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系统电池连接电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621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储能系统电池连接电缆,其包括外护套与若干个缆芯,各缆芯均穿置在外护套内;还包括若干个采集线束,各个所述采集线束均穿置在外护套内,用于采集电池信息,各个所述缆芯沿同一方向等间距排列,所述外护套上具备两个相对设置的可弯面,两个所述可弯面均与各缆芯的排列方向平行,各个所述采集线束均靠近同一个可弯面。该储能系统电池连接电缆,通过将缆芯分为多个并进行同一方向的等间距排布,使得外护套横截面变为一字型,从而改变电缆在弯曲时内外弯弧的半径差,有效的减小电缆的可弯半径,提高电缆的可弯曲性能;通过在外护套内设置采集线束,使得采集线束无需外置连接,降低了线束安装的复杂性。降低了线束安装的复杂性。降低了线束安装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系统电池连接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系统电池连接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电网技术的发展,储能技术逐渐被引入到电力系统中,储能可以有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消除昼夜间峰谷差,平滑负荷,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同时可作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的一种手段。储能系统用电池连接电缆作为直流侧的电池模块之间、电池簇之间、电池簇与汇流箱或电池簇与储能变流器连接用,电缆安装连接质量对整个储能系统影响较大。
[0003]在实际的应用中,储能系统包含电池模块、电池簇模块、汇流箱模块和变流器模块等,需要大量连接电缆将各模块进行连接,因各模块数量多,占用场地有限,则需要弯曲性能优异的电缆进行连接,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3277557U的“一种电力储能系统用铝合金软电缆”,其公开了铝合金导体为第六种柔性铝合金导体,绝缘层、护套层采用125℃辐照交联弹性体聚烯烃阻燃材料制成的电缆,由于其采用圆形设计,弯曲后形成的弯曲内径与外径相差较大,在一些弯曲半径较小的场景下,弯曲形变较大的一侧在老化后容易开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其无法与电池的信息采集线束同步安装,会导致线路杂乱,与安装动作重复,影响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储能系统电池连接电缆,通过将缆芯进行分束,并朝一个方向排布,从而改变电缆的整体外形,减小弯曲后的内外半径差,提高电缆的弯曲性能。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电池连接电缆,其包括外护套与若干个缆芯,其中,
[0006]各缆芯均穿置在外护套内;
[0007]还包括若干个采集线束,各个所述采集线束均穿置在外护套内,用于采集电池信息,各个所述缆芯沿同一方向等间距排列,所述外护套上具备两个相对设置的可弯面,两个所述可弯面均与各缆芯的排列方向平行,各个所述采集线束均靠近同一个可弯面。
[000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采集线束位于相邻两个缆芯连线的中垂线上,且不与缆芯接触。
[000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缆芯包括导体与绝缘层,其中,
[0010]导体穿置在绝缘层;
[0011]绝缘层穿置在外护套内。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聚氯乙烯绝缘护套。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缆芯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包覆在绝缘层的外侧,且与外护套接触。
[00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采集线束包括保护层与线芯,其中,
[0015]线芯穿置在保护层的内部;
[0016]保护层与外护套固定。
[00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保护层为聚氯乙烯护套。
[001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钢绳,所述钢绳穿置在外护套内,且远离采集线束靠近的可弯面。
[0019]本技术的储能系统电池连接电缆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通过将缆芯分为多个并进行同一方向的等间距排布,使得外护套横截面变为一字型,从而改变电缆在弯曲时内外弯弧的半径差,有效的减小电缆的可弯半径,提高电缆的可弯曲性能;
[0021](2)通过在外护套内设置采集线束,使得采集线束无需外置连接,降低了线束安装的复杂性,保障了统一走线的整洁,且在连接电池时,可同步安装采集线束,节省了安装作业所需的时间;
[0022](3)在外护套内设置钢绳,提高了电缆的整体刚性,避免局部弯曲弧度过大,影响电缆的整体机械性能。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的储能系统电池连接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储能系统电池连接电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储能系统电池连接电缆,其包括外护套1、四个缆芯2与三个采集线束3。
[0028]外护套1的横截面呈一字形设置,其上下两侧为两个相互平行的可弯面101,左右两侧为连接两个可弯面101的弧形面,外护套1可朝向两个可弯面101弯曲。
[0029]四个缆芯2均穿置在外护套1内,且朝向外护套1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列,相邻两个缆芯2之间的间距应不大于单个缆芯2直径的四分之一,避免间距过大造成外护套1生产成本的提高及生产材料的浪费。
[0030]三个采集线束3均穿置在外护套1内,用于采集电池信息,具体为电池的温度、电压及电流等信息,三个采集线束3均靠近同一个可弯面101,即三个采集线束3靠近顶部可弯面101或底部可弯面101,在外护套1的端部,采集线束3伸出外护套1,可直接安装连接头,用于
与电池进行对接,具体的,连接头可直接使用热缩管套至采集线束3上进行固定。
[0031]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采集线束3位于相邻两个缆芯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不与缆芯2接触,使得采集线束3与相邻的两个缆芯2间距相同,同时不会影响外护套1对两个缆芯2的保护,尤其在采集线束3伸出外护套1端部的部分,防止缆芯2直接裸露在空气中。
[0032]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缆芯2包括导体21与绝缘层22,导体21穿置在绝缘层22,绝缘层22穿置在外护套1内,导体21为多根含氧量小于0.001%退火铜细丝绞合而成,细铜丝绞合节距小,结构柔软易弯曲,可避免在电缆弯曲连接时造成阻碍,提高电缆的弯曲性能,设置的绝缘层22用于保护导体21。
[0033]具体的,所述绝缘层22为聚氯乙烯绝缘护套,所选用的聚氯乙烯绝缘护套为储能系统用耐热90℃改性聚氯乙烯绝缘材料制成,其材料柔软,为挤包结构,挤包最薄处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90%

0.1mm,具有耐油和阻燃性能。
[0034]在缆芯2中,还设置有屏蔽层23,所述屏蔽层23包覆在绝缘层22的外侧,且与外护套1接触,屏蔽层23为金属编织材料组成,用于防止导体21在连接电池后,向外辐射电磁能,从而避免采集线束3与储能系统中的其他信号线路受到影响。
[0035]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采集线束3包括保护层31与线芯32,线芯32穿置在保护层31的内部,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系统电池连接电缆,其包括外护套(1)与若干个缆芯(2),其中,各缆芯(2)均穿置在外护套(1)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采集线束(3),各个所述采集线束(3)均穿置在外护套(1)内,用于采集电池信息,各个所述缆芯(2)沿同一方向等间距排列,所述外护套(1)上具备两个相对设置的可弯面(101),两个所述可弯面(101)均与各缆芯(2)的排列方向平行,各个所述采集线束(3)均靠近同一个可弯面(10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电池连接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线束(3)位于相邻两个缆芯(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不与缆芯(2)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电池连接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2)包括导体(21)与绝缘层(22),其中,导体(21)穿置在绝缘层(22);绝缘层(22)穿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清龙金飞刘恒盛董友志王权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第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