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922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数据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线,包括收纳组件,收纳组件包括连接线和收纳主体,连接线可伸缩收纳于收纳主体内,数据线还包括与收纳组件连接的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包括底板和透光壳,底板和透光壳连接形成一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内填充有发光流动体;底板远离透光壳的一面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柱,收纳主体对应连接柱开设有连接通孔,连接柱可拆卸卡入连接通孔。发光组件与收纳组件可拆卸连接可以使发光组件和收纳组件分开制造,防止将发光流动体灌入发光组件时污染连接线,进一步的,用户可通过更换数据线上发光组件,选择不同风格的发光流动体颜色,提高了用户体验和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验和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验和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线


[0001]本技术涉及数据线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线。

技术介绍

[0002]数据线(d a t a c a b l e),其作用是来连接移动设备和电脑的,来达到充电、数据传递或通信目的。现在,随着电子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数据线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使用场景也变得更加广泛,用户对数据线的便捷性要求也变得更高。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伸缩数据线。
[0003]现有的伸缩数据线收纳后,体积较小,用户在光线较暗时,找寻较困难,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数据线光线较暗时不便找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线。
[000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线,包括收纳组件,所述收纳组件包括连接线和收纳主体,所述连接线可伸缩收纳于所述收纳主体内,还包括与所述收纳组件连接的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底板和透光壳,所述底板和所述透光壳连接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内填充有发光流动体;所述底板远离所述透光壳的一面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柱,所述收纳主体对应所述连接柱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柱可拆卸卡入所述连接通孔。
[0006]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中间部分朝向所述收容空间一侧凸起形成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面形成凹弧面,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凹弧面上。
[0007]优选地,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透光壳之间存在间隙。
[0008]优选地,所述透光壳靠近所述底板一端的边缘内壁开设有环形台阶,所述底板的边缘与所述环形台阶过盈配合。
[0009]优选地,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胶层;所述底板还包括环绕所述凸起部的平面部,所述平面部远离所述收容空间一侧的表面与所述透光壳靠近所述底板一端的端面共面,所述胶层覆盖所述平面部远离所述收容空间一侧的表面与所述透光壳靠近所述底板一端的端面。
[0010]优选地,所述收纳主体包括连接盘,所述连接盘朝向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开设有对接槽,所述连接通孔开设在所述对接槽的底壁上;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收纳组件连接时,所述发光组件进入所述对接槽,所述胶层粘贴所述对接槽的底壁。
[0011]优选地,所述连接柱包括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面和与所述端面连接的侧面,所述侧面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贯穿所述连接柱。
[0012]优选地,所述缺口将所述连接柱分成第一半柱体和第二半柱体,所述第一半柱体侧面和/或所述第二半柱体侧面设置有翻边。
[0013]优选地,所述透光壳远离所述收容空间一侧表面对应所述凸起部设置有遮光板,
所述透光壳上未设置遮光板的部分形成环形。
[0014]优选地,所述收纳主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连接盘远离所述发光组件一侧卡接形成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朝向所述连接盘设置有一中心柱,所述中心柱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连接盘远离所述发光组件一侧对应所述中心柱开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对应所述第二缺口设置有卡接板,所述中心柱插入所述容置孔,所述卡接板插入所述第二缺口。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数据线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技术的数据线,包括收纳组件,收纳组件包括连接线和收纳主体,连接线可伸缩收纳于收纳主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收纳组件连接的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包括底板和透光壳,底板和透光壳连接形成一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内填充有发光流动体;底板远离透光壳的一面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柱,收纳主体对应连接柱开设有连接通孔,连接柱可拆卸卡入连接通孔。发光组件与收纳组件可拆卸连接可以使发光组件和收纳组件分开制造,防止将发光流动体灌入发光组件时污染连接线,进一步的,用户可通过更换数据线上发光组件,选择不同风格的发光流动体颜色,提高了用户体验和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0017]2.本技术的底板的中间部分朝向收容空间一侧凸起形成凸起部,凸起部远离收容空间的一面形成凹弧面,连接柱设置在凹弧面上。凸起部有向上的一个弹性势能,可以向上拉紧连接柱,形成预紧力,使收纳组件与发光组件的连接更稳固;另外,凸起部使发光流动体向收容空间边缘流动聚集呈环状,增强夜光效果。
[0018]3.本技术的凸起部与透光壳之间存在间隙,增大了发光流动体在收容空间内的流动面积,防止发光流动体只在收容空间的局部发光。
[0019]4.本技术的透光壳靠近底板一端的边缘内壁开设有环形台阶,底板的边缘与环形台阶过盈配合,使底板与透光壳连接更紧密,耐冲击性更好,不易使发光流动体流出。
[0020]5.本技术的发光组件还包括胶层;底板还包括环绕凸起部的平面部,平面部远离收容空间一侧的表面与透光壳靠近底板一端的端面共面,胶层覆盖平面部远离收容空间一侧的表面与透光壳靠近底板一端的端面,胶层可封装底板与透光壳连接后形成的空隙,进一步提高了发光组件的密封性。
[0021]6.本技术的收纳主体包括连接盘,连接盘朝向发光组件的一侧开设有对接槽,连接通孔开设在对接槽的底壁上;发光组件与收纳组件连接时,发光组件进入对接槽,胶层粘贴对接槽的底壁,发光组件和收纳组件进一步通过胶层粘贴在一起,增大了数据线的稳定性。
[0022]7.本技术的连接柱包括远离底板的端面和与端面连接的侧面,侧面开设有一缺口,缺口贯穿连接柱,开设缺口会使得连接柱具备一定的弹性,即连接柱可在外力作用下缩小其直径,使连接柱更易插入连接通孔。
[0023]8.本技术的缺口将连接柱分成第一半柱体和第二半柱体,第一半柱体侧面和/或第二半柱体侧面设置有翻边。连接柱插入连接通孔后,翻边会限制连接柱拔出连接通孔,提高了数据线的稳定性。
[0024]9.本技术的透光壳远离收容空间一侧表面对应所述凸起部设置有遮光板,透光壳上未设置遮光板的部分形成环形。收容空间内对应遮光板的部位发光流动体含量少,发光不明显,设置遮光板不影响发光流动体在收容空间的边缘发光,还可以在遮光板上印
刷数据线的使用说明信息,提高了透光壳的使用效率;还可以用于印刷品牌视觉识别信息、图文信息等,增强产品美感,提高品牌辨识度。
[0025]10.本技术的收纳主体包括外壳,外壳与连接盘远离发光组件一侧卡接形成第二收容空间,外壳在第二收容空间内朝向连接盘设置有一中心柱,中心柱开设有第二缺口;连接盘远离发光组件一侧对应中心柱开设有容置孔,容置孔内对应第二缺口设置有卡接板,中心柱插入容置孔,卡接板插入第二缺口。设置卡接板则提高了连接盘与中心柱的接触面积,使连接盘与外壳连接更紧密,提高了数据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线的爆炸示意图一。...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线,包括收纳组件,所述收纳组件包括连接线和收纳主体,所述连接线可伸缩收纳于所述收纳主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收纳组件连接的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底板和透光壳,所述底板和所述透光壳连接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内填充有发光流动体;所述底板远离所述透光壳的一面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柱,所述收纳主体对应所述连接柱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柱可拆卸卡入所述连接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中间部分朝向所述收容空间一侧凸起形成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面形成凹弧面,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凹弧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透光壳之间存在间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壳靠近所述底板一端的边缘内壁开设有环形台阶,所述底板的边缘与所述环形台阶过盈配合。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胶层;所述底板还包括环绕所述凸起部的平面部,所述平面部远离所述收容空间一侧的表面与所述透光壳靠近所述底板一端的端面共面,所述胶层覆盖所述平面部远离所述收容空间一侧的表面与所述透光壳靠近所述底板一端的端面。6.如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予鑫申文武阮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麦多多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