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672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包括步骤:利用第一挖机在已有建筑的外围并在两排竖桩之间开挖取土坑;利用第二挖机在已有建筑的底部开挖并形成第一土坑和第一土堆;在对应所述取土坑的两排竖桩之间设置第一支撑板,使所述第一支撑板盖设在所述横向支撑梁顶部,并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土堆的上方,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取土坑的上方;利用第三挖机将所述第一土堆转移至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顶部并形成第二土堆;利用推土机将所述第二土堆沿所述第一支撑板推至所述取土坑内并形成第三土堆;利用所述第一挖机将所述第三土堆转移至地面,通过本申请提高了土方开挖运输效率。过本申请提高了土方开挖运输效率。过本申请提高了土方开挖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基坑开挖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当需要在保护建筑的下方增建地下室时,之前采用的将保护建筑拆除,待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再复建的方案已不再可行。而是需要将保护建筑托换顶升至一定标高,再在其下方开挖基坑、回筑地下室。基坑开挖期间由于受到保护建筑的影响,保护建筑下方的土方需要水平倒运至外围取土点。由于倒运距离较长、保护建筑下方托换桩和立柱桩排布密集,会导致出土效率大幅下降。
[0003]传统做法中在基坑的底部布置多台履带式的挖掘机,多台履带式挖掘机采用接力的方式将基坑底部的土方水平倒运至出土口的下方。这种方法效率低下;挖掘机接力倒土次数多、一定含水率的土体由初始的塑性状态,经反复翻倒后,变为流塑性,难以装运;挖掘机接力倒土需要在基坑中设置大量挖掘机,大量挖掘机会在基坑中排放大量废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提高了挖掘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已有建筑的底部原始基坑内预埋有横向支撑梁,开挖方法包括步骤:
[0006]S1:将表层土体整体开挖至横向支撑梁所在平面;
[0007]S2:利用第一挖机在已有建筑的外围并在两排竖桩之间开挖取土坑;
[0008]S3:利用第二挖机在已有建筑的底部并在对应所述取土坑的两排竖桩之间朝向所述取土坑的方向开挖并形成第一土坑和第一土堆;
[0009]S4:在对应所述取土坑的两排竖桩之间设置第一支撑板,使所述第一支撑板盖设在所述横向支撑梁顶部,并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土堆的上方,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取土坑的上方;
[0010]S5:利用第三挖机将所述第一土堆转移至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顶部并形成第二土堆;
[0011]S6:利用推土机将所述第二土堆沿所述第一支撑板推至所述取土坑内并形成第三土堆;
[0012]S7:利用所述第一挖机将所述第三土堆转移至地面。
[0013]本专利技术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执行步骤S3时,所述第一土坑随着第二挖机的开挖过程而发生变化,所述第一土堆始终位于所述第一土坑内远离所述取土坑的一端。
[0014]本专利技术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横向支撑梁沿
竖向设置有多道;
[0015]在执行步骤S3时,以横向支撑梁的竖向分布为基准逐层开挖所述第一土坑,并在开挖每层第一土坑的过程中执行步骤S4~步骤S7。
[0016]本专利技术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挖机为长臂挖机,所述取土坑的深度始终不小于所述第一土坑的深度。
[0017]本专利技术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执行步骤S7时,利用运输车将地面土体转移。
[0018]本专利技术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随着逐层开挖所述第一土坑,利用吊机将所述推土机吊装至每层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
[0020]1.减少了挖掘机的使用,降低了成本,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0021]2.通过设置支撑板来供推土机快速运输土方,提高了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的支撑板底部土方挖掘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的第一土堆转移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的第二土体转移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的取土坑内土方转移示意图。
[0027]图中:1、已有建筑;2、横向支撑梁;3、第一支撑板;4、第一土堆;5、第二挖机;6、第三挖机;7、第二土堆;8、第三土堆;9、推土机;10、第一挖机;11、运输车。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请参阅图1~图4,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已有建筑1的底部原始基坑内预埋有横向支撑梁2,开挖方法包括步骤:
[0031]S1:将表层土体整体开挖至横向支撑梁2所在平面;
[0032]具体地,采用传统挖掘方法向下整体开挖表层土体,直到第一根该横向支撑梁2所在平面,
[0033]S2:利用第一挖机10在已有建筑1的外围并在两排竖桩之间开挖取土坑;
[0034]S3:利用第二挖机5在已有建筑1的底部并在对应该取土坑的两排竖桩之间朝向该取土坑的方向开挖并形成第一土坑和第一土堆4;
[0035]S4:在对应该取土坑的两排竖桩之间设置第一支撑板3,使该第一支撑板3盖设在该横向支撑梁2顶部,并使该第一支撑板3的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一土堆4的上方,第二端延伸至该取土坑的上方;
[0036]S5:利用第三挖机6将该第一土堆4转移至该第一支撑板3的第一端顶部并形成第二土堆7;
[0037]具体地,该第三挖机6位于该横向支撑梁2所在平面,位于相对靠近该第一支撑板3的第一端的一侧且位于该第一土坑的相对外侧。
[0038]S6:利用推土机9将该第二土堆7沿该第一支撑板3推至该取土坑内并形成第三土堆8;
[0039]S7:利用该第一挖机10将该第三土堆8转移至地面。
[0040]通过利用该推土机9来转移土体至取土坑取代传统的多挖机接力式转移,提高了效率,同时减少了挖机的投入使用,节约了成本。
[0041]具体地,该第一支撑板3为钢栈桥板,通过设置该钢栈桥板加强了支撑稳定性。
[0042]较佳地,在执行步骤S3时,该第一土坑随着第二挖机5的开挖过程而发生变化,该第一土堆4始终位于该第一土坑内远离该取土坑的一端。
[0043]具体地,该第一土坑由该第一支撑板3的第一端向该第一支撑板3的第二端的方向扩张。
[0044]较佳地,横向支撑梁2沿竖向设置有多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挖方法,已有建筑的底部原始基坑内预埋有横向支撑梁,其特征在于,开挖方法包括步骤:S1:将表层土体整体开挖至横向支撑梁所在平面;S2:利用第一挖机在已有建筑的外围并在两排竖桩之间开挖取土坑;S3:利用第二挖机在已有建筑的底部并在对应所述取土坑的两排竖桩之间朝向所述取土坑的方向开挖并形成第一土坑和第一土堆;S4:在对应所述取土坑的两排竖桩之间设置第一支撑板,使所述第一支撑板盖设在所述横向支撑梁顶部,并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土堆的上方,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取土坑的上方;S5:利用第三挖机将所述第一土堆转移至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顶部并形成第二土堆;S6:利用推土机将所述第二土堆沿所述第一支撑板推至所述取土坑内并形成第三土堆;S7:利用所述第一挖机将所述第三土堆转移至地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已有建筑底部土体的基坑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达张琨金国栋杨帆黄喆皓熊浩张洁宋秀雷吴光辉郭苁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