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微生物以及麦角硫因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433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生物是Papiliotrema flavescens(NITE B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微生物以及麦角硫因的生产方法
[0001]本申请是原案申请日为2020年8月6日、申请号为202080085536.1(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20/030145)、专利技术名称为“新型微生物以及麦角硫因的生产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微生物、以及培养该新型微生物得到麦角硫因的麦角硫因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3]麦角硫因是含硫氨基酸的一种。麦角硫因具有比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优异的抗氧化作用,在健康和美容等领域中,作为利用价值高的化合物受到关注。
[0004]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麦角硫因生产能力增强的转化丝状菌。
[0005]此外,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麦角硫因生产能力增强的、经转化的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属的微生物。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短梗霉(Aureobasidium)属和红酵母(Rhodotorula)属的微生物具有麦角硫因生产能力。
[0006]此外,在非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侧耳(Pleurotus)属的微生物具有麦角硫因生产能力。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21285号
[0010]非专利文献
[0011]非专利文献1:S.Takusagawa,Biosci.Biotechnol.Biochem.,83,181

184(2019)
[0012]非专利文献2:Y.Fujitani et al.,J.Biosci.Bioeng.,126,715

722(2018)
[0013]非专利文献3:SY.Lin,Int.J.Med.Mushrooms,17,749

761(2015)

技术实现思路

[0014]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5]已知麦角硫因不在人体内生物合成,而在一部分微生物中生物合成。由此,如上述的现有技术文献中记载的那样,正在推进产生麦角硫因的微生物的探索、以及用于使麦角硫因的生产增强的微生物的改造等的研究开发。然而,现有技术文献中记载的微生物的麦角硫因的生产量低,期望探索和开发麦角硫因的生产量高的微生物。
[0016]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能以使麦角硫因的生产增强的方式对微生物进行改造。然而,通过该微生物生产的麦角硫因无法在食品产业等中利用。因此,强烈期望探索未进行基因重组、未改造的麦角硫因生产量高的微生物。
[0017]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麦角硫因的生产量高的
新型微生物。
[0018]技术方案
[0019]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筛选,结果发现比以往微生物的麦角硫因的生产量高的新型微生物,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20]本专利技术的微生物是属于Dirkmeia churashimaensis的微生物(NITE BP

03054)、属于Papiliotrema flavescens的微生物(NITE BP

03051)、属于Papiliotrema flavescens的微生物(NITE BP

03052)、或属于Apiotrichum porosum的微生物(NITE BP

03053)。
[0021]有益效果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能提供一种麦角硫因的生产量高的微生物。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表示第一次筛选结果的图表。
[0024]图2是表示第二次筛选结果的图表。
[0025]图3是表示五株新型微生物的麦角硫因生产量的评价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实施方式的微生物是具有生产麦角硫因的能力的属于Dirkmeia属的微生物、具有生产麦角硫因的能力的属于Papiliotrema属的微生物、或具有生产麦角硫因的能力的属于Apiotrichum属的微生物。
[0027]本实施方式的微生物的麦角硫因的生产量高。麦角硫因是含硫氨基酸的一种,具有优异的抗氧化作用。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微生物未进行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等的改造,因此也能在食品产业中使用。
[0028]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微生物进行详细说明。
[0029]〔1.Dirkmeia churashimaensis S111〕
[0030]Dirkmeia churashimaensis S111(以下,有时简称为“酵母S111”)是将在茨城县筑波市内收集的树叶(嫩叶)作为分离源首次分离出的微生物。
[0031]对核糖体RNA基因的26SrDNA的D1/D2区域、和ITS区域的碱基序列进行了确定。然后,进行了在TechnoSuruga实验室微生物鉴定系统(TechnoSuruga Laboratory,Japan)数据库DB

FU10.0、和国际碱基序列数据库(DDBJ/ENA(EMBL)/GenBank)中的BLAST相同检索。其结果是,酵母S111归属于Dirkmeia churashimaensis。此外,如实施例所示,对于作为碳源的赤藓糖醇和琥珀酸盐、以及作为氮源的硝酸盐的同化性;37℃下的生长性确认到不同,除此以外,显示与Dirkmeia churashimaensis大致类似的生理/生化学的性状。
[0032]酵母S111在千叶县木更津市上总镰足2
‑5‑
8 122号室,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Natu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Evaluation;以下,简称为“NITE”)的专利微生物保藏中心(NPMD)中保藏(原保藏日:2019年10月25日,保藏编号:NITE BP

03054)。
[0033]酵母S111的培养方法只要依据对Dirkmeia属的微生物进行的通常培养方法来进行即可。培养方式是使用了液体培养基的批次培养(batch cultivation)、或向培养体系中
连续添加碳源和/或有机氮源的分批补料培养(fed

batch culture),优选通气搅拌。作为培养基,也可以使用含有如下物质的培养基:属于Dirkmeia属的微生物能同化的碳源、氮源或无机盐等必需营养源。培养pH优选为3~8,培养温度优选为20℃~37℃,培养时间优选为2~14天。
[0034]〔2.Papiliotrema flavescens EA071〕
[0035]Papiliotrema flavescens EA071(以下,有时简称为“酵母EA071”)是将在本栖湖周边收集的芒叶作为分离源首次分离出的微生物。
[0036]对核糖体RNA基因的26SrDNA的D1/D2区域、和ITS区域的碱基序列进行了确定。然后,进行了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其是保藏号为NITE BP

03052的、属于Papiliotrema flaves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越山龙行金子睦东山幸弘佐藤俊森田友岳杂贺梓
申请(专利权)人: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