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施工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597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物施工监测方法,具体步骤为:设置并建立各施工阶段BIM三维模型;将所述BIM三维模型和现实场景中设置的定位点一一对应;将BIM三维模型导入AR施工应用软件,设定警戒阈值;安装用于采集现场实施情况的前端AR监控设备;所述监测信息处理设备通过前端AR监控设备将BIM三维模型定位并叠加在现实场景中;将所述前端AR监控设备采集的信息与BIM三维模型信息输入所述监测信息处理设备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监测预警信息;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管理人员移动终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可视化的虚拟模型与实际模型的迅速比对,可以快速的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变更修复,避免错误的放大及延后,可以给与施工极大的指导。工极大的指导。工极大的指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施工监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监测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物施工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施工监测是指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主要是人为检测,当发现监测到各项指标数值达到或接近设置的控制值时,告知监测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并加以处理,但这种检测很难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不够准确。
[0003]随着AR技术愈加成熟,它借助于计算机图形和可视化技术,在现实环境中投射虚拟景象,并通过传感技术将虚拟对象准确放置在现实环境中,但BIM模型三维信息和AR实时监测如何能更好地融合来指导施工一直是建筑领域探索的课题。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物施工监测方法对于建筑施工监测领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施工检测无法实时、直观地反映现场施工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建筑物施工监测方法;本专利技术利用BIM三维模型和AR施工应用软件相结合,可以让设计、施工人员在施工早期便能针对工程中产生的预警信息展开及时的交流,协同制定更恰当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也通过可视化的虚拟模型与实际模型的迅速比对,可以快速的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变更修复,避免错误的放大及延后,可以给与施工极大的指导。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建筑物施工监测方法,所述步骤如下:
[0010]S1:设置并建立各施工阶段BIM三维模型;在现实场景中设置定位点,将所述BIM三维模型和现实场景中设置的定位点一一对应;
[0011]S2:将BIM三维模型导入AR施工应用软件,设定警戒阈值;
[0012]S3:安装用于采集现场实施情况的前端AR监控设备,所述前端AR监控设备由AR施工应用软件控制;所述前端AR监控设备采集现实场景中各构件、各元素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至监测信息处理设备;
[0013]S4:所述监测信息处理设备通过前端AR监控设备将BIM三维模型定位并叠加在现实场景中;
[0014]S5:将前端AR监控设备采集信息与BIM三维模型信息输入监测信息处理设备进行分析;
[0015]S6: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监测预警信息。将分析结果与预先设定的警戒阈值进行对比,超出警戒阈值时,监测信息处理设备将生成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包括;构件的名称、位
置、尺寸、材质等信息,该信息可自动从BIM三维模型中获取;也包括该构件产生的变形量、位移值、挠度值等信息;
[0016]S7: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管理人员移动终端,管理人员可根据报警信息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S2中预先设定的所述警戒阈值设置超出时产生的风险信息,如基坑塌陷风险、悬臂梁挠度值超限风险等信息。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S5中监测信息处理设备将其与BIM三维模型中各构件、各元素图像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现实场景中各构件、各元素相对于BIM三维模型的位移值、变形量、挠度值等,然后生成分析结果;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S6具体为将分析结果与预先设定的警戒阈值进行对比,超出警戒阈值时,监测信息处理设备将生成报警信息;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所述前端AR监控设备使用具有AR投射功能的手机或者平板,所述手机或者平板有高清摄像头装置。
[0021]3.有益效果
[0022]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物施工监测方法,本专利技术利用BIM三维模型和AR施工应用软件相结合,可以让设计、施工人员在施工早期便能针对工程中产生的预警信息展开及时的交流,协同制定更恰当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也通过可视化的虚拟模型与实际模型的迅速比对,可以快速的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变更修复,避免错误的放大及延后,可以给与施工极大的指导。
[0024](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物施工监测方法,本专利技术将BIM三维模型工程数据信息植入AR施工应用软件终端,BIM三维模型工程使用人员及相关运维人员能够通过对BIM三维模型数据的信息处理,实现AR施工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对BIM三维模型资料的实时调取查阅处理,指导BIM三维模型工程运维作业管理,使运维人员对整个BIM三维模型工程设备设施的调度和配套运维数据信息有回传管控功能。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物施工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建筑物施工监测方法,所述步骤如下:
[0029]S1:设置并建立各施工阶段BIM三维模型;在现实场景中设置定位点,将所述BIM三维模型和现实场景中设置的定位点一一对应;
[0030]S2:将BIM三维模型导入AR施工应用软件,设定警戒阈值;预先设定的所述警戒阈值设置超出时产生的风险信息,如基坑塌陷风险、悬臂梁挠度值超限风险等信息;
[0031]S3:安装用于采集现场实施情况的前端AR监控设备,所述前端AR监控设备由AR施工应用软件控制;所述前端AR监控设备采集现实场景中各构件、各元素图像信息,并将图像
信息发送至监测信息处理设备;
[0032]S4:所述监测信息处理设备通过前端AR监控设备将BIM三维模型定位并叠加在现实场景中;
[0033]S5:将前端AR监控设备采集信息与BIM三维模型信息输入监测信息处理设备进行分析;监测信息处理设备将其与BIM三维模型中各构件、各元素图像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现实场景中各构件、各元素相对于BIM三维模型的位移值、变形量、挠度值等,然后生成分析结果;
[0034]S6: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监测预警信息。将分析结果与预先设定的警戒阈值进行对比,超出警戒阈值时,监测信息处理设备将生成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包括;构件的名称、位置、尺寸、材质等信息,该信息可自动从BIM三维模型中获取;也包括该构件产生的变形量、位移值、挠度值等信息;将分析结果与预先设定的警戒阈值进行对比,超出警戒阈值时,监测信息处理设备将生成报警信息;
[0035]S7: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管理人员移动终端,管理人员可根据报警信息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0036]本实施例利用BIM三维模型和AR施工应用软件相结合,可以让设计、施工人员在施工早期便能针对工程中产生的预警信息展开及时的交流,协同制定更恰当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也通过可视化的虚拟模型与实际模型的迅速比对,可以快速的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变更修复,避免错误的放大及延后,可以给与施工极大的指导。
[0037]本实施例将BIM三维模型工程数据信息植入AR施工应用软件终端,BI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施工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如下:S1:设置并建立各施工阶段BIM三维模型;在现实场景中设置定位点,将所述BIM三维模型和现实场景中设置的定位点一一对应;S2:将BIM三维模型导入AR施工应用软件,设定警戒阈值;S3:安装用于采集现场实施情况的前端AR监控设备,所述前端AR监控设备由AR施工应用软件控制;所述前端AR监控设备采集现实场景中各构件、各元素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至监测信息处理设备;S4:所述监测信息处理设备通过前端AR监控设备将BIM三维模型定位并叠加在现实场景中;S5:将所述前端AR监控设备采集的信息与BIM三维模型信息输入所述监测信息处理设备进行分析;S6: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监测预警信息;S7: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管理人员移动终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