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酰亚胺薄膜
,具体涉及一种超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耐高温特种工程塑料,在航天航空、光伏太阳能、智能手机、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终端应用寻求更加轻薄的聚酰亚胺薄膜。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聚酰亚胺薄膜厚度在7.5μm~250μm之间,具备生产5μm及以下厚度聚酰亚胺薄膜的厂家寥寥无几。
[0003]专利CN 105131320A公开了超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造和组合方法,一层为添加含硅氧烷高分子的聚酰亚胺层,作为基底层,一层为超薄聚酰亚胺层,两层之间剥离强度为0.004~0.1kgf/cm,可将基底层从超薄聚酰亚胺层剥离。然而,此种方案基底层聚酰亚胺薄膜仅做载体使用,只能单次使用,使用量大,成本高,浪费大。专利JP2009226632A通过在聚酰胺酸胶液中加入硬脂酸脱模剂,涂布于铝箔上,加热固化后经冷却从铝箔上剥离得到超薄聚酰亚胺薄膜。然而,在铝箔上固化成膜后再剥离,会影响薄膜的表面粗糙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第一二胺单体于溶剂中,搅拌溶解后加入等摩尔量的第一二酐单体,反应12~24h后得到粘稠均一的第一聚酰胺酸胶液;2)称取第二二胺单体于溶剂中,搅拌溶解后加入等摩尔量的第二二酐单体,反应12~24h后得到粘稠均一的第二聚酰胺酸胶液;3)于基底层材料上涂布第一聚酰胺酸胶液和第二聚酰胺酸胶液,涂布结束后进入升温程序制备带有热塑胶的双层PI薄膜;4)取第三二胺单体溶于溶剂,搅拌溶解后加入等摩尔量的第三二酐单体,反应12~24h起粘后,刮涂于基底层材料预烘烤脱溶剂后剥离,随后升温固化得到超薄PI薄膜;5)将步骤4)制备得到的超薄PI薄膜与步骤3)制备得到的带有热塑胶的双层PI薄膜热压合,得到超薄聚酰亚胺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非质子型极性溶剂,选自N,N
‑
二甲基甲酰胺、N,N
‑
二甲基乙酰胺、γ
‑
丁内酯或N
‑
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第一二胺单体选自对苯二胺、间苯二胺、4,4
′‑
二氨基二苯醚、4,4
′‑
二氨基二苯甲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二酐单体选自均苯四甲酸二酐、3,3
′
,4,4
′‑
联苯四羧酸二酐、3,3
′
,4,4
′‑
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第二二胺单体选自3,5
‑
二氨基苯甲酸、2,2
‑
双(3
‑
氨基
‑4‑
羟基苯基)六氟丙烷、2,2
‑
双[4
‑
(4
‑
氨基苯氧基)苯基]
‑
1,1,1,3,3,3
‑
六氟丙烷、1,3
‑
双(4
′‑
氨基苯氧基)苯、1,4
‑
双(4
‑
氨基苯氧基)苯、2,2
′‑
双[4
‑
(4
‑
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4,4
′‑
双(3
‑
氨基苯氧基)二苯基砜、4,4
′‑
双(4
‑
氨基苯氧基)二苯砜、4,4
′‑
二硫代二苯胺、4,4
‑
二氨基二苯硫醚、己二胺、1,4
‑
环己烷二胺、1,7
‑
二氨基庚烷、4,4
′‑
(1,3
‑
丙二氧基)二苯胺、4,7,10
‑
三氧
‑
1,13
‑
十三烷二胺、4,9
‑
二噁
‑
1,12十二烷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二酐单体选自4,4
′‑
氧双邻苯二甲酸酐、2,3,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艺,贝润鑫,刘宸宇,刘顺祯,许家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