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前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435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前照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车前照灯包括:蓝激光器,发射蓝激光;磷光体,位于所述蓝激光的出射路径上,所述磷光体受所述蓝激光照射的区域出射白光;远光灯镜头组,位于所述磷光体的出射路径上,将所述磷光体出射的白光投射至近光区域或者远光区域;还包括控制系统和扫描振镜,所述扫描振镜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所述蓝激光振动扫描至所述磷光体的预设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前照灯,实现机动车前照灯进行分区照明,实现了机动车前照灯对于不同环境、不同路况对灯光照射状态做出不同的改变,减少了安全隐患。减少了安全隐患。减少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动车前照灯
[0001]本申请要求申请号为202211076484.9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先申请的申请日为2022年09月05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机动车前照灯)。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照明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前照灯。

技术介绍

[0003]机动车前照灯是夜间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前照灯光源主要有四种:卤素灯、氙气灯、LED灯以及激光灯。随着科技发展,激光灯逐渐被作为机动车前照灯的光源。
[0004]当夜间行车时,机动车主通常使用灯光控制杆来调节远近光灯,从而满足远光灯与近光灯的切换且现阶段机动车前照灯的镜头均是以照明式设计的,即只考虑大灯投射出去的视场角度。
[0005]随着车速的提高,路况多变复杂,传统的远近光两种固定照明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由于传统前照灯的照明角度限制,机动车转弯时存在照明暗区导致驾驶员存在视觉盲区而影响其对障碍物的判断;机动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前照灯的灯光开启时会直射到对向的机动车或者行人导致对方炫目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动车前照灯,使机动车前照灯进行分区照明,实现了机动车前照灯对于不同环境、不同路况对灯光照射状态做出不同的改变,减少了安全隐患。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动车前照灯,包括:
[0008]蓝激光器,发射蓝激光;磷光体,位于所述蓝激光的出射路径上,所述磷光体受所述蓝激光照射的区域出射白光;远光灯镜头组,位于所述磷光体的出射路径上,将所述磷光体出射的白光投射至近光区域或者远光区域;以及控制系统和扫描振镜,所述扫描振镜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所述蓝激光振动扫描至所述磷光体的预设区域;其中,所述远光灯镜头组包括沿光轴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均为球面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位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磷光体之间;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均为凹凸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平凹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双凸透镜。
[0009]可选的,预设区域包括磷光体的全部区域。
[0010]可选的,磷光体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列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沿竖直方向的一侧;预设区域包括第一区域。
[0011]在一个特定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第二子区域位于第一子区域沿水平方向的一侧;第一子区域沿竖直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二子区域沿竖直方向的宽度。
[0012]可选的,磷光体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第四区域位于第三区域与第五区域之间;预设区域包括第三区域和第五区域。
[0013]可选的,预设区域包括交通指示符。
[0014]可选的,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组。
[0015]可选的,沿光轴方向,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20mm且小于或者等于25mm;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0.1mm且小于或者等于2mm;沿光轴方向。
[0016]可选的,沿所述光轴方向,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磷光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1.5mm且小于或者等于3.5mm。
[0017]可选的,机动车前照灯还包括光束整形镜头、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发光二极管和近光灯镜头;蓝激光器发射的蓝激光经光束整形镜头聚焦后,投射至第一反射镜,由第一反射镜反射至扫描振镜,扫描振镜将蓝激光振动扫描至第二反射镜,经第二反射镜反射至磷光体的预设区域;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经近光灯镜头投射至近光区域。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机动车前照灯包括蓝激光器、磷光体、远光灯镜头组、控制系统和扫描振镜,扫描振镜可以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蓝激光振动扫描至磷光体的预设区域,使机动车前照灯进行分区照明,实现了机动车前照灯对于不同环境、不同路况对灯光照射状态做出不同的改变,减少了安全隐患;并通过远光灯镜头组的设计,优化分区与投影的清晰度,同时使得前照灯的整体镜头结构紧凑。
[0019]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动车前照灯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磷光体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磷光体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磷光体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远光灯镜头组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车前照灯开启近光灯照明模式的模拟效果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车前照灯开启远光灯照明模式的模拟效果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车前照灯开启分区照明模式的模拟效果图;
[0028]图9为采用现有的机动车前照灯中镜头组开启分区照明模式的模拟效果图;
[0029]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车前照灯开启图像投影模式的模拟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动车前照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动车前照灯包括蓝激光器2、磷光体7和远光灯镜头组8。其中,蓝激光器2,发射
蓝激光。磷光体7,位于蓝激光的出射路径上。磷光体7受蓝激光照射的区域出射白光。远光灯镜头组8,位于磷光体7的出射路径上,将磷光体7出射的白光投射至近光区域或者远光区域。其中,近光区域为机动车前照灯开启近光灯照明模式下的照射区域,远光区域为机动车前照灯开启远光灯照明模式下的照射区域。通常地,远光区域的最远端距离机动车的距离大于近光区域的最远端距离机动车的距离。机动车前照灯还包括控制系统1和扫描振镜5,扫描振镜5在控制系统1的控制下,将蓝激光振动扫描至磷光体7的预设区域。
[0032]其中,预设区域是扫描振镜5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蓝激光振动扫描至磷光体7上的区域,示例性的,预设区域可以是磷光体7的部分区域,也可以是磷光体7的全部区域。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机动车前照灯包括蓝激光器2、磷光体7、远光灯镜头组8、控制系统1和扫描振镜5,扫描振镜5可以在控制系统1的控制下,将蓝激光振动扫描至磷光体7的预设区域。从而可以使机动车前照灯进行分区照明,实现了机动车前照灯对于不同环境、不同路况对灯光照射状态做出不同的改变,减少了安全隐患。
[0034]可选的,预设区域包括磷光体7的全部区域。也就是说,扫描振镜5在控制系统1的控制下,将蓝激光振动扫描至磷光体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蓝激光器,发射蓝激光;磷光体,位于所述蓝激光的出射路径上,所述磷光体受所述蓝激光照射的区域出射白光;远光灯镜头组,位于所述磷光体的出射路径上,将所述磷光体出射的白光投射至近光区域或者远光区域;以及控制系统和扫描振镜,所述扫描振镜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所述蓝激光振动扫描至所述磷光体的预设区域;其中,所述远光灯镜头组包括沿光轴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均为球面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位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磷光体之间;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均为凹凸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平凹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双凸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区域包括所述磷光体的全部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磷光体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列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沿所述竖直方向的一侧;所述预设区域包括所述第一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二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沿所述水平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子区域沿所述竖直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沿所述竖直方向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一子区域与所述第二子区域形成缺角区域,所述缺角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为所述磷光体中不被蓝激光照射的区域,所述缺角区域对应的位置不会形成白光,限定所述机动车前照灯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对向车道的光线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宁龚晨晟司继成陈云祥糜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龙马璞芯芯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