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剪线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567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剪线控制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缝纫机:当主轴转动至设定角度θ时,送布连杆、第一送布摆杆和第二送布摆杆的同轴铰接轴线与送布摆动座的第一固定转动轴线重合;S2、缝纫机剪线:驱动电机从针距调节区内的当前转角值转动至剪线区的终点,剪线机构执行剪线动作;S3、缝纫机剪线后复位:使主轴转动至设定角度θ;驱动电机从剪线区的终点转动至针距调节区内的当前转角值,剪线机构执行复位动作,缝纫机的针距从剪线针距复位为当前有效针距、但送布牙保持不动。本申请在剪线机构将缝线剪断后驱动电机需复位至剪线之前状态的过程中,送布牙保持不动,由此避免在剪线后针距复位过程中送布牙发生前后移动,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纫机剪线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缝纫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缝纫机剪线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缝纫机的结构和控制方式也在不断更新。目前,采用步进电机对缝纫机各个机构进行直接控制的方式层出不穷,这虽然替代了传统复杂的机械传动过程、并提升传递效率,但是随之带来的是相互之间的动作时序影响、产生新的问题。比如:采用单个步进电机同时实现调针距动作、抬压脚动作和剪线动作的技术时,单个步进电机实现其中一个动作时会对其他两个动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干涉影响。在实现剪线动作时,缝纫机的针距会从有效缝纫针距变为剪线针距;剪线完成后开始缝纫时,缝纫机的针距从剪线针距再变为有效缝纫针距。上述针距从剪线针距变为有效缝纫针距的针距复位过程会造成送布牙前后移动,若送布牙在针板的上方发生前后移动,则会引起布料的前后移动,影响客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剪线控制方法,能避免在剪线后针距复位过程中送布牙发生前后移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剪线控制方法,用于缝纫机;
[0005]所述缝纫机中配置有可转动的主轴、送布牙、送布机构、剪线机构、驱动电机、都由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的针距调节件和剪线驱动件、针距调节单元、以及剪线驱动单元;所述送布机构包括平行于主轴的送布轴、连接在主轴和送布轴之间的第一送布单元、以及连接在送布轴和送布牙之间的第二送布单元,所述第一送布单元包括固定在主轴上的送布偏心轮、送布连杆、第一送布摆杆、第二送布摆杆、具有第一固定转动轴线的送布摆动座、以及固定在送布轴上的送布曲柄,所述送布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套装在送布偏心轮的外周,所述送布连杆的另一端、第一送布摆杆的一端和第二送布摆杆的一端同轴铰接,所述第一送布摆杆的另一端与送布摆动座铰接,所述第二送布摆杆的另一端与送布曲柄铰接;所述针距调节件通过针距调节单元与送布摆动座相连,所述剪线驱动件通过剪线驱动单元与剪线机构相连,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角具有相互独立的针距调节区和剪线区;
[0006]所述缝纫机剪线控制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配置所述缝纫机:当所述主轴转动至设定角度θ时,所述送布连杆、第一送布摆杆和第二送布摆杆的同轴铰接轴线与送布摆动座的第一固定转动轴线重合;
[0008]S2、所述缝纫机剪线:所述驱动电机从针距调节区内的当前转角值转动至剪线区的终点,所述驱动电机驱动针距调节件和剪线驱动件转动,所述针距调节件通过针距调节单元作用于送布摆动座,使所述缝纫机的针距从当前有效针距变为剪线针距,所述剪线驱动件通过剪线驱动单元作用于剪线机构,使所述剪线机构执行剪线动作;
[0009]S3、所述缝纫机剪线后复位:
[0010]S31、首先,使所述主轴转动至设定角度θ;
[0011]S32、其次,所述驱动电机从剪线区的终点转动至针距调节区内的当前转角值,所述驱动电机驱动针距调节件和剪线驱动件转动,所述针距调节件通过针距调节单元作用于送布摆动座,使所述缝纫机的针距从剪线针距复位为当前有效针距、但所述送布牙保持不动,所述剪线驱动件通过剪线驱动单元作用于剪线机构,使所述剪线机构执行复位动作。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当所述驱动电机转动至剪线区的终点时,所述主轴的转角为剪线咬合角度φ,该剪线咬合角度φ小于设定角度θ。
[0013]进一步地,所述针距调节件为一个调节凸轮,该调节凸轮的外周面包括变径轮廓面和等径轮廓面;所述针距调节单元包括具有第二固定转动轴线的针距调节曲柄、可转动地安装在针距调节曲柄上的针距调节滚珠、以及针距调节连杆,所述针距调节滚珠与调节凸轮的外周面接触配合,所述针距调节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针距调节曲柄和送布摆动座铰接;
[0014]当所述驱动电机在针距调节区内运转时,所述针距调节滚珠与调节凸轮外周的变径轮廓面接触配合,所述缝纫机的针距为有效针距;
[0015]当所述驱动电机在剪线区内运转时,所述针距调节滚珠与调节凸轮外周的等径轮廓面接触配合,所述缝纫机的针距保持为剪线针距。
[00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依次包括以下分步骤:
[0017]S21、缝纫机运转最后一针,所述主轴的转角具有对应送布牙在针板下方的下转角区、以及对应送布牙从针板中向上冒出的上转角区,所述下转角区和上转角区首尾相连;
[0018]S22、所述主轴从下转角区的起点转动至终点,此过程中,所述送布牙位于针板下方,所述驱动电机从针距调节区内的当前转角值转动至剪线区的起点,所述缝纫机的针距从当前有效针距变为剪线针距,所述剪线机构不动作;
[0019]S23、所述主轴从上转角区的起点在上转角区内转动,此过程中,所述送布牙从针板中向上冒出,所述驱动电机从剪线区的起点转动至终点,所述缝纫机的针距保持为剪线针距,所述剪线机构执行剪线动作。
[0020]进一步地,所述剪线驱动件为一个剪线凸轮,该剪线凸轮的外周面上延伸出有剪线驱动臂,所述剪线驱动单元包括具有第三固定转动轴线的剪线驱动杠杆、可转动地安装在剪线驱动臂上的剪线滚珠、以及剪线驱动连杆,所述剪线滚珠能够与剪线驱动杠杆的外周面接触配合,所述剪线驱动连杆的一端与剪线驱动杠杆铰接、另一端与剪线机构相连。
[0021]进一步地,所述剪线凸轮的外周面上还延伸出有强制复位臂,该强制复位臂与剪线驱动臂周向错位分布,所述剪线驱动杠杆上安装有可转动的强制复位滚珠,所述强制复位滚珠能够与强制复位臂的外周面接触配合。
[0022]进一步地,所述剪线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缝纫机底板中的剪线轴、都固定于剪线轴的第一剪线曲柄和第二剪线曲柄、剪线连杆、动刀架、固定于动刀架的动刀、以及固定于缝纫机底板的定刀,所述剪线驱动连杆与第一剪线曲柄铰接,所述剪线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剪线曲柄和动刀架铰接。
[0023]进一步地,所述剪线机构还包括套设在剪线轴上的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剪线曲柄和缝纫机底板相连。
[0024]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缝纫机剪线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申请在剪线机构将缝线剪断后,驱动电机需复位至剪线之前的状态,则缝纫机的针距相应地从剪线针距复位为当前有效针距,此过程中,主轴停留在设定角度θ,缝纫机保持送布连杆、第一送布摆杆和第二送布摆杆的同轴铰接轴线与送布摆动座的第一固定转动轴线重合的状态,虽然驱动电机通过针距调节件和针距调节单元驱动送布摆动座转动,使缝纫机的针距从剪线针距复位为当前有效针距,但送布摆动座不会将力传递给送布曲柄,也就使得送布轴、第二送布单元和送布牙保持不动,由此避免在剪线后针距复位过程中送布牙发生前后移动,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申请中缝纫机剪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7]图2为本申请中缝纫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2省略机壳和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纫机剪线控制方法,用于缝纫机;所述缝纫机中配置有可转动的主轴(10)、送布牙(20)、送布机构、剪线机构、驱动电机(30)、都由驱动电机(30)驱动转动的针距调节件(40)和剪线驱动件(50)、针距调节单元、以及剪线驱动单元;所述送布机构包括平行于主轴(10)的送布轴(71)、连接在主轴(10)和送布轴(71)之间的第一送布单元、以及连接在送布轴(71)和送布牙(20)之间的第二送布单元,所述第一送布单元包括固定在主轴(10)上的送布偏心轮(72)、送布连杆(73)、第一送布摆杆(74)、第二送布摆杆(75)、具有第一固定转动轴线的送布摆动座(76)、以及固定在送布轴(71)上的送布曲柄(77),所述送布连杆(73)的一端可转动地套装在送布偏心轮(72)的外周,所述送布连杆(73)的另一端、第一送布摆杆(74)的一端和第二送布摆杆(75)的一端同轴铰接,所述第一送布摆杆(74)的另一端与送布摆动座(76)铰接,所述第二送布摆杆(75)的另一端与送布曲柄(77)铰接;所述针距调节件(40)通过针距调节单元与送布摆动座(76)相连,所述剪线驱动件(50)通过剪线驱动单元与剪线机构相连,所述驱动电机(30)的转角具有相互独立的针距调节区和剪线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剪线控制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所述缝纫机:当所述主轴(10)转动至设定角度θ时,所述送布连杆(73)、第一送布摆杆(74)和第二送布摆杆(75)的同轴铰接轴线与送布摆动座(76)的第一固定转动轴线重合;S2、所述缝纫机剪线:所述驱动电机(30)从针距调节区内的当前转角值转动至剪线区的终点,所述驱动电机(30)驱动针距调节件(40)和剪线驱动件(50)转动,所述针距调节件(40)通过针距调节单元作用于送布摆动座(76),使所述缝纫机的针距从当前有效针距变为剪线针距,所述剪线驱动件(50)通过剪线驱动单元作用于剪线机构,使所述剪线机构执行剪线动作;S3、所述缝纫机剪线后复位:S31、首先,使所述主轴(10)转动至设定角度θ;S32、其次,所述驱动电机(30)从剪线区的终点转动至针距调节区内的当前转角值,所述驱动电机(30)驱动针距调节件(40)和剪线驱动件(50)转动,所述针距调节件(40)通过针距调节单元作用于送布摆动座(76),使所述缝纫机的针距从剪线针距复位为当前有效针距、但所述送布牙(20)保持不动,所述剪线驱动件(50)通过剪线驱动单元作用于剪线机构,使所述剪线机构执行复位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剪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当所述驱动电机(30)转动至剪线区的终点时,所述主轴(10)的转角为剪线咬合角度φ,该剪线咬合角度φ小于设定角度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剪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距调节件(40)为一个调节凸轮,该调节凸轮的外周面包括变径轮廓面(41)和等径轮廓面(42);所述针距调节单元包括具有第二固定转动轴线的针距调节曲柄(91)、可转动地安装在针距调节曲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林炜李子强万义明管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