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垫片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350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25
一种加垫片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板,包括绝缘板和汇流排,汇流排为铝排或铜排,汇流排贴合并压铆在绝缘板的上表面上,电池的极耳穿过绝缘板后翻折至汇流排上并与汇流排固定连接,汇流排包括极点汇流排,在极点汇流排的下表面上贴合一层垫片,垫片为不锈钢片或者为镀锌铁片,在极点汇流排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导线的极柱,极柱依次贯穿不锈钢片和极点汇流排,极柱压铆或焊接在垫片上,极柱为螺丝或者螺母。通过在汇流排下表面设置不锈钢片垫片,使得极柱通过衬板与极点汇流排固定连接,使得极点汇流排不易变形,增加了极柱和极点汇流排之间的结构强度,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垫片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板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组件,具体涉及一种加垫片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板。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板总正和总负汇流铜排和铝排甚至复合排,选用螺丝螺接引出结构进行设计,无论采用螺柱结构或者螺母结构设计,铜、铝或者复合导电排由于材料本身延展性好,材质本身偏软,无论是硬态或者常规半硬或者中硬态,压铆螺丝或者螺母最大能承受的扭力15N,并且接触面容易变形导致接触面变小,严重影响电池组整体导电性能,并且在常规安装或者拆卸过程,易出现转动不能返修的致命问题,返修则需要将整组进行拆解,费时、费工,并且还容易对电池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垫片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板,目的在于提高串并联板和螺柱或螺母之间的结构强度。
[0004]一种加垫片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板,包括绝缘板和汇流排,所述汇流排贴合并压铆在所述绝缘板的上表面上,电池的极耳穿过绝缘板后翻折至汇流排上并与汇流排固定连接,所述汇流排包括极点汇流排,在所述极点汇流排的下表面上贴合一层垫片,所述垫片为不锈钢片或者为镀锌铁片,在所述极点汇流排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导线的极柱,所述极柱依次贯穿所述垫片和极点汇流排,所述极柱压铆或焊接在所述垫片上,所述极柱为螺丝或者螺母。
[0005]进一步为:所述极点汇流排包括一体化连接的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所述极柱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宽度,所述垫片与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相匹配,所述极柱位于所述极柱连接部的中部。
>[0006]进一步为:在所述极柱连接部的侧边上一体化设置有采集线焊接台,在所述采集线焊接台上开始有采集线焊接孔。
[0007]进一步为:所述极柱的下端一体化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嵌设在所述垫片的下表面内,所述环形凸台的底面与所述极柱的下端面齐平并与所述垫片的下表面齐平。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汇流排下表面设置不锈钢片垫片,使得极柱通过垫片与极点汇流排固定连接,使得极点汇流排不易变形,增加了极柱和极点汇流排之间的结构强度,增强螺接扭力、降低导电排变形系数、提高紧固可靠性能以及提高重复拆卸使用次数,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中不锈钢片、绝缘板、极点汇流排和极柱装配后的前侧剖视结构
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中不锈钢片、绝缘板、极点汇流排和极柱装配后的右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1、绝缘板;2、极点汇流排;21、极耳连接部;22、极柱连接部;3、极柱;31、环形凸台;4、采集线焊接孔;5、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实例中的左、中、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14]一种加垫片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板,如图1所示,包括绝缘板1和汇流排,所述汇流排为铝排或为铜排或者为铜铝复合排或者为铜镍复合排,所述汇流排贴合并压铆在所述绝缘板1的上表面上,电池的极耳穿过绝缘板1后翻折至汇流排上并与汇流排固定连接,所述汇流排包括极点汇流排2,极点汇流排2指总正汇流排或总负汇流排,在所述极点汇流排2的下表面上贴合一层垫片5,所述垫片5为不锈钢片或者为镀锌铁片,在所述极点汇流排2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导线的极柱3,所述极柱3依次贯穿所述垫片5和极点汇流排2,所述极柱3压铆或焊接在所述垫片5上,所述极柱3为螺丝或者螺母。本技术中汇流排的厚度为1mm~2mm,垫片5的厚度为小于所述汇流排的厚度,所述垫片5的厚度为0.5mm~1mm。
[0015]极点汇流排2一般位于两个极耳之间,由于两个极耳之间的距离较小,极点汇流排2的宽度则会相应的做的很窄,为方便在极点汇流排2上设置极柱3及保证极柱3和极点汇流排2之间的结构强度,所述极点汇流排2包括一体化连接的极耳连接部21和极柱连接部22,所述极柱连接部22的宽度大于所述极耳连接部21的宽度,所述垫片5与所述极耳连接部21和极柱连接部22相匹配,所述极柱3位于所述极柱连接部22的中部。如图1所示,为便于在极耳汇流排上连接采集线,在所述极柱连接部22的侧边上一体化设置有采集线焊接台,在所述采集线焊接台上开始有采集线焊接孔4。
[0016]结合图2和图3所示,极柱3与极点汇流排2连接后,需使极点汇流排2仍与绝缘板1贴合,从而保证极点汇流排2和绝缘板1之间的稳定性,所述极柱3的下端一体化设置有环形凸台31,所述环形凸台31嵌设在所述垫片5的下表面内,所述环形凸台31的底面与所述极柱3的下端面齐平并与所述垫片5的下表面齐平。为增加垫片5和极点汇流排2的连接效果,所述垫片5和所述极点汇流排2焊接或粘接。
[001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电池的极耳穿过绝缘板1后翻折至相应的汇流排上进行串并联,而后电池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分别连接在相应的极柱3上,从而实现电池正负极的快速接线。
[001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
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垫片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板,包括绝缘板和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贴合并压铆在所述绝缘板的上表面上,所述汇流排包括极点汇流排,在所述极点汇流排的下表面上贴合一层垫片,所述垫片为不锈钢片或者为镀锌铁片,在所述极点汇流排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导线的极柱,所述极柱依次贯穿所述垫片和极点汇流排,所述极柱压铆或焊接在所述垫片上,所述极柱为螺丝或者螺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垫片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点汇流排包括一体化连接的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所述极柱连接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韦俊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能驰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