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村镇低碳氮比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346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村镇低碳氮比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依次隔设有第一调节反硝化池、第二调节反硝化池、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沉淀池,第一调节反硝化池设置有进水口、外回流口和内回流口,第二调节反硝化池设置有提升泵将液体提升到厌氧池,第二好氧池设置有反硝化液回流管与第一调节反硝化池的内回流口相连,沉淀池设置有污泥回流管与第一调节反硝化池的外回流口相连。将调节水质水量的调节池改为调节反硝化池,调节反硝化池一方面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活性污泥作用下,充分利用原水中有限碳源,对污水进行强化脱氮。再经过常规的AAO生化处理,最终使得出水能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出水能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出水能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村镇低碳氮比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村镇低碳氮比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AAO工艺是当前较为普遍的一种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水力停留时间(HRT)短、运行设计经验成熟等优势,当前已成为我国污水处理厂采用的主流工艺。AAO工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不同生物池中聚磷菌、反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水中氮、磷去除,其中聚磷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代谢活动需要充足的碳源作为支撑。然而我国村镇生活污水碳氮比低,这成为了传统AAO工艺脱氮除磷性能提升的主要障碍。
[0003]传统AAO工艺是按照厌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

沉淀池的顺序来布设的,通常占地面积较大,设备较多,运行管理复杂,在进水碳源不足的情况下难以保证理想的脱氮除磷性能,更不适用于农村单户或未接入管网的点源小流量污水处理。面对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污水处理厂通常的做法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投加优质碳源(乙酸钠、甲醇和葡萄糖等),但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们我们急需要一种能应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点源小流量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村镇低碳氮比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能适应村镇低碳氮比污水处理,并且能有效解决村镇生活污水水量不均匀的问题,出水水质能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村镇低碳氮比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通过隔板依次隔设有第一调节反硝化池、第二调节反硝化池、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第一调节反硝化池设置有进水口、外回流口和内回流口,所述第一调节反硝化池和第二调节反硝化池之间设置有过水孔,所述第二调节反硝化池设置有提升泵将液体提升到厌氧池,所述厌氧池和第一缺氧池之间、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之间、第二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之间、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之间均设置有过水孔,所述第二好氧池设置有反硝化液回流管与第一调节反硝化池的内回流口相连,所述沉淀池设置有污泥回流管与第一调节反硝化池的外回流口相连。
[0006]村镇生活污水进入第一调节反硝化池,与回流污泥一起起到反硝化作用,强化脱氮,然后再进入第二调节反硝化池,继续进行反硝化反应,第一调节反硝化池和第二调节反硝化池起到调节水质水量的作用,同时,它又不是单纯的仅仅起到调节水质水量的作用,还起到充分利用进(原)水中有限碳源,从而强化脱氮的作用。然后废水进入正常的AAO工序,进行生化处理,最终使得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调节反硝化池、第二调节反硝化池、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
二缺氧池内均设置有污泥搅拌装置。避免厌氧缺氧池污泥沉降。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污泥搅拌装置为造浪泵,所述第一调节反硝化池、第二调节反硝化池、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的池壁的靠底部分别安装有造浪泵安装支架,所述造浪泵通过吸盘安装在造浪泵安装支架上。采用造浪泵替代常规的搅拌装置,一方面安装方便,如采用电机加搅拌桨叶的方式搅拌,还需要在厌氧池和缺氧池上安装搅拌电机固定杆,结构复杂,且能耗高,造价高。采用造浪泵一方面安装方便,另一方面更节省能源,采用吸盘安装,维护方便,混合效果由于传统搅拌桨搅拌的方式。与传统搅拌电机相比,能耗降低75%,造价降低96%。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污泥搅拌装置为潜水泵,所述潜水泵安装在第一调节反硝化池、第二调节反硝化池、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底部。相当于潜水泵的进出口均不安装管道,直接将潜水泵丢在池内,不停的进水出水。这样与电机搅拌相比,安装方便,但是能耗依然高。
[0010]上述方案中:厌氧池和第一缺氧池之间、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之间、第二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之间、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之间均设置有的过水孔一上一下错开设置。这样一上一下上下翻流,有利于延长停留时间和活性污泥与污染物的充分混合,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污泥回流管和反硝化液回流管上分别设置有回流泵和阀门。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箱体内通过前后延伸的隔板和左右延伸的隔板将第一调节反硝化池、第二调节反硝化池、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沉淀池隔成前后两排。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将调节水质水量的调节池改为调节反硝化池,因为村镇生活污水排放不规律,水量不稳,调节反硝化池一方面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活性污泥的作用下,充分利用原水中有限碳源,对污水进行强化脱氮。然后再经过常规的AAO生化处理,最终使得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该一体化装置占地面积小,不需要修调节池,建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16]图2为造浪泵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

2所示,一种村镇低碳氮比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通过隔板依次隔设有第一调节反硝化池2、第二调节反硝化池3、厌氧池4、第一缺氧池5、第二缺氧池6、第一好氧池7、第二好氧池8和沉淀池9,具体的箱体1内通过左右延伸的竖向隔板隔成前后两个腔室,位于后侧的腔室内通过前后延伸的竖向隔板从左到右分别隔出第一调节反硝化2、第一缺氧池5、第二缺氧池6、沉淀池9,位于前侧的腔室内通过前后延伸的隔
板从左到右分别隔出第二调节反硝化池3、厌氧池4、第一好氧池7、第二好氧池8。
[0020]第一调节反硝化池设置有进水口203、外回流口202和内回流口201,第一调节反硝化池2和第二调节反硝化池3之间设置有过水孔10,厌氧池和第一缺氧池之间、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之间、第二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之间、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之间均设置有的过水孔一上一下错开设置。
[0021]第二调节反硝化池3设置有提升泵13将液体提升到厌氧池4,厌氧池4和第一缺氧池5之间、第一缺氧池5和第二缺氧池6之间、第二缺氧池6和第一好氧池7之间、第一好氧池7和第二好氧池8之间均设置有过水孔10。
[0022]第一好氧池7和第二好氧池8内设置有曝气盘16。沉淀池9上部设置有导流筒,第一好氧池7和第二好氧池8的水流过孔通过管道与导流筒12上部的进口相连,导流筒的底部伸到沉淀池的中下部。此为常规技术。沉淀池的上方设置有清水出水口。
[0023]第二好氧池8设置有反硝化液回流管与第一调节反硝化池2的内回流口相连(图中未画出连接管道),沉淀池9设置有污泥回流管与第一调节反硝化池2的外回流口相连。污泥回流管和反硝化液回流管上分别设置有回流泵14和阀门1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村镇低碳氮比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通过隔板依次隔设有第一调节反硝化池、第二调节反硝化池、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第一调节反硝化池设置有进水口、外回流口和内回流口,所述第一调节反硝化池和第二调节反硝化池之间设置有过水孔,所述第二调节反硝化池设置有提升泵将液体提升到厌氧池,所述厌氧池和第一缺氧池之间、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之间、第二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之间、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之间均设置有过水孔,所述第二好氧池设置有反硝化液回流管与第一调节反硝化池的内回流口相连,所述沉淀池设置有污泥回流管与第一调节反硝化池的外回流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村镇低碳氮比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反硝化池、第二调节反硝化池、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内均设置有污泥搅拌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村镇低碳氮比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搅拌装置为造浪泵,所述第一调节反硝化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泽军杨程宋南川石戈杜安珂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