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蛀蒂虫荔枝果实的分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507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蛀蒂虫荔枝果实的分级方法,所述分级方法如下:S1、新鲜采摘荔枝预先放置在清水池中做浸泡处理,且将水体表面残渣清除;S2、将S1步骤中初步清理的荔枝放置在盐水池中浸泡处理,且按照上述步骤再将池面垃圾与浮虫清理干净。本申请通过建立一套去虫流程来实现果肉与蛀蒂虫、杂质的分离,在该流程中遵循由简单到困难的处理方式,也可以说是从外到内的去虫过程,该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低,在此基础上本申请添加了红外识别装置与图像识别装置,再配合上分流装置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对一个个的荔枝分析处理,及蛀蒂虫的分离情况与荔枝自身好坏的程度,该处理方法配合工作能够提高荔枝分选效率且适合大规模推广。提高荔枝分选效率且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蛀蒂虫荔枝果实的分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荔枝分级
,具体为一种蛀蒂虫荔枝果实的分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荔枝蛀蒂虫属鳞翅目、细蛾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的荔枝、龙眼产区,以幼虫为害荔枝、龙眼的背后嫩叶主脉、花穗,在幼果膨大期蛀害果核,果实发育后则蛀害果蒂,导致幼叶中脉变褐色、表皮折裂、花穗顶端枯死、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0003]荔枝一半是清泉一半是火焰,荔枝是平性的水果,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果肉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荔枝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多食易上火,荔枝木材坚实,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因此荔枝深受大众的喜爱,对于荔枝的选择种类也有很多。
[0004]蛀蒂虫在对荔枝进行蚕食的时候,通常会从其表面开始对荔枝进行蚕食,进而打开一个空洞进入荔枝的内部,因此在将荔枝采摘下来之后,需要将蛀蒂虫从荔枝中取出,以往基本上就是通过机器的高强度冲洗与搅拌,通过外力的方式使得荔枝表面的杂质与内部的蛀蒂虫脱离出荔枝,该方式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大多数时候表面杂质好处理,内部的蛀蒂虫有些嵌入果肉中比较深,该类方式很难处理;部分采用机械与人工配合,该类工作方式优于纯机械工作,但是处理效果也不尽理想,并且该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整体工作下来得不偿失,也不是大规模的进行分选处理。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蛀蒂虫荔枝果实的分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建立一套去虫流程来实现果肉与蛀蒂虫、杂质的分离,在该流程中遵循由简单到困难的处理方式,也可以说是从外到内的去虫过程,该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低,在此基础上本申请添加了红外识别装置与图像识别装置,再配合上分流装置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对一个个的荔枝分析处理,及蛀蒂虫的分离情况与荔枝自身好坏的程度,该处理方法配合工作能够提高荔枝分选效率且适合大规模推广。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蛀蒂虫荔枝果实的分级方法,所述分级方法如下:
[0008]S1、新鲜采摘荔枝预先放置在清水池中做浸泡处理,且将水体表面残渣清除;
[0009]S2、将S1步骤中初步清理的荔枝放置在盐水池中浸泡处理,且按照上述步骤再将池面垃圾与浮虫清理干净;
[0010]S3、随后将处理好的荔枝放置在分流设备中进行逐个荔枝的清洗;
[0011]S4、当荔枝经过分流设备最下端时,红外检测装置与图像识别装置会同步进行荔枝信息采集,且同步上传至计算机中;
[0012]S5、分流完毕之后的荔枝再次进入到清水池中浸泡,且池中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
一段时间就对池面进行一次残渣去除,以此重复工作多次,直至水体表面无明显残渣;
[0013]S6、随后再将S5步骤中处理好的荔枝进行S4步骤的重复操作,直至两次计算机显示数据比对满足要求即可。
[0014]优选的,S1步骤中清水池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且水池中的水将荔枝完全浸没。
[0015]优选的,S2步骤中的添加的食用盐比重占水体重量的3%

7%,且荔枝浸泡时间为10

20分钟。
[0016]优选的,所述S3中分流装置包括分流盒、投料口、注水管、分流板、排料管、透明接口、图像识别装置、红外传感装置,
[0017]所述分流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分流板,所述分流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投料口,所述分流盒正面的上端固定连通有注水管,位于所述分流盒的底部、分流板的排口区域均固定安装有排料管,每个所述排料管的末端均固定安装有透明接口,每个所述透明结构的顶部从前到后均固定安装有图像识别装置与红外传感装置。
[0018]优选的,所述排料管的内径值可容纳单个荔枝通过,每个所述分流板形成的通道也只允许单个荔枝通过。
[0019]优选的,所述S4步骤中红外检测装置通过扫描荔枝表面形成热成像图判断是否存在蛀蒂虫;图像识别装置则是对于移动过去的荔枝进行图像拍摄;所述红外检测装置与图像识别装置所采集信息均会同步上传计算机系统。
[0020]优选的,所述S5步骤中的搅拌装置可以选择机械搅拌或者是曝气装置均可,且水池表面残渣采用放水方式与网兜捞取同步进行。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本申请通过建立一套去虫流程来实现果肉与蛀蒂虫、杂质的分离,在该流程中遵循由简单到困难的处理方式,也可以说是从外到内的去虫过程,该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低,在此基础上本申请添加了红外识别装置与图像识别装置,再配合上分流装置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对一个个的荔枝分析处理,及蛀蒂虫的分离情况与荔枝自身好坏的程度,该处理方法配合工作能够提高荔枝分选效率且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作流程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分流装置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分流盒与分流板配合示意图。
[0026]图中:1、分流盒;2、投料口;3、注水管;4、分流板;5、排料管;6、透明接口;7、图像识别装置;8、红外传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蛀蒂虫荔枝果实的分级方法,所述分
级方法如下:
[0029]S1、新鲜采摘荔枝预先放置在清水池中做浸泡处理,且将水体表面残渣清除;
[0030]S2、将S1步骤中初步清理的荔枝放置在盐水池中浸泡处理,且按照上述步骤再将池面垃圾与浮虫清理干净;
[0031]S3、随后将处理好的荔枝放置在分流设备中进行逐个荔枝的清洗;
[0032]S4、当荔枝经过分流设备最下端时,红外检测装置与图像识别装置会同步进行荔枝信息采集,且同步上传至计算机中;
[0033]S5、分流完毕之后的荔枝再次进入到清水池中浸泡,且池中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一段时间就对池面进行一次残渣去除,以此重复工作多次,直至水体表面无明显残渣;
[0034]S6、随后再将S5步骤中处理好的荔枝进行S4步骤的重复操作,直至两次计算机显示数据比对满足要求即可。
[0035]本申请主要针对就是荔枝表面杂质及内部蛀蒂虫的处理,荔枝表面的杂质与内部的虫子现有技术中均可实现完成处理,但是该类处理方式就过于人工与非智能化了,该部分缺陷我在
技术介绍
中明确阐述,在此就不做赘述了,本申请在常规处理的方式中添加了一些智能化装置,通过机械与电子设备的配合,能够非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蛀蒂虫荔枝果实的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方法如下:S1、新鲜采摘荔枝预先放置在清水池中做浸泡处理,且将水体表面残渣清除;S2、将S1步骤中初步清理的荔枝放置在盐水池中浸泡处理,且按照上述步骤再将池面垃圾与浮虫清理干净;S3、随后将处理好的荔枝放置在分流设备中进行逐个荔枝的清洗;S4、当荔枝经过分流设备最下端时,红外检测装置与图像识别装置会同步进行荔枝信息采集,且同步上传至计算机中;S5、分流完毕之后的荔枝再次进入到清水池中浸泡,且池中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一段时间就对池面进行一次残渣去除,以此重复工作多次,直至水体表面无明显残渣;S6、随后再将S5步骤中处理好的荔枝进行S4步骤的重复操作,直至两次计算机显示数据比对满足要求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蛀蒂虫荔枝果实的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清水池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且水池中的水将荔枝完全浸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蛀蒂虫荔枝果实的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S2步骤中的添加的食用盐比重占水体重量的3%

7%,且荔枝浸泡时间为10

20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于陇王玲陈飞平戚英伟罗政戴凡炜叶明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