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频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562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5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频控制电路,该电路包括编码条件输出电路(100)和移频轨道电路(200);其中,编码条件输出电路(100)包括微控制器(110)、编码输出继电器组(112)以及移频编码发送盒(150),微控制器(11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移频编码指令,控制编码输出继电器组(112)生成并且向移频编码发送盒(150)输出编码条件指令,并且移频编码发送盒(150)用于根据编码条件指令向移频轨道电路(200)输出移频输入信号;移频轨道电路(20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移频控制指令和移频输入信号,向钢轨输出移频信号。上述方案中,移频输入信号由微控制器以及继电器组生成,因此移频控制电路的体积相比于传统移频控制电路明显减小,并且配线工作量和维护工作量更小。维护工作量更小。维护工作量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频控制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移频控制领域,尤指一种移频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移频轨道电路是传送移频信息的轨道电路。移频轨道电路是移频自动闭塞的基础,又用作监督该闭塞分区的空闲。移频轨道电路选用频率参数作为控制信息,采用频率调制的方式,把低频调制信号搬移到较高频率(载频f0)上,以形成振荡不变、频率随低频信号的幅度作用期性变化的移频信号。
[0003]在常规的配置中,移频输入信号采用继电电路通过控制重力型安全继电器线圈吸起或落下形成不同的编码组合产生,并且被发送给移频轨道电路。移频轨道电路根据接收到的移频输入信号中的编码信息输出一组特定的移频信号至某一特定的钢轨,不同的移频输入信号可传递不同的地面信息。
[0004]在上述继电电路中,移频输入信号都需要通过驱动对应的重力型继电器来产生,其中需要通过重力继电器作为媒介进行控制。然而,重力型继电器体积大,且配线工作量大、维护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频控制电路,构件体积小,配线简单,并且易于维护。
[0006]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频控制电路,该移频控制电路包括编码条件输出电路和移频轨道电路。
[0007]编码条件输出电路包括微控制器、编码输出继电器组以及移频编码发送盒,其中,所述微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移频编码指令,控制编码输出继电器组生成编码条件指令并且向移频编码发送盒输出编码条件指令,并且所述移频编码发送盒用于根据所述编码条件指令向所述移频轨道电路输出移频输入信号。
[0008]所述移频轨道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移频控制指令和移频输入信号,生成并且向钢轨输出移频信号。
[0009]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移频轨道电路包括微控制器以及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和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并且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和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中的移频输出继电器数量相同;移频编码发送盒输出的移频输入信号包括第一组移频输入信号和第二组移频输入信号;
[0010]移频轨道电路根据接收到的移频控制指令和移频输入信号,生成并且向钢轨输出移频信号,包括:
[0011]移频轨道电路的微控制器根据移频控制指令,控制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和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各自根据第一组移频输入信号和第二组移频输入信号生成第一移频信号和第二移频信号,并且向对应的钢轨区段输出第一移频信号和第二移频信号。
[0012]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编码条件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组和第二光电耦合器组;
[0013]微控制器通过第一光电耦合器组控制编码输出继电器组生成编码条件指令,并且向移频编码发送盒输出编码条件指令;
[0014]编码输出继电器组通过对应连接的第二光电耦合器组向微控制器反馈编码输出继电器组的动作状态。
[0015]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移频轨道电路还包括第一组第三光电耦合器、第二组第三光电耦合器和第四光电耦合器组,并且第一组第三光电耦合器和第二组第三光电耦合器中的第三光电耦合器数量相同;
[0016]移频轨道电路的微控制器根据移频控制指令,控制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和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各自根据第一组移频输入信号和第二组移频输入信号生成第一移频信号和第二移频信号,并且向对应的钢轨区段输出第一移频信号和第二移频信号,包括:
[0017]微控制器通过第一组第三光电耦合器和第二组第三光电耦合器分别控制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和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生成第一移频信号和第二移频信号,并且向对应的钢轨区段输出第一移频信号和第二移频信号;并且
[0018]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和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通过对应连接的第四光电耦合器组向微控制器反馈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和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的动作状态。
[0019]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编码条件输出电路还包括一级编码继电器以及对应连接的第二光电耦合器;其中,
[0020]微控制器通过一级编码继电器控制编码输出继电器组的编码电源输入;并且一级编码继电器通过对应连接的第二光电耦合器向微控制器反馈一级编码继电器的动作状态。
[0021]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移频轨道电路还包括两个一级移频继电器以及对应连接的第四光电耦合器。
[0022]移频轨道电路的微控制器分别通过两个一级移频继电器控制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和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分别接收第一组移频输入信号和第二组移频输入信号;并且两个一级移频继电器分别通过对应连接的第四光电耦合器向移频轨道电路的微控制器反馈两个一级移频继电器的动作状态。
[0023]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编码条件输出电路具有两套编码电源,并且编码输出继电器组根据两套编码电源的输入分别生成一个编码条件指令,并且将两个编码条件指令输出至移频编码发送盒。
[0024]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微控制器包括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第一光电耦合器组包括串联的第一组第一光电耦合器和第二组第一光电耦合器并且编码条件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一安全与门。
[0025]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通过第一安全与门控制一级编码继电器向编码输出继电器组输入编码电源,并且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根据移频编码指令,控制编码输出继电器组生成编码条件指令并且向移频编码发送盒输出编码条件指令。
[0026]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编码条件输出电路的微控制器被移频轨道电路复用作为移频轨道电路的微控制器。
[0027]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移频轨道电路的微控制器包括第三微控制器和第四微控
制器。第一组第三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三组第三光电耦合器和第四组第三光电耦合器,第二组第三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五组第三光电耦合器和第六组第三光电耦合器;并且第三组第三光电耦合器、第四组第三光电耦合器、第五组第三光电耦合器、第六组第三光电耦合器之中的第三光电耦合器的数量相等;第三组第三光电耦合器中的第三光电耦合器对应连接于第四组第三光电耦合器中的第三光电耦合器,第五组第三光电耦合器中的第三光电耦合器对应连接于第六组第三光电耦合器中的第三光电耦合器;移频轨道电路还包括两个第二安全与门;其中,
[0028]第三微控制器和第四微控制器通过一个第二安全与门控制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接收第一组移频输入信号,并且第三微控制器根据移频控制指令通过第三组第三光电耦合器、而第四微控制器根据移频控制指令通过第四组第三光电耦合器控制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根据第一组移频输入信号生成第一移频信号并且向对应的钢轨区段输出第一移频信号,并且第三微控制器和第四微控制器通过另一个第二安全与门控制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接收第二组移频输入信号,并且第三微控制器根据移频控制指令通过第五组第三光电耦合器、而第四微控制器根据移频控制指令通过第六组第三光电耦合器控制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根据第二组移频输入信号生成第二移频信号并且向对应的钢轨区段输出第二移频信号。
[0029]根据上述方案,由于移频输入信号由微控制器、配套的编码输出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条件输出电路(100)和移频轨道电路(200);其中,所述编码条件输出电路(100)包括微控制器(110)、编码输出继电器组(112)以及移频编码发送盒(150),其中,所述微控制器(11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移频编码指令,控制所述编码输出继电器组(112)生成并且向所述移频编码发送盒(150)输出编码条件指令,并且所述移频编码发送盒(150)用于根据所述编码条件指令向所述移频轨道电路(200)输出移频输入信号;所述移频轨道电路(20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移频控制指令和所述移频输入信号,向钢轨输出移频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频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移频轨道电路(200)包括微控制器以及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214)和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216),并且所述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214)和所述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216)中的移频输出继电器数量相同;所述移频编码发送盒(150)输出的移频输入信号包括第一组移频输入信号和第二组移频输入信号;所述移频轨道电路(200)根据接收到的移频控制指令和所述移频输入信号,向钢轨输出移频信号,包括:所述移频轨道电路(200)的微控制器根据所述移频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214)和所述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216)各自根据所述第一组移频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组移频输入信号生成第一移频信号和第二移频信号,并且向对应的钢轨区段输出所述第一移频信号和所述第二移频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条件输出电路(100)还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组(120)和第二光电耦合器组(122);其中,所述微控制器(110)通过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组(120)控制所述编码输出继电器组(112)生成并且向所述移频编码发送盒(150)输出编码条件指令;并且所述编码输出继电器组(112)通过对应连接的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组(122)向所述微控制器(110)反馈所述编码输出继电器组(112)的动作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频轨道电路(200)还包括第一组第三光电耦合器(224)、第二组第三光电耦合器(226)和第四光电耦合器组(222),并且所述第一组第三光电耦合器(224)和所述第二组第三光电耦合器(226)中的第三光电耦合器数量相同;所述移频轨道电路(200)的微控制器根据所述移频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214)和所述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216)各自根据所述第一组移频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组移频输入信号生成第一移频信号和第二移频信号,并且向对应的钢轨区段输出所述第一移频信号和所述第二移频信号,包括:所述微控制器(110)通过所述第一组第三光电耦合器(224)和所述第二组第三光电耦合器(226)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214)和所述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216)生成所述第一移频信号和所述第二移频信号,并且向对应的钢轨区段输出所述第一移频信号和所述第二移频信号;并且所述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214)和所述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216)通过对应连接
的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组(222)向所述微控制器(110)反馈所述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214)和所述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216)的动作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条件输出电路(100)还包括一级编码继电器(130)以及对应连接的第二光电耦合器(122);其中,所述微控制器(110)通过所述一级编码继电器(130)控制所述编码输出继电器组(112)的编码电源输入;并且所述一级编码继电器(130)通过对应连接的第二光电耦合器(122)向所述微控制器(110)反馈所述一级编码继电器(130)的动作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频控制电路,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浩徐刚何鹏崔转玲王鑫张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