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共享BJT的带隙基准电路结构、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509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拟集成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共享BJT的带隙基准电路结构,以及采用该种电路结构布局的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流镜复制两个不同比例的电流,并通过控制切换开关部转换不同支路,使同一个BJT晶体管在不同的通路导通下流过不同的电流,从而用单一的BJT晶体管替代传统的9个BJT晶体管的方式,一方面避免了传统的运放钳制端点电压过程中运放偏移带来的误差对于带隙基准电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减少了BJT晶体管的失配和占用面积过大的问题。过大的问题。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享BJT的带隙基准电路结构、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静态随机存储器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共享BJT的带隙基准电路结构,以及采用该种电路结构布局的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带隙基准电路涉及到模拟集成电路、模数混合电路的一些模块当中,是不可或缺的的基本模块。带隙基准电路是产生一种与电源和工艺无关,具有确定温度特性的直流电压,为其他模块提供直流参考电压。带隙基准电路对于光接收机前置跨阻放大器(TIA)、模数转换器(ADC)、数模转换器(DAC)、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温度传感器、电压检测器、高精度比较器等电路中,带隙基准电路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集成芯片的性能。
[0003]随着芯片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于芯片的精度以及面积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常规带隙基准电路的设计中,采用1:8的BJT晶体管来完成带隙基准电路的产生以及一阶、二阶的补偿,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两个管子工艺影响其精度的问题。而且采用9个BJT晶体管也占用更多面积,9个BJT管子同时工作也会使电路的功耗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享BJT的带隙基准电路结构,用于产生带隙基准电压VBG,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隙基准电路结构包括:BJT晶体管部,其包括1个BJT晶体管Q0;电流镜部,其包括3个PMOS管,记为M0、M1、M2;M1按照M0的8倍电流复制,M2按照M0的1倍电流复制;M1、Q0组成通路一,M2、Q0组成通路二;切换开关部一,其包括4个NMOS管,记为M
S0
、M
S1
、M
S2
、M
S3
;其中,M
S0
、M
S2
用于控制通路一接通或断开,M
S1
、M
S3
用于控制通路二接通或断开;电荷存储部,其包括2个电容,记为C2、C3;C2用于存储通路一接通时Q0的基极

发射极电压VBE1,C3用于存储通路二接通时Q0的基极

发射极电压VBE2;压控部一,其包括电流控制电流源VCVS1,用于叠加VBE1以及VBE1、VBE2的差值ΔVBE得到一阶补偿电压V1;低通滤波部,其包括电阻R0、电容C0;R0、C0组成RC低通滤波,用于滤除V1的噪声;流控部,其包括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电阻R1,用于依据VBG反馈控制M0的电流;压控部二,其与输出支路连接;所述输出支路用于输出VBG;所述压控部二包括电流控制电流源VCVS2,用于保证经过滤波后的V1不受流控部的分压影响;以及切换开关部二,其包括1个NMOS管M
S4
,用于控制输出支路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BJT的带隙基准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M0的栅极连接M0的漏极、M1的栅极、M2的栅极,源极连接电源VDD,漏极连接CCCS的输出端;M1的源极连接电源VDD,漏极连接M
S0
的漏极;M2的源极连接电源VDD,漏极连接M
S1
的漏极;M
S0
的栅极连接时钟信号S0,源极连接Q0的发射极;M
S1
的栅极连接时钟信号S1,源极连接Q0的发射极;M
S2
的栅极连接时钟信号S2,源极连接Q0的发射极,漏极连接C2的上极板;M
S3
的栅极连接时钟信号S3,源极连接Q0的发射极,漏极连接C3的上极板;C2的下极板接地GND;C3的下极板接地GND;Q0的基极连接集电极、一并接地GND。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BJT的带隙基准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VCVS1的正向输入端连接M
S2
的漏极,负向输入端连接M
S3
的漏极,正向输出端连接R0的一端,负向输出端接M
S2
的漏极;R0的另一端连接C0的上极板,C0的下极板接地GND;VCVS2的正向输入端连接R0的另一端,负向输入端连接负向输出端、一并接地GND,正向输出端连接M
S4
的源极;M
S4
的栅极连接时钟信号S4,源极连接C1的上极板,漏极连接VBG;R1的一端连接VBG,另一端连接CCCS的输入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享BJT的带隙基准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控部二还包括电容C1,用于对经过VCVS2的电压滤除干扰;C1的上极板连接M
S4
的源极,下极板接地GND。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共享BJT的带隙基准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时钟信号S0、
S1、S2、S3、S4由外部时钟电路提供,用于对应对M
S0
、M
S1
、M
S2
、M
S3
、M
S4
进行闭合或断开;S0为低电平,M
S0
断开;S0为高电平,M
S0
闭合;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强陈怀跃张伟强李鹏飞许鑫彭春雨蔺智挺吴秀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