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533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5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该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综合池、第一生化罐、第二生化罐、第三生化罐、沉淀罐、过滤消毒罐及设备箱,其通过将预处理、生化、沉淀、过滤消毒和加药均模块化设计的方式,成为模块化的结构形式,使其形成标准化设备,进而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建立该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并能够便于设备生产加工、设备运输和安装。而且该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对罐体设备结构和空间进行优化,采用多段进水和多点污泥回流,合理利用污水原碳源和污泥内碳源,而且耦合污泥旋流分选设备,对生化池的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适用于村镇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处理。村镇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处理。村镇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村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很多,其中较常见为一体化AAO设备等,但该工艺脱氮和除磷是相互影响,难以同时达到较高去除率,且一体化设备多为整体集成设备,设备尺寸较大,不便于偏远地区设备运输。由于污水收收集管网不完善等原因,村镇污水普遍存在水质水量波动大,进水浓度低,生化系统污泥浓度低、活性低、污泥易流失问题。尤其在北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标准进一步提高后,低温时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活性较低,很多污水处理厂会选择在冬季节通过提高污泥浓度来保持活性,但会使微生物生长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污泥过度老化,从而导致产生生物泡沫或者污泥膨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具体是这样的:
[0005]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0006]综合池,综合池包括格栅区、调节区和污泥贮存区;格栅区与厂外污水管网连通;调节区与格栅区连通,调节区的底部设置有污水泵;污泥贮存区用于存储污泥,且污泥贮存区与调节区之间设置有溢流口,污泥贮存区中的上清液由溢流口导入调节区;
[0007]第一生化罐,的第一生化罐包括内罐厌氧区和外罐缺氧区,内罐厌氧区与外罐缺氧区连通;污水泵用于将调节区中的污水泵入内罐厌氧区和外罐缺氧区;
[0008]第二生化罐,第二生化罐与外罐缺氧区连通;第二生化罐内部填充有第一悬浮球载体填料;第二生化罐内设有气提单元,气提单元用于使得第二生化罐内的混合液回流至外罐缺氧区;
[0009]第三生化罐体,第三生化罐体包括内罐缺氧区和外罐好氧区,内罐缺氧区与外罐好氧区连通;第二生化罐的出水进入内罐缺氧区,污水泵还用于将调节区中的污水泵入内罐缺氧区;内罐缺氧区填充有第二悬浮球载体填料;
[0010]沉淀罐,沉淀罐与外罐好氧区连通;
[0011]过滤消毒罐,过滤消毒罐与沉淀罐连通,过滤消毒罐从上至下分为集水区、填料过滤区和清水收集反洗区;填料过滤器区内置组合滤料;清水收集反洗区设有出水管和反冲管式曝气管;以及
[0012]设备箱,设备箱内设置有消毒加药系统、PAC加药系统、风机、污泥泵及旋流分选器;消毒加药系统用于向过滤消毒罐内加入消毒剂;PAC加药系统用于向沉淀罐加入PAC;风机用于向第一生化罐、第二生化罐和第三生化罐提供空气,并向过滤消毒罐提供反冲洗空气;污泥泵的进泥管端位于沉淀罐体的底部,污泥泵的出泥口接入旋流分选器的进泥口,旋流分选器的顶流口排出小密度的污泥,旋流分选器的底流口排出大密度的污泥,且大密度
的污泥回流至内罐厌氧区和内罐缺氧区。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格栅区内设有提篮格栅和平面滤网,提篮格栅的间隙设为15mm,平面滤网间隙为10mm。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内罐厌氧区和外罐缺氧区体积之比为1∶2。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生化罐内设置有第一导流板、第一搅拌器和第一微孔曝气器;第一导流板将内罐厌氧区与外罐缺氧区连通,第一导流板偏转设置,且其偏转角度为30
°
;第一搅拌器位于内罐厌氧区内;第一微孔曝气器位于外罐缺氧区的底部;其中,第一微孔曝气器与风机连通。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悬浮球载体填料的填充率为30%~50%,第二生化罐内还设有第二微孔曝气器,第二微孔曝气器与风机连通。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内罐缺氧区与外罐好氧区的体积之比为1∶1。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三生化罐内设有第三微孔曝气器及第二导流板,第三微孔曝气器与风机连通;内罐缺氧区与外罐好氧区通过第二导流板相通,第二导流板偏转设置,且其偏转角度为30
°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沉淀罐内设有中心筒以及污泥斗,外罐好氧区出水经中心筒进入沉淀罐,污泥斗设置于沉淀罐的底部。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组合滤料包括内设置有纤维球滤料的多孔悬浮球,多孔悬浮球的直径为80~120mm。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综合池采用玻璃钢材质制成,且为长方体或椭圆柱体;设备箱采用碳钢防腐或不锈钢制成。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该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综合池、第一生化罐、第二生化罐、第三生化罐、沉淀罐、过滤消毒罐及设备箱,其通过将预处理、生化、沉淀、过滤消毒和加药均模块化设计的方式,使得综合池、第一生化罐、第二生化罐、第三生化罐、沉淀罐、过滤消毒罐及设备箱成为模块化的结构形式,使其形成标准化设备,进而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建立该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并能够便于设备生产加工、设备运输和安装。
[0024]其外,该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基于AAO+AO工艺,对罐体设备结构和空间进行优化,采用多段进水和多点污泥回流,合理利用污水原碳源和污泥内碳源,无需外加碳源,可多次脱氮,提高降解有机物和脱氮除磷效率;而且耦合污泥旋流分选设备,不增加系统能耗前提下,提高了生化池的降解效率并提高污泥沉降性,对生化池的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适用于村镇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处理,尤其适用于北方冬季低水温情况下村镇污水处理。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综合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生化罐、第二生化罐及第三生化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沉淀罐及过滤消毒罐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设备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标:10

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100

综合池;101

格栅区;102

调节区;103

污泥贮存区;104

进水口;105

提篮格栅;106

平面滤网;107

污水泵;108

溢流口;109

设备检查孔;200

第一生化罐;201

内罐厌氧区;202

外罐缺氧区;203

第一搅拌器;204

第一导流板;205

第一微孔曝气器;300

第二生化罐;30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综合池,所述综合池包括格栅区、调节区和污泥贮存区;所述格栅区与厂外污水管网连通;所述调节区与所述格栅区连通,所述调节区的底部设置有污水泵;所述污泥贮存区用于存储污泥,且所述污泥贮存区与所述调节区之间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污泥贮存区中的上清液由所述溢流口导入所述调节区;第一生化罐,所述的第一生化罐包括内罐厌氧区和外罐缺氧区,所述内罐厌氧区与所述外罐缺氧区连通;所述污水泵用于将所述调节区中的污水泵入所述内罐厌氧区和所述外罐缺氧区;第二生化罐,所述第二生化罐与所述外罐缺氧区连通;所述第二生化罐内部填充有第一悬浮球载体填料;所述第二生化罐内设有气提单元,所述气提单元用于使得所述第二生化罐内的混合液回流至所述外罐缺氧区;第三生化罐体,所述第三生化罐体包括内罐缺氧区和外罐好氧区,所述内罐缺氧区与所述外罐好氧区连通;第二生化罐的出水进入所述内罐缺氧区,所述污水泵还用于将所述调节区中的污水泵入所述内罐缺氧区;所述内罐缺氧区填充有第二悬浮球载体填料;沉淀罐,所述沉淀罐与所述外罐好氧区连通;过滤消毒罐,所述过滤消毒罐与所述沉淀罐连通,所述过滤消毒罐从上至下分为集水区、填料过滤区和清水收集反洗区;所述填料过滤器区内置组合滤料;所述清水收集反洗区设有出水管和反冲管式曝气管;设备箱,所述设备箱内设置有消毒加药系统、PAC加药系统、风机、污泥泵及旋流分选器;所述消毒加药系统用于向所述过滤消毒罐内加入消毒剂;所述PAC加药系统用于向所述沉淀罐加入PAC;所述风机用于向第一生化罐、第二生化罐和第三生化罐提供空气,并向过滤消毒罐提供反冲洗空气;所述污泥泵的进泥管端位于所述沉淀罐体的底部,所述污泥泵的出泥口接入所述旋流分选器的进泥口,所述旋流分选器的顶流口排出小密度的污泥,所述旋流分选器的底流口排出大密度的污泥,且大密度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内罐厌氧区和所述内罐缺氧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为征张佩瑶李凌云薛晓飞曹天宇李一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