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车体水性漆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497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轨道车辆车体水性漆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测试方法,能准确检测出不同材料、不同工艺流程、不同配比成份对漆膜使用寿命的影响;对不同调节下的不同因数进行检测,检测出对漆膜使用寿命产生影响的因数。出对漆膜使用寿命产生影响的因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辆车体水性漆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性漆的检测领域,具体涉及轨道车辆车体水性漆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和汽车零部件的表面都喷涂有漆膜,现有油漆含有大量的甲醛等有毒挥发的溶剂,逐渐的为市场所淘汰,而水性漆对人体无害,不污染环境,涂层丰满、晶莹透亮、柔韧性好并且具有耐水、耐磨、耐老化、耐黄变、干燥快、使用方便等特点,近年来逐渐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漆膜的使用寿命标准为15年使用期或满足车辆运行660万公里;但是水性漆出现的时间短,不足以现有的标准来判断;为此需要对水性漆进行耐老化试验和耐盐雾试验。
[0003]在中国申请号为CN202110635966.2,公开日为2021.9.1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组份水性环氧银粉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中国申请号为CN202110566050.6,公开日为2021.8.2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组分水性羟基丙烯酸聚氨酯面漆乳液及其制备方法;现有的耐老化试验和耐盐雾试验是将漆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其没有对漆膜组成的不同材料、不同工艺流程或不同配比成份进行对照检测,这样不能准确检测出不同材料、不同工艺流程、不同配比成份对漆膜使用寿命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车体水性漆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测试方法,能准确检测出不同工艺流程对漆膜使用寿命的影响。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轨道车辆车体水性漆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测试方法,包括漆膜的制备工艺检测方法。
[0006]漆膜的制备工艺检测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一部分:S1、对配漆工艺相同,漆干膜厚度不同的漆膜;配漆工艺不同,漆干膜厚度相同的漆膜分别进行耐老化测试;检测不同的配漆工艺的漆膜的光泽、失光率和色差数值;检测不同漆干膜厚度的漆膜的光泽、失光率和色差数值;测试不同的配漆工艺的漆膜之间、不同厚度的漆膜之间的耐老化的性能差异。
[0007]S2、对不同烘干温度的底漆、不同烘干温度的中涂漆、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一层面漆、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二层面漆、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三层面漆进行性能测试;测试不同烘干温度的底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中涂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一层面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二层面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三层面漆之间的性能差异。
[0008]S3、对喷涂在光板、底漆或原子灰上不同厚度的中涂漆的光泽度进行检测;对喷涂在光板、底漆或原子灰上烘干温度不同的涂漆的光泽度进行检测;测试不同厚度和不同烘干温度的中涂漆喷涂在光板、底漆和原子灰上的光泽度的差异。
[0009]S4、对喷涂有中涂层的漆膜、没有喷涂中涂层的漆膜进行耐水性和耐老化测试;测
试具有中涂层的涂料与不具有中涂层的涂料之间的耐水性的性能差异;测试具有中涂层的涂料与不具有中涂层的涂料的之间的耐老化的性能差异。
[0010]以上方法,通过测试不同的配漆工艺的漆膜之间耐老化的性能差异,检测不同的配漆工艺对漆膜的耐老化是否产生影响;通过测试不同厚度的漆膜之间耐老化的性能差异,检测不同厚度对漆膜的耐老化是否产生影响。
[0011]通过测试不同烘干温度的底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中涂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一层面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二层面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三层面漆之间的性能差异;检测不同烘干温度对底漆、中涂漆、第一层面漆、第二层面漆、第三层面漆的性能是否产生影响。
[0012]通过测试不同厚度和不同温度的中涂漆喷涂在光板、底漆或原子灰上的光泽度的差异;检测不同厚度和不同烘干温度对中涂漆喷涂在光板上的光泽度是否产生影响。检测不同厚度和不同烘干温度对中涂漆喷涂在底漆上的光泽度是否产生影响。检测不同厚度和不同烘干温度对中涂漆喷涂在原子灰上的光泽度是否产生影响。
[0013]通过测试具有中涂层的涂料与不具有中涂层的涂料之间的耐水性的性能差异;检测是否具有中涂层对漆膜的耐水性是否产生影响。通过测试具有中涂层的涂料与不具有中涂层的涂料的之间的耐老化的性能差异;检测是否具有中涂层对漆膜的耐老化性是否产生影响。
[0014]通过测试不同喷涂方式的底漆之间、不同喷涂方式的第一层面漆之间、不同喷涂方式的第二层面漆之间、不同喷涂方式的第三层面漆之间的耐老化和耐盐雾的性能差异;检测不同喷涂方式对底漆、第一层面漆、第二层面漆、第三层面漆的耐老化性是否产生影响。检测不同喷涂方式对底漆、第一层面漆、第二层面漆、第三层面漆的耐盐雾的性能是否产生影响。
[0015]上述方法,对不同调节下的不同因数进行检测,检测出对漆膜使用寿命产生影响的因数。
[0016]进一步的,S1具体为:S1.1、设置工艺第一实验组、工艺第二实验组、工艺第三实验组和工艺第四实验组;工艺第一实验组与工艺第二实验组配漆工艺相同,漆干膜厚度不同;工艺第三实验组与工艺第四实验组配漆工艺相同,漆干膜厚度不同;工艺第一实验组与工艺第三实验组配漆工艺不同,漆干膜厚度相同;工艺第二实验组与工艺第四实验组配漆工艺不同,漆干膜厚度相同。
[0017]S1.2、使用UVB灯和氙灯分别对工艺第一实验组、工艺第二实验组、工艺第三实验组和工艺第四实验组进行照射。
[0018]S1.3、检测不同的配漆工艺的漆膜的光泽、失光率和色差数值;检测不同厚度的漆膜的光泽、失光率和色差数值;测试不同的配漆工艺的漆膜之间、不同厚度的漆膜之间的耐老化的性能差异。
[0019]以上方法,通过工艺第一实验组与工艺第二实验组对比,检测在一种配漆工艺中,不同厚度对漆膜的耐老化是否产生影响;通过工艺第三实验组与工艺第四实验组对比,检测在另一种配漆工艺中,不同厚度对漆膜的耐老化是否产生影响;通过工艺第一实验组与工艺第三实验组对比,检测在漆膜厚度相同时时,不同对漆膜的耐老化是否产生影响。
[0020]进一步的,S2具体为:S2.1、设置工艺第五实验组、工艺第六实验组、工艺第七实验组、工艺第八实验组和工艺第九实验组;工艺第五实验组包括底漆的两种以上的烘干温度;工艺第六实验组包括中涂漆的两种以上的烘干温度;工艺第七实验组包括第一层面漆的两种以上的烘干温度;工艺第八实验组包括第二层面漆以上的两种烘干温度;工艺第九实验组包括第三层面漆以上的两种烘干温度。
[0021]S2.2、检测不同烘干温度的底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中涂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一层面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二层面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三层面漆之间的性能差异。
[0022]以上方法,通过两种以上温度数据对比;工艺第五实验组中,检测不同的烘干温度对底漆的性能是否产生影响;工艺第六实验组中,检测不同的烘干温度对中涂漆的性能是否产生影响;工艺第七实验组中,检测不同的烘干温度对第一层面漆的性能是否产生影响;工艺第八实验组中,检测不同的烘干温度对第二层面漆的性能是否产生影响;工艺第九实验组中,检测不同的烘干温度对第三层面漆的性能是否产生影响。
[0023]进一步的,S3具体为:S3.1、设置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车辆车体水性漆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漆膜的制备工艺检测方法;漆膜的制备工艺检测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一部分:S1、对配漆工艺相同,漆干膜厚度不同的漆膜;配漆工艺不同,漆干膜厚度相同的漆膜分别进行耐老化测试;检测不同的配漆工艺的漆膜的光泽、失光率和色差数值;检测不同厚度的漆膜的光泽、失光率和色差数值;测试不同的配漆工艺的漆膜之间、不同厚度的漆膜之间的耐老化的性能差异;S2、对不同烘干温度的底漆、不同烘干温度的中涂漆、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一层面漆、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二层面漆、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三层面漆进行性能测试;测试不同烘干温度的底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中涂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一层面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二层面漆之间、不同烘干温度的第三层面漆之间的性能差异;S3、对喷涂在光板、底漆或原子灰上不同厚度的中涂漆的光泽度进行检测;对喷涂在光板、底漆或原子灰上烘干温度不同的涂漆的光泽度进行检测;测试不同厚度和不同烘干温度的中涂漆喷涂在光板、底漆和原子灰上的光泽度差异;S4、对喷涂有中涂层的漆膜、没有喷涂中涂层的漆膜进行耐水性和耐老化测试;测试具有中涂层的涂料与不具有中涂层的涂料之间的耐水性的性能差异;测试具有中涂层的涂料与不具有中涂层的涂料的之间的耐老化的性能差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水性漆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S1具体为:S1.1、设置工艺第一实验组、工艺第二实验组、工艺第三实验组和工艺第四实验组;工艺第一实验组与工艺第二实验组配漆工艺相同,漆干膜厚度不同;工艺第三实验组与工艺第四实验组配漆工艺相同,漆干膜厚度不同;工艺第一实验组与工艺第三实验组配漆工艺不同,漆干膜厚度相同;工艺第二实验组与工艺第四实验组配漆工艺不同,漆干膜厚度相同;S1.2、使用UVB灯和氙灯分别对工艺第一实验组、工艺第二实验组、工艺第三实验组和工艺第四实验组进行照射;S1.3、检测不同的配漆工艺的漆膜的光泽、失光率和色差数值;检测不同厚度的漆膜的光泽、失光率和色差数值;测试不同的配漆工艺的漆膜之间、不同厚度的漆膜之间的耐老化的性能差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水性漆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S2具体为:S2.1、设置工艺第五实验组、工艺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惠新郑云昊吴金洋张梦樵魏瑞霞夏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