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塔式污水处理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4981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塔式污水处理厂,包括中间塔部件与套设于中间塔污水处理功能单元外部的塔套部件,套塔式污水处理厂各污水处理功能单元竖直布置,占地少;将污水处理、污泥浓缩和污泥消化融合为一体,处理效率高;多联潜水沉淀池泥水分离效果好,提高了套塔式污水处理系统内的污泥浓度,增大了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能力;非常适合中大型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选用,尤其是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尤其是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尤其是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塔式污水处理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一种套塔式污水处理厂的结构与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污水生化处理是目前污水处理领域中最常见、最通用的办法,虽然其工艺也多种多样,但基本上都是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及其它特殊要求的设施构成。污水处理系统的各功能单元通常都是按照工艺流程的水流方向水平布置;各功能单元大多独立设置,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铺设很长的管网。在用地日益紧张的当今既花费了大量的征地费用,还要艰难地协调因征地而带来的各种矛盾,尤其是在一些新建和一些需要扩建污水处理规模的地方,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0003]为了解决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量大的问题,以膜生物反应器(MBR)为典型的处理设施近期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不少的应用,该技术以超、微滤膜分离过程取代传统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泥水重力沉降分离过程,节省了许多泥水重力分离所需的占地面积,但其能耗大、设备价格高、对控制要求严格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它的推广。
[0004]随着污水处理设备技术的进步,目前污水处理池体深度越来越大,相应地减少了不少的占地面积,但是终究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既要保证各污水处理功能单元满足污水处理的效果,又要占地小、运行管理方便、投资省,是当前污水处理工程中亟须解决的难题。如何合理利用污水处理过程中各功能单元的特点,确保正常发挥其功能,合理布局,使污水处理功能单元的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是目前污水处理领域中的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造方法及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套塔式污水处理厂。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套塔式污水处理厂,包括:
[0007]中间塔部件,所述中间塔部件包括位于中央的中央进水道与套设于中央进水道外侧的中间塔污水处理功能单元,所述中间塔污水处理功能单元包括上端的顶部相互连通的二级缺氧池与二级好氧池、中间的与二级好氧池相连通的多联潜水沉淀池、下端的与多联潜水沉淀池相连通的一级缺氧池、最下端的与一级缺氧池相连通的厌氧池,外部污水分为三部分进入套塔式污水处理厂:第一部分通过所述中央进水道与厌氧池相连通、第二部分通过管道与一级缺氧池相连通,第三部分通过管道与二级缺氧池相连通,所述中间塔部件内的污水由上至下流动;
[0008]塔套部件,所述塔套部件套设于中间塔污水处理功能单元外部,所述塔套部件的下端与厌氧池相连通,所述塔套部件的上端通过连通组件与二级缺氧池相连通,所述塔套部件内的污水由下至上流动。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0]优选地,所述多联潜水沉淀池内设置有中心进水筒、污泥收集斗、清水收集器与排水管,多个所述中心进水筒上端与二级好氧池连通,所述中心进水筒下方设置有扩散口,多个所述污泥收集斗与多个中心进水筒一一相对应,所述污泥收集斗下方与一级缺氧池相连通,所述清水收集器位于多联潜水沉淀池上方,所述清水收集器与排水管相连通,所述排水管另一端连通外部。
[0011]优选地,所述扩散口最低点的高度高于污泥收集斗最高点高度,形成多联潜水惯性沉淀池。。
[0012]优选地,所述扩散口最低点的高度低于污泥收集斗最高点高度,形成多联潜水悬空悬浮澄清池。
[0013]优选地,所述二级好氧池与多联潜水沉淀池之间设置有配水层,所述二级好氧池与配水层通过多个过水孔相连通,所述配水层与多联潜水沉淀池通过多个配水口相连通,所述一级缺氧池与厌氧池之间设置有缓冲填料层。
[0014]优选地,所述配水层上端设置有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经过溢流堰与连通组件相连通,所述回流通道内的污水由下至上流通。
[0015]优选地,所述塔套部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污泥浓缩和消化区、微氧区与一级好氧区,所述污泥浓缩和消化区与厌氧池相连通,所述一级好氧区通过连通组件与二级缺氧池相连通,所述微氧区与厌氧池相连通,所述污泥浓缩和消化区的外侧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污泥浓缩和消化区的顶部内侧设有导气管。
[0016]优选地,所述连通组件包括设置于塔套部件上端的集水槽、与集水槽相连通的集水井、两端分别与集水井与二级缺氧池相连通的穿墙泵。
[0017]优选地,所述一级缺氧池的上端设置有布水管网,所述一级缺氧池的顶端设置有排气管。
[0018]优选地,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配水搅拌机。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的套塔式污水处理厂各污水处理功能单元竖直布置,占地少;将污水处理、污泥浓缩和污泥消化融合为一体,处理效率高;多联潜水沉淀池泥水分离效果好,提高了套塔式污水处理系统内的污泥浓度,增大了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能力;非常适合中大型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选用,尤其是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0021]2.本专利技术的套塔式污水处理厂为套塔式结构,多种污水处理功能单元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下分布,节省了占地面积三分之二,不到传统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0022]3.本专利技术的套塔式污水处理厂为塔式结构,最大效率地利用了污水处理设施的空间,节省传统污水处理设施总容积的10%以上。
[0023]4.本专利技术的套塔式污水处理厂,由于进入竖流沉淀污水中的污泥浓度远低于中心进水筒污水中的污泥浓度,提高污水处理系统中生物相浓度,增大了污水处理装置中的生物量,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降低了投资成本。
[0024]5.本专利技术的套塔式污水处理厂集污水处理、污泥浓缩、污泥消化多功能于一体,处理设施利用率高,节省了基建投资成本。
[0025]6.本专利技术的套塔式污水处理厂使整个污水处理单元竖直布局,结构紧凑,减少了相关管道设备的用量,节省了设备投资成本。
[0026]7.本专利技术的套塔式污水处理厂,一级好氧区和二级好氧池布置在最上方,使鼓风机压力最小,降低运行费用。
[0027]8.本专利技术的套塔式污水处理厂结构简单,污水、污泥自动回流到一级缺氧池,再到厌氧池,污泥收集池底部不积泥,不会出现堵塞、於泥、翻泥现象,不需要清洗,控制简单,减少了维护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塔式污水处理厂(惯性沉淀)立面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塔式污水处理厂(惯性沉淀)上层平面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塔式污水处理厂(悬浮澄清)立面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塔式污水处理厂(悬浮澄清)上层平面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塔式污水处理厂的配水孔层平面示意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塔式污水处理厂的中心进水筒平面示意图;
[0034]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塔式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收集斗平面示意图;
[0035]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塔式污水处理厂底层平面示意图;
[0036]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塔式污水处理厂布水管网平面示意图。
[0037]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塔式污水处理厂,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塔部件,所述中间塔部件包括位于中央的中央进水道(1)与套设于中央进水道(1)外侧的中间塔污水处理功能单元,所述中间塔污水处理功能单元包括上端的顶部相互连通的二级缺氧池(2)与二级好氧池(3)、中间的与二级好氧池(3)相连通的多联潜水沉淀池(7)、下端的与多联潜水沉淀池(7)相连通的一级缺氧池(8)、最下端的与一级缺氧池(8)相连通的厌氧池(10),所述厌氧池(10)与中央进水道(1)底部相连通,外部污水分为三部分进入套塔式污水处理厂:第一部分进入所述中央进水道(1)、第二部分进入布水管网(16)、第三部分进入二级缺氧池(2),所述中间塔部件内的污水由上至下流动;塔套部件,所述塔套部件套设于中间塔污水处理功能单元外部,所述塔套部件的下端与厌氧池(10)相连通,所述塔套部件的上端通过连通组件与二级缺氧池(2)相连通,所述塔套部件内的污水由下至上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塔式污水处理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潜水沉淀池(7)内设置有中心进水筒(11)、污泥收集斗(12)、清水收集器(13)与排水管(14),多个所述中心进水筒(11)上端与二级好氧池(3)连通,所述中心进水筒(11)下方设置有扩散口(15),多个所述污泥收集斗(12)与多个中心进水筒(11)一一相对应,所述污泥收集斗(12)下方与一级缺氧池(8)相连通,所述清水收集器(13)位于多联潜水沉淀池(7)上方,所述清水收集器(13)与排水管(14)相连通,所述排水管(14)另一端连通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塔式污水处理厂,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口(15)最低点的高度高于污泥收集斗(12)最高点高度,形成多联潜水惯性沉淀池。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塔式污水处理厂,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口(15)最低点的高度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俊章张小莲张海涛谢奇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星湘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