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运量公交走廊动态泊位引导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运量公交走廊动态泊位引导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中运量走廊是以中运量公交线路为骨架,与具有较大重复系数的公交线网相协调,优化归并地面公交线路,组成大中容量客运系统。它以公共交通为主要的承载方式,吸引中运量走廊沿线客流集约化出行,从而有效地疏导城市主要交通流,促进城市公交优先,吸引出行向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转移。
[0003]中运量走廊可进一步提高公交专用道的利用效率,但由于站台泊位数有限,停靠线路数多,高峰期间多线路车辆同时到达,一方面可能造成车辆溢出,降低站台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乘客候车不确定在哪一泊位候车,可能造成车辆进站后,乘客追车的现象,使得站台候车秩序混乱,车辆停靠等待时间长,降低公交服务水平及运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实现中运量公交走廊内主线和其他线路的动态泊位引导。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中运量公交走廊动态泊位引导的方法,站台内泊位编号沿车辆行驶方向依次为1号泊位,2号泊位,
…
,i号泊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引导车辆判断,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01、确定中运量走廊内每个车站对应的主线车辆引导区和支线车辆引导区;
[0008]步骤102、后台管理系统通过车辆端获取车辆的定位信息,判断当前车辆是否进入当前站台的泊位引导区段,若为是,则进入步骤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运量公交走廊动态泊位引导的方法,站台内泊位编号沿车辆行驶方向依次为1号泊位,2号泊位,
…
,i号泊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引导车辆判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确定中运量走廊内每个车站对应的主线车辆引导区和支线车辆引导区;步骤102、后台管理系统通过车辆端获取车辆的定位信息,判断当前车辆是否进入当前站台的泊位引导区段,若为是,则进入步骤2,若为否,则继续执行本步骤;步骤2、基于训练后的SVM模型预测引导车辆j的行程时间t
aj
;步骤3、预测站台s的泊位占用情况,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01、后台管理系统实时获取当前时刻t
s
站台s的泊位占用情况;步骤302、使用站台停靠时间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各个泊位已进站车辆m的站台停靠时间t
pm
;步骤303、计算每个泊位已进站车辆m的预计驶离时间t
lm
:t
lm
=t
s
+t
pm
‑
t
sm
其中,t
sm
为已进站车辆m的已停站时间;步骤4:引导泊位分配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固定引导泊位分配规则、半固定引导泊位分配规则或动态引导泊位分配规则进行泊位分配,其中:固定引导泊位分配规则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步骤4011、计算主线发车班次占站台s所有停靠线路的发车班次比例r
m
:其中,f
m
为主线高峰发车频率,f
bi
为停靠站台s的支线i高峰发车频率;步骤4012、计算站台s主线停靠泊位数n
m
:n
m
=ceil(r
m
*i)其中,i为站台s的泊位数量,ceil()为向上取整函数;步骤4013、计算站台s支线停靠泊位数n
b
:n
b
=i
‑
n
m
步骤4014、站台s的1号泊位,
…
,n
m
号泊位作为主线车辆的固定停靠泊位,n
m
+1号泊位,
…
,i号泊位作为支线车辆的固定停靠泊位;步骤4015、若待引导车辆j为主线车辆,判断t
aj
时刻,站台s的1号泊位,
…
,n
m
号泊位是否有空余泊位可用:若有,则分配最大号泊位给车辆j;若没有泊位车辆的离站时间早于t
aj
,即表明车辆j需要在车站外排队等候,此时对车辆j进行车速引导或驻站时间引导,并重新更新引导车辆j行程时间t
aj
后,重新执行步骤4015;步骤4016、若待引导车辆j为支线车辆,判断引导车辆j行程时间t
aj
,站台s的n
m
+1号泊位,
…
,i号泊位是否有空余泊位可用:若有,则分配最大号泊位给车辆j;若没有泊位车辆的离站时间早于t
aj
,即表明车辆j需要在车站外排队等候,此时对车辆进行车速引导或驻站时间引导,并重新更新引导车辆j行程时间t
aj
后,重新执行步骤4016;
半固定引导分配规则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步骤4021、站台s的1号泊位作为主线车辆固定停靠泊位,i号泊位作为支线车辆固定停靠泊位,其它泊位作为机动泊位;步骤4022、判断引导车辆类型:若引导车辆j为主线车辆,判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晨,潘振兴,杨宇伟,陈童,胡静洁,马逸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