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单排孔承重砌块及其制备方法,制得再生混凝土单排孔承重砌块由下列原料及其重量百分比组成:水泥∶再生细骨料∶天然细骨料∶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325∶263∶395∶395∶592,其中,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粗骨料的掺加率不超过原料总量的40%。其制备方法为,首先将建筑垃圾粉碎成再生骨料,并且制成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粗骨料,取部分天然砂、石子待用;将原材料配方按照上述比例进行混合,加入水,搅拌均匀,经砌块成型机制成单排孔再生混凝土承重砌块。经试验测试证明该再生混凝土单排孔承重砌块其抗压强度在MU5.0以上,符合GB8239-1997标准的要求,可用于承重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备。
技术介绍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随之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据统计,2005年我国总的建筑废弃物量(建筑施工废弃物和旧建筑拆除废弃物之和)至少达21000万吨。近年来,世界地震频发,特大地震引起建筑物的大面积倒塌,将会在瞬时产生惊人的建筑垃圾,如何在灾后重建中充分利用这些垃圾,是值得关注的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5. 12汶川特大地震破坏性罕见,给灾区造成了巨大损失,并产生了诸多后续问题。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报告估算,倒塌损坏的房屋总量为694.5万间,产生建筑废料约5亿多吨。妥善处理好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且同时能够"变废为宝"使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建筑废料利用率极低, 一般简单地将其用作回填料和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础材料等。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露天堆放或填埋。这种处理方式占用了大量土地;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优质的天然骨料(如河砂、卵石、碎石等)在有些地区已趋枯竭,许多地区合格的混凝土砂石料供应十分紧张,致使建筑工程的成本增加、质量下降。同时,由于许多地方大规模开山采石,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遭到惨重的破坏,严重背离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3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利用,利用其生产新的建材制品,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再生利用,同时也解决了环保和资源问题,这是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实现建筑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建筑垃圾尤其是废弃混凝土等的再生循环利用研究开展得较早,目前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率均在90%以上。目前,单排孔再生混凝土砌块主要应用于非承重砌块的建筑隔墙,再生混凝土承重砌块主要是双排孔和三排孔再生混凝土砌块,这主要是由于在常规工艺和配合比下生产出的单排孔再生混凝土砌块很难满足承重墙的强度要求。根据申请人所进行的资料检索,目前还没有将单排孔再生混凝土砌块作为承重砌块的相应技术,因此,如何将建筑垃圾制备的单排孔再生混凝土砌块应用于承重砌块领域对于砌块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排孔再生混凝土承重砌块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建^:垃圾制备成单排孔再生混凝土承重砌块,实现建筑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扩大再生混凝土砌块的应用范围。为了实现上述技术任务,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再生混凝土单排孔承重砌块,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单排孔承重砌块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构成水泥再生细骨料天然细骨料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325: 263: 395: 395: 592,其中,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粗骨料的掺加率不超过原料总量的40%。上述再生混凝土单排孔承重砌块的制备方法是第一步,将建筑垃圾粉碎成再生骨料,并且制成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粗骨料,其中,再生细骨料是粒径0-5mm范围颗粒,再生粗骨料是粒径5-10mm范围的颗粒;第二步,取部分天然砂制成天然细骨料,粒径范围在0-5mm;取石子制成天然粗骨料,粒径范围在5-30mm;第三步,按配方称取水泥、再生细骨料、再生粗骨料、天然细骨料和天然粗骨料,并以水泥再生细骨料天然细骨料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325: 263: 395: 395: 592重量比混合,加入水,使得水与水泥的重量比值为0.4,搅拌均匀,经砌块成型机制成单排孔再生混凝土承重砌块。制备时应当注意再生粗、细骨料的掺加率不超过40%。根据试验证明,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单排孔再生混凝土承重砌块,其抗压强度在MU5.0以上,符合《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8239—1997)标准的要求,可用于承重墙。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进一步扩大再生混凝土砌块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工艺流程图。以下结合附图和试验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再生混凝土单排孔砌块作为承重砌块其技术难点在于按照常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生产出的再生混凝土单排孔砌块,其抗压强度很难达到而5.0以上,且砌块抗压强度离散性较大,其中尤以再生混凝土粗、细骨料的掺加率很难定量确定。申请人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实验过程中,最终找出了适合于制备再生混凝土单排孔承重砌块的配方。按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制备的再生混凝土单排孔承重砌块,其抗压强度符合《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8239—1997)标准的要求,可用于承重墙。参见图l,以再生砌块所用混凝土按每立方米重量为2100kg计算,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首先将建筑垃圾粉碎成再生骨料,并且制成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粗骨料,其中,再生细骨料是粒径0-5mm范围的颗粒,再生粗骨料是粒径5-10mm范围的颗粒;取部分天然砂制成细骨料,粒径范围在0-5mm;取部分石子制成粗骨料,粒径范围在5-30mm,待用;按配方称取水泥、再生细骨料、再生粗骨料、天然细骨料和天然粗骨料,并以水泥再生细骨料天然细骨料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325:263: 395: 395: 592重量比混合,加入水,使得水与水泥的重量比值为0.4,搅拌均匀,经砌块成型机即可制成单排孔再生混凝土承重砌块。应当注意,制备时选用的再生粗、细骨料的掺加率不得超过40%。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再生混凝土单排孔砌块配方以及制备方法,申请人生产了一批再生混凝土单排孔砌块,经过28天标准养护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共进行了9组正交试验,试验L9 (34)结果如下表因素ABCD强度(MPa)11(130)1 (0. 4)1 (鄉)1(40%)5. 6521(130)2(0.45)2 (70%)2 (70%)2. 8731(130)3(0. 5)、3(100%)3(100%)1.9342(140)1 (0. 4)2 (70%)3(100%)3.2052(140)2(0. 45)3(100%)1(40%)3. 5462(140)3(0. 5)1 (40%)2 (70%)3.2573(150)1 (0. 4)3(100%)2 (70%)3.2883(150)2(0. 45)1(40%)3(100%)3. 3393(150)3(0. 5)2 (70%)1(40%)4.83其中A表示用水量,B表示水灰比,C表示粗骨料取代率,D表示细骨料取代率。6从上述正交试验可知,提高水灰比,将显著降低再生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提高再生粗、细骨料取代率也将显著降低再生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因此通过该试验证明要生产出承重型单排孔再生混凝土砌块,其水灰比宜控制在0.4以内,再生粗、细骨料取代率不宜超过40%。与此同时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原材料配方比以及制备方法生产出的单排孔再生混凝土砌块,其抗压强度达到MU5.0,符合《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8239—1997)标准的要求,可用于承重墙。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进循环利用,进一步扩大再生混凝土砌块的应用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再生混凝土单排孔承重砌块,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单排孔承重砌块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构成水泥∶再生细骨料∶天然细骨料∶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325∶263∶395∶39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再生混凝土单排孔承重砌块,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单排孔承重砌块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构成:水泥∶再生细骨料∶天然细骨料∶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325∶263∶395∶395∶592,其中,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粗骨料的掺加率不超过原料总量的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国良,朱丽华,张锋建,李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