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680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及其方法。所述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包括保护壳、设于所述保护壳内的储液槽和电解槽、及在所述电解槽内呈圆周布设多个阴极板,所述电解槽内形成用于放置作为阳极的滚刀的腔体,所述电解槽位于储液槽的上方,且所述电解槽和储液槽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每个所述阴极板上嵌装多个喷流咀,多个所述喷流咀均朝向所述腔体设置;每个所述喷流咀均通过第二管路与储液槽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电解槽能增设呈圆周均布的喷流咀,对滚刀表面冲刷储液槽内的电解退涂液,及时带走电解扩散反应所产生的反应物,提高电解反应区液体循环更新的速度,解决滚刀局部退涂不完全,整体效率低的问题。整体效率低的问题。整体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刀具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及其方法,应用于金属涂层刀具的电解退涂。

技术介绍

[0002]金属刀具表面均通过涂覆一层硬质涂层以增加其使用寿命。目前,绝大部分刀具采用修磨+复涂的方式反复使用,这种方式下,复涂前则需要将原涂层进行剥离以便于进行新的复涂。
[0003]滚刀是复杂螺旋曲面成型的刀具,由于容屑槽、螺旋角与成组刃口的异形结构,导致涂层去除存在技术困难,主要表现为退涂效率低;且极易出现刃槽、容屑槽退除不均匀的问题。
[0004]对于异形面刀具表面涂层退除(剥离),工业生产首选电化学退涂。电化学退涂利用硬质涂层中金属元素与基体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特征,在电解回路中施加适当的极化电位,选择性溶解基体表面涂层。相比较常规化学退涂、物理去除等其他退涂方式,电解退涂技术具有退涂效率高,且退除强度易于控制等优点。
[0005]现有退涂装置如专利公告号CN212610978U公示的一种刀具退涂装置,其通过设置若干组支板,通过支板上卡孔放置多组刀具,将支板与电解阳极连接置于电解退涂液中可实现多个滚刀同时电解退涂,整体退涂效率较高,但在处理不同几何尺寸刀具时,未考虑滚刀几何尺寸对刀具退涂效率的影响。
[0006]又如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4401143U中介绍了一种滚刀表面退涂装置,滚刀作为阳极浸泡在电解退涂液中,两块阴极铜板分别位于滚刀的两侧,两块极板将滚刀周向闭合围住,且在铜板对应于滚刀的一面上开有与滚刀的刀齿相匹配的齿槽。通过外加电源作用于阴阳两极,达到涂层去除的效果,该装置电解退涂效率相对而言比较高,能够完全将滚刀的齿根、齿顶、容屑槽等各个部位的涂层完全退除;但这种方式存在的不足是:
[0007]当电解退涂进行时,硬质涂层与电解退涂液的溶解过程更精确地可理解为一种随机进行的扩散反应,反应产物通常生成金属氧化物和络合剂包覆的涂层微细颗粒团簇。此类金属氧化物和络合剂具有较大的阻抗甚至具有不导电特性,集聚于涂层溶解反应区,将导致该区域退涂反应速率减缓。且由于其所使用的极板是半封闭结构,涂层脱离滚刀表面后掉落时产生的废渣无法及时迅速地离开电解反应区,导致退涂反应进行到后期,局部刃口反应区效率降低,将影响整个刀具的退涂时长,易发生局部退除效果差而导致返工或局部电解损伤的等现象。此种情况,在退涂大尺寸滚刀时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及方法,能解决大尺寸滚刀在退涂过程中,局部退涂不完全,整体效率低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包括保护壳、设于所述保护壳
内的储液槽和电解槽、及在所述电解槽内呈圆周布设的多个作为阴极的阴极板,所述电解槽内形成用于放置作为阳极的滚刀的腔体,所述电解槽位于储液槽的上方,且所述电解槽和储液槽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每个所述阴极板上嵌装多个喷流咀,多个所述喷流咀均朝向所述腔体设置;每个所述喷流咀均通过第二管路与储液槽连通。
[0010]上述方案中,作为阴极的阴极板作为阳极的滚刀之间形成电解回路,通过在电解槽能增设呈圆周均布的喷流咀,对滚刀表面冲刷储液槽内的电解退涂液,及时带走电解扩散反应所产生的反应物,提高电解液循环更新的速度,解决局部退涂不均的问题。
[0011]优选的,所述电解槽的底部设有用于以背靠式放置滚刀的多个底座,每个所述底座均具有自旋转自由度。通过能自旋转的底座带动滚刀转动,以在电解退涂过程中不断转换电解反应区,以进一步保证滚刀表面退涂效果均匀。并通过设置多个底座能安装多把滚刀,实现多把滚刀同时进行表面退涂加工,提升退涂效率。
[0012]优选的,多个所述底座之间的中心部位设有能发出振动能量的超声发生器。通过所述超声发生器在喷流咀的反向侧产生高频振动传至滚刀表面,及时将滚刀表面已经失去结合力的涂层和反应生成的气泡抖落。
[0013]为避免电解退涂液对底座产生腐蚀,所述底座为惰性电极底座。
[0014]优选的,所述电解槽的内壁上沿圆周设有多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沿电解槽的高度竖向延伸,在每个所述固定座靠近腔体的一侧设置所述阴极板,所述喷流咀同时嵌装在所述固定座和阴极板中。以最大程度使喷出的电解退涂液冲刷每个滚刀的周向刃口。
[0015]优选的,所述阴极板朝向所述腔体设置。
[0016]为方便启闭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回流控制阀;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磁力泵。
[0017]优选的,所述储液槽和电解槽均采用聚丙烯材质,所述保护壳为保温材料。
[0018]优选的,所述储液槽内设有加热管;所述电解槽在高液位置处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通过溢流管路与储液槽连通。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的退涂方法,包括:
[0020]1)将待退涂的滚刀依次放置在底座上,并根据滚刀的尺寸大小调节喷流咀至滚刀表面的距离;
[0021]2)设定电解电压值、电流值、电解时长、喷流咀开启的数量、时间及滚刀转动速度形成电解程序;
[0022]3)启动所述电解程序,在储液槽内的电解退涂液通过第二管路到达喷流咀,并在喷流咀的增压下喷向滚刀表面;同时,在电解电势的加载下,作为阴极的阴极板与作为阳极的滚刀之间形成电解回路;
[0023]4)在电解退涂过程中,所述滚刀在底座的带动下自转并不断转换电解反应区,使滚刀表面不断产生气体而使得表面涂层持续被电解;
[0024]5)在滚刀的背向重合区域发出高频振动能量并通过电解退涂液传至滚刀表面,将滚刀表面失去结合力的涂层和反应生成的气泡抖落;
[0025]6)当电解时间达到设定时长时,关闭第二管路,开启第一管路,电解退涂液自第一管路排至储液槽内,完成电解退涂。
[0026]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7]一、所述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通过在电解槽能增设呈圆周均布的喷流咀,对滚刀表面冲刷储液槽内的电解退涂液,及时带走电解扩散反应所产生的反应物,提高电解液循环更新的速度,解决滚刀局部退涂不完全,整体效率低的问题;
[0028]二、所述超声发生器置于滚刀之间,其发出的高频超声振动能量作用于滚刀表面,可及时抖落滚刀表面的粘附物和反应气体;
[0029]三、可同时进行多个滚刀表面的退涂加工。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沿图1的A

A剖视示意图;
[0032]图3为固定座、阴极板和喷流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中:1、保护壳;2、喷流咀;3、电解槽;4、超声发生器;5、滚刀;6、控制器;7、直流电源;8、固定座;10、底座;11、回流控制阀;12、储液槽;13、磁力泵;14、基座;15、阴极板;16、第一管路;17、第二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包括保护壳(1)及设于所述保护壳(1)内的储液槽(12)和电解槽(3),所述电解槽(3)内形成用于放置作为阳极的滚刀(5)的腔体,所述电解槽(3)位于储液槽(12)的上方,且所述电解槽(3)和储液槽(12)通过第一管路(16)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电解槽(3)内呈圆周布设的多个作为阴极的阴极板(15),每个所述阴极板(15)上嵌装多个喷流咀(2),多个所述喷流咀(2)均朝向所述腔体设置;每个所述喷流咀(2)均通过第二管路(17)与储液槽(1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3)的底部设有用于以背靠式放置滚刀的多个底座(10),每个所述底座(10)均具有自旋转自由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底座(10)之间的中心部位设有超声发生器(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为惰性电极底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3)的内壁上沿圆周设有多个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沿电解槽(3)的高度竖向延伸,在每个所述固定座(8)靠近腔体的一侧设置所述阴极板(15),所述喷流咀(2)同时嵌装在所述固定座(8)和阴极板(15)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板(15)朝向所述腔体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刀表面涂层退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6)上设有回流控制阀(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志勇易佳文贾寓真张权李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