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结构接触缝健康评价三维可视化显示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469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接触缝健康评价三维可视化显示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本方案基于检测设备的空间定位信息,同时实现检测结果标签显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与工程模型相融合,由此实现针对凝土结构接触缝健康评价三维可视化,从而很好地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在的问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结构接触缝健康评价三维可视化显示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基础设施检测技术,具体涉及检测数据的显示方案。

技术介绍

[0002]弹性波无损检测是用于基础设施、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物内部缺陷、接触缝检测的常用办法。通过敲击获取弹性波数据,利用听筒进行信号拾取,再针对声波中的频率、波幅、时域等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有效检测数据。
[0003]爬壁机器人依靠负压吸附力作用在隧道内壁上,采用电磁激振锤与传感器来代替手工激振与采集的方式进行远程检测;同时,爬壁机器人根据前端搭载检测设备的不同,可用于混凝土浇筑厚度、脱空质量缺陷、混凝土强度、接触缝健康程度等内容检测,用途广泛。
[0004]随着隧道里程的增加,隧道病害(如隧道衬砌渗水和开裂、衬砌错台和脱落等)也显著增加,这样现有公路隧道结构也需定期检查,掌握结构基本状况,评定结构物功能状态,并制定养护计划。
[0005]然而现有检测方案在进行长期、高频隧道检测时,所检测到的位置、结果无法与运营隧道的三维模型结合,造成检测结果可视化程度低,往往需要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结构接触缝健康评价三维可视化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获取每个检测点位的空间坐标(X、Y、Z);(2)针对每个检测点位的检测结果计算分析得到对应的混凝土结构缺陷结果,并针对所有的混凝土结构缺陷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不同检测结果类型与颜色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3)在3D运行平台中导入建筑模型,将含有空间坐标信息的检测结果与建筑模型的数据融合处理,构建系统坐标系;(4)在建筑模型中设置对应与混凝土结构上检测作业面的孪生层,并将每个检测点位的空间坐标进行坐标转化,建立检测点位与孪生层之间的映射;(5)融合后模型与检测信息的展示与浏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接触缝健康评价三维可视化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分别在标定区和检测区进行检测,通过获取混凝土结构中接触缝位置的弹性波数据,通过分析弹性波的幅值、频率、时域、能量衰减等,将检测区的检测结果与标定区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得到检测区的健康指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接触缝健康评价三维可视化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构建系统坐标系时,通过在建筑模型中设置原点(0,0,0)位置,并以原点为中心构建三维坐标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接触缝健康评价三维可视化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表面为平面的结构物,则为混凝土结构外表面为孪生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接触缝健康评价三维可视化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表面为弧面的结构物,通过设置孪生层的顶点坐标,将孪生层展布为平面,另外将检测结果的空间坐标转换为孪生层的平面坐标,并进行结果显示。6.混凝土结构接触缝健康评价三维可视化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博彭建李拙民马济鲁张凡蒋绮琛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