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车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32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槽车增压器,具有增压管组以及设置在增压管组上的换热翅片;所述增压管组包括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第一增压管组和第二增压管组,以及连通第一增压管组和第二增压管组的U型连管组;所述第一增压管组包括多根平行排列的第一增压管;所述第二增压管组包括多根平行排列的第二增压管;各第一增压管均固定设有第一换热翅片,各第二增压管上均固定设有第二换热翅片;对应的第一增压管和第二增压管通过中间换热翅片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中间换热翅片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同时,还能够缩减第一增压管组和第二增压管组之间的距离,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槽车增压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槽车增压器。

技术介绍

[0002]槽车增压器主要用于LNG槽车的卸车。LNG的主要换热方式,来自于环境温度的热量交换,LNG增压器主要功能就是让低温的LNG通过低温铝管道及换热翅片与空气对流换热,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起到给LNG槽车及贮槽增压的效果。
[0003]现有的槽车增压器,为了保证换热效果,往往会采用多层管组,同时为了保证换热效率,往往会在增压管上设置换热翅片。而为了保证换热翅片的有效换热,往往增大增压管之间的间距,以保证换热翅片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换热工作。这也使得整个槽车增压器的体积变大。
[0004]同时,槽车增压器在工作时,由于换热会将常温空气变成低温空气,在此过程中槽车增压器上面会有结霜现象。为了保证及时落霜(即让结霜层在一定程度上自行脱落),往往不会在增压管上设置星型界面的换热翅片,而是垂直于水平面的绕片式换热翅片。
[0005]但是,如果需要压缩槽车增压器的整体体积时,这种垂直于水平面的绕片式换热翅片的结构设计又无法满足换热效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换热效果突出,且具有不易留霜的槽车增压器。
[0007]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具有增压管组以及设置在增压管组上的换热翅片;所述增压管组包括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第一增压管组和第二增压管组,以及U型连管组;所述第一增压管组包括多根在一个水平面上平行排列的第一增压管;所述第二增压管组包括多根在一个水平面上平行排列,且与第一增压管一一对应的第二增压管;所述U型连管组包括多根用于连通对应的第一增压管和第二增压管的U型管;各第一增压管均与进液总管连接相通,各第二增压管均与出气总管连接相通;各第一增压管均固定设有第一换热翅片,各第二增压管上均固定设有第二换热翅片;对应的第一增压管和第二增压管通过中间换热翅片连接在一起;第一换热翅片、第二换热翅片和中间换热翅片均相互平行。
[0008]进一步,上述第二增压管组位于第一增压管组的上方;对应的第一增压管和第二增压管不在同一个垂直平面上;对应的第一增压管和第二增压管通过中间换热翅片连接形成一个增压组件;相邻增压组件之间形成过风通道;所述过风通道与第一增压管组所在平面不垂直。
[0009]进一步,上述过风通道与第一增压管组所在平面呈15
°
夹角。
[0010]进一步,上述进液总管和出气总管上分别设有进液法兰和出气法兰。
[0011]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通过中间换热翅片能够在第一定程
度上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还能够缩减第一增压管组和第二增压管组之间的距离,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0012](2)本技术中过风通道与第一增压管组所在平面呈15
°
夹角,此角度不会影响落霜的效果,同时该角度有利于空气流动,提高换热效率,从而弥补因第一增压管组和第二增压管组间距压缩所带来的换热效果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增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过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见图1至图3,本技术具有增压管组以及设置在增压管组上的换热翅片;所述增压管组包括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第一增压管组1和第二增压管组2,以及U型连管组3;所述第一增压管组1包括多根在一个水平面上平行排列的第一增压管11;所述第二增压管组2包括多根在一个水平面上平行排列,且与第一增压管11一一对应的第二增压管21;所述U型连管组3包括多根用于连通对应的第一增压管11和第二增压管21的U型管;各第一增压管11均与进液总管连接相通,各第二增压管21均与出气总管连接相通;各第一增压管11均固定设有第一换热翅片4,各第二增压管21上均固定设有第二换热翅片5;对应的第一增压管11和第二增压管21通过中间换热翅片6连接在一起形成增压组件7;第一换热翅片4、第二换热翅片5和中间换热翅片6均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同时第一换热翅片4、第二换热翅片5和中间换热翅片6均从所在的第一增压管11或者第二增压管2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0018]所述第二增压管组2位于第一增压管组1的上方;对应的第一增压管11和第二增压管21不在同一个垂直平面上;相邻增压组件7之间形成过风通道8;所述过风通道8与第一增压管组1所在平面不垂直。
[0019]所述过风通道8与第一增压管组1所在平面的夹角α为15
°
6此设计是根据研究发现,在此角度时效果最好,其一该角度不会影响落霜的效果,其二该角度有利于空气流动,提高换热效率,从而弥补因第一增压管组1和第二增压管组2间距压缩所带来的换热效果降低的问题。
[0020]其中,第一增压管11之间的间距为10cm,第一增压管11和第二增压管21之间的间距也为10cm。第一增压管组1包括12根第一增压管11,第二增压管组2页包括12根第一增压管21。
[0021]见图1,所述进液总管和出气总管上分别设有进液法兰和出气法兰。图1中之所以无法同时看到连接进液法兰的进液总管和连接出气法兰的出气总管,是因为在该俯视视角下,连接进液法兰的进液总管和连接出气法兰的出气总管重叠了,因此在此进行说明。
[0022]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槽车增压器,具有增压管组以及设置在增压管组上的换热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管组包括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第一增压管组和第二增压管组,以及U型连管组;所述第一增压管组包括多根在一个水平面上平行排列的第一增压管;所述第二增压管组包括多根在一个水平面上平行排列,且与第一增压管一一对应的第二增压管;所述U型连管组包括多根用于连通对应的第一增压管和第二增压管的U型管;各第一增压管均与进液总管连接相通,各第二增压管均与出气总管连接相通;各第一增压管均固定设有第一换热翅片,各第二增压管上均固定设有第二换热翅片;对应的第一增压管和第二增压管通过中间换热翅片连接在一起;第一换热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建洲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飞云能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