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317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层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所述双层电池模组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上层模组和下层模组,所述下层模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模组支架,所述模组支架用于对所述上层模组端部进行支撑;所述双层电池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层模组中部的中部支架,所述中部支架的下部竖直设置在所述下层模组中,且所述中部支架的下部端面与下层模组的底面齐平,中部支架的上部端面用于对上层模组底面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中部支架从而实现上层模组中部具备具有承装力,从而避免上层模组出现下坠情况,提高上层模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电动车的储能及动力输出装置,是电动车的动力来源,是其续航能力的保障,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对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成组效率等提出了更高需求。现有多数动力电池的电池模组是单层模组,单层模组结构空间利用率低,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得不到有效提升。
[0003]目前市面上的动力电池系统,面对高能量密度、高空间利用率要求,逐渐采用两个单层电池模组在电池箱体内进行上下叠放,以实现双层电池模组的结构方案,提高电池包空间利用率。现阶段,双层电池模组在电池箱体内的安装方式,通常是将下层电池模组固定在下箱体底面,上层电池模组通过支架直接安装在电池箱体箱壁上,由于箱壁为受力部件,强度不足,冲击或振动会导致箱体箱壁变形。
[0004]如公开号为CN20728256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双层电池模组固定结构,其是通过在上层电池模组和下层电池模组两端设置上层模组支架和下层模组支架,上层电池模组的重力通过上层模组支架作用于下层模组支架上,同时下层模组支架将下层电池模组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上下两层电池模组通过上下模组支架成为整体,在电池安装后,两层模组支架作为重力承载体,上层模组对下层模组的压力完全通过模组支架传递到电池箱体底面,不会直接作用在下层模组上,从而对电池模组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提高电池模组整体结构的强度,且不会对电池箱体造成变形。
[0005]然而上述方案中上层电池模组的重量完全是通过上层电池模组两端的上层模组支架进行承载,上层电池模组中部并没有重力承载体,在电池包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发生震动时,上层电池模组中部的电芯会出现下坠情况,特别是电池模组排布较长时,上层电池模组中部的电芯发生下坠的可能性越大,这将导致上层电池模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不够,容易出现电芯顶部的电连接部件与电芯发生断裂或脱离,严重时导致电芯之间发生短路起火,使得双层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双层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双层电池模组中上层电池模组的重量完全是通过上层电池模组两端的上层模组支架进行承载,上层电池模组中部并没有重力承载体,上层电池模组中部容易出现下坠情况,导致上层电池模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不够,使得双层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电池模组,所述双层电池模组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上层模组和下层模组,所述下层模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模组支架,所述模组
支架用于对所述上层模组端部进行支撑;
[0009]所述双层电池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层模组中部的中部支架,所述中部支架的下部竖直设置在所述下层模组中,且所述中部支架的下部端面与下层模组的底面齐平,所述中部支架的上部端面用于对上层模组底面进行支撑。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中部支架包括下层中部端板及承载体,所述下层模组中部设置有间隙,所述下层中部端板竖直设置于所述间隙中,所述下层中部端板的顶面低于下层模组的顶面,所述承载体的下端插设于所述间隙中并与所述下层中部端板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体的上端与下层模组底面相抵持。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层模组中部设置有上层中部端板,所述上层中部端板的底面与上层模组底面齐平,所述上层中部端板及中部支架在竖直方向开设有位置对应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通过螺栓将上层中部端板及中部支架与电池箱体进行固定连接。
[0012]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部支架在竖直方向开设在有若干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通过螺栓将中部支架与电池箱体进行固定连接。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下层模组包括下层电芯组、位于所述下层电芯组长度方向两端的下层模组端板及围绕在下层电芯组及下层模组端板外侧的下层绑带,所述上层模组包括上层电芯组及位于所述上层电芯组长度方向两端的上层模组端板及围绕在上层电芯组及上层模组端板外侧的上层绑带;所述模组支架的上端与上层模组端板底面相连接,所述模组支架的下端与下层模组的底面相齐平,所述上层模组端板、模组支架及下层模组端板在竖直方向开设有位置对应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用于通过螺栓将上层模组端板、模组支架及下层模组端板与电池箱体进行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模组支架包括立架、支撑梁及水平横梁,所述立架竖直设置在所述下层模组端板远离下层电芯组的一侧,所述支撑梁水平固定设置在立架顶端,用于对上层模组端板底面进行支撑,所述水平横梁的顶面与立架底面及下层模组端板底面相连接,所述水平横梁的底面与下层模组底面齐平,所述第三连接孔位于上层模组端板、支撑梁、下层模组端板及水平横梁上。
[0015]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立架与水平横梁在竖直方向开设有位置对应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用于通过螺栓将立架及水平横梁与电池箱体进行固定连接。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双层电池模组还包括液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包括液冷板及固定支架,所述液冷板水平设置在所述下层模组底面,所述中部支架的上部端面用于对所述液冷板底面进行支撑,所述液冷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位于上层模组端板与模组支架之间,且所述固定支架上也设置有与所述上层模组端板位置对应的第三连接孔。
[0017]优选的,所述立架中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条加强筋。
[0018]另一方面,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具有下箱体,所述下箱体内固定设置有所述的双层电池模组,还包括与下箱体固定连接的上箱体。
[0019]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公开的双层电池模组,通过在下层模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模组支架可以对上层模组端部进行支撑,同时通过模组支架的设置,可以将上层模组、模组
支架及下层模组通过螺栓在竖直方向建立与电池箱体的紧固连接;通过在下层模组中部设置中部支架,并使中部支架的下部端面与下层模组的底面齐平,在下层模组装配到电池箱体内后,中部支架的下端与电池箱体底面抵触,中部支架的上端可以对上层模组底面进行支撑,从而实现上层模组中部具备具有承装力,从而避免上层模组出现下坠情况,提高上层模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0021](2)通过在上层模组中部设置上层中部端板,并在上层中部端板及中部支架在竖直方向开设有位置对应的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用于通过螺栓将上层中部端板及中部支架与电池箱体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中部支架对上层模组进行支撑的同时保证上层模组和下层模组中部在竖直方向紧固连接;
[0022](3)通过中部支架在竖直方向开设第二连接孔,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孔插入螺栓,使中部支架与电池箱体建立紧固连接,实现下层模组与电池箱体之间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电池模组,所述双层电池模组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上层模组(1)和下层模组(2),所述下层模组(2)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模组支架(3),所述模组支架(3)用于对所述上层模组(1)端部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电池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层模组(2)中部的中部支架(4),所述中部支架(4)的下部竖直设置在所述下层模组(2)中,且所述中部支架(4)的下部端面与下层模组(2)的底面齐平,所述中部支架(4)的上部端面用于对上层模组(1)底面进行支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支架(4)包括下层中部端板(41)及承载体(42),所述下层模组(2)中部设置有间隙,所述下层中部端板(41)竖直设置于所述间隙中,所述下层中部端板(41)的顶面低于下层模组(2)的顶面,所述承载体(42)的下端插设于所述间隙中并与所述下层中部端板(41)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体(42)的上端与下层模组(2)底面相抵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模组(1)中部设置有上层中部端板(5),所述上层中部端板(5)的底面与上层模组(1)底面齐平,所述上层中部端板(5)及中部支架(4)在竖直方向开设有位置对应的第一连接孔(S1),所述第一连接孔(S1)用于通过螺栓将上层中部端板(5)及中部支架(4)与电池箱体进行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支架(4)在竖直方向开设在有若干第二连接孔(S2),所述第二连接孔(S2)用于通过螺栓将中部支架(4)与电池箱体进行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模组(2)包括下层电芯组(21)、位于所述下层电芯组(21)长度方向两端的下层模组端板(22);及围绕在下层电芯组(21)及下层模组端板(22)外侧的下层绑带(23),所述上层模组(1)包括上层电芯组(11)及位于所述上层电芯组(11)长度方向两端的上层模组(1)端板及围绕在上层电芯组(11)及上层模组端板(12)外侧的上层绑带(13);所述模组支架(3)的上端与上层模组端板(12)底面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