池内的污泥浓度会不断升高,可达到12000~15000mg/l,在高污泥浓度下,污泥龄控制在40~60d,传统MBR膜工艺污泥浓度在4000~7000mg/l,本工艺控制在15000~20000mg/l,采用高低频曝气方式来防止污泥结饼堵塞。
[0012]在MBR膜池好氧环境下进行硝化反应,硝化作用的程度是生物脱氮的前提,氨氮主要在硝化环节去除,反硝化作用是生物脱氮的关键,总氮主要在此环节得到去除,硝化反硝化除了跟DO、PH值、温度、有机负荷等常规有关影响因素外,污泥浓度的高低对整个脱氮进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MBR膜池内高污泥浓度环境中,硝化反硝化的速率与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浓度成正相关关系。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浓度相对较高,因此硝化反硝化反应速
率也较高,提高污泥浓度是增加硝化反硝化细菌浓度的最直接方式,污泥浓度的增高也增加MBR池的有机负荷,高污泥浓度下其微生物对DO的消耗量也相应增加,在供气量不变情况下,DO显示出来的数值也应适当降低,但整体硝化效果仍处于良好水平,在高污泥浓度的MBR膜池内,微生物形成的菌胶团直径相对较大,在硝化反应过程中受DO低的影响,氧的压力梯度小,菌胶团内部易形成缺氧环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纯生化印染废水脱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格栅过滤;S2,格栅过滤后的废水进入集水调节池内进行均质;S3,利用提升泵将集水调节池的废水提升至厌氧池进行厌氧发酵,厌氧发酵过程连续循环,PH值控制在7.5、温度控制在35~45℃、进水流量控制在50m3/h,水利停留时间在24~48h;S4,利用液位高差,将厌氧池的出水自然溢流至接触氧化池,通过控制曝气量,使水中溶解氧参数DO控制在0.1~0.5mg/L,进行反硝化反应,PH值控制在7~8、温度控制30~35℃、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控制在5000~8000mg/L,水利停留时间8h;S5,利用液位高差,将接触氧化池的出水自然溢流至好氧预处理池,通过控制曝气量,使水中溶解氧参数DO控制在1~1.5mg/L,进行硝化反应,PH值控制在7~8、温度控制30~35℃、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控制在5000~6000mg/L,水利停留时间8h;S6,将好氧预处理池内的废水排入MBR膜池,通过控制曝气量,使水中溶解氧参数DO控制在3~5mg/L,进行硝化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刚张海峰周建徐良军周圳彦万伯俊黄蓉
申请(专利权)人:科德宝宝翎衬布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