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光热一体化建筑外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5034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多根结构柱;多个外复合板,外复合板的外部包覆有支承框,支承框的插接凸楞可拆卸地插设相邻层的外复合板的承插凹槽中,支承框的两邻接侧分别搭接于相邻的两根结构柱,结构柱上安装有扣件,外复合板包括依次层压在一起的饰面玻璃板、太阳能光伏板和内衬板,饰面玻璃板朝向建筑结构的室外侧设置;嵌设于相邻两层楼板之间的内复合板,内复合板包括依次层压在一起的耗能金属板和真空玻璃基板,耗能金属板粘接于内衬板的背向太阳能光伏板的一侧,楼板通过预埋件连接于耗能金属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PVT组件难以和建筑外墙进行有机结合,导致立面大量空间未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建筑外墙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太阳能作为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建筑领域,光伏发电和太阳热利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传统的光伏和光热系统往往是独立的,分别安装在建筑的不同部位,无法充分利用建筑的表面空间。

2、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和建筑能源利用效益,光伏光热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pvt)主要由光伏与光热两个部分组成。光伏部分采用技术成熟的太阳能光伏面板,通过控制系统为建筑提供所需电能,主要包括光伏电池、蓄电池、逆变器和控制器等构件。光热部分主要为集热器,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同时使用热循环机制,冷却太阳电池,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更高效地利用太阳热能。

3、目前这种pvt组件主要安装于屋面上,难以和建筑外墙进行有机结合,在立面上应用困难,导致立面大量空间未能充分利用太阳能。


技术实现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柱的外侧形成有导向板,所述扣件的一端形成有通槽,所述导向板滑设于所述通槽中,所述扣件的另一端形成有扣合翼缘,所述扣合翼缘的相对两端分别压抵于左右相邻的两支承框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沿所述结构柱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板的中部形成有防脱楞,所述扣件的通槽的槽壁形成有容置所述防脱楞的第一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框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柱的外侧形成有导向板,所述扣件的一端形成有通槽,所述导向板滑设于所述通槽中,所述扣件的另一端形成有扣合翼缘,所述扣合翼缘的相对两端分别压抵于左右相邻的两支承框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沿所述结构柱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板的中部形成有防脱楞,所述扣件的通槽的槽壁形成有容置所述防脱楞的第一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框与所述导向板之间填充有第一密封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玻璃基板的尺寸小于所述耗能金属板的尺寸,所述耗能金属板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真空玻璃基板的顶部的上方,所述耗能金属板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真空玻璃基板的底部的下方,所述耗能金属板的顶部和底部支撑于相邻两层楼板。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奕炜侯静花磊常伟东龚顺明张世阳聂金阁陈凯波王凯冯健飞李文超左磊张海军林文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