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辊压均匀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3057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极片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提升辊压均匀度的装置,包括机架牌坊、主油缸、上辊系以及下辊系,上辊系与下辊系均转动设置于机架牌坊,主油缸用于顶起下辊系以使得下辊系靠近上辊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系和/或下辊系分别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驱动上辊系/下辊系水平转动以使得上辊系与下辊系于水平面上的投影错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调整上辊系与下辊系于水平面投影的夹角的方式,使得极片与辊系之间的线接触变为趋于点接触,能够有效减小辊变形而对于辊压效果的影响,以提升对于极片的辊压均匀度。以提升对于极片的辊压均匀度。以提升对于极片的辊压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辊压均匀度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极片生产
,尤其是指一种提升辊压均匀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动力电池的需求急速增加,电池厂家为了得到更高的产量而追求更高的轧制速度及极片宽度。而随着极片的宽度增加,轧辊的宽度也从300、400mm等窄幅发展到700、800mm,甚至1200、1300、1500、1600mm。然而随着轧辊的宽度变化,轧辊的宽径比(轧辊宽度/轧辊直径)也随之增大。宽径比的变大进而影响到轧辊的挠度变形,使辊压机在无任何手段干预下轧出的极片中间厚两边薄的现象;且因为轧辊与极片的接触应力影响而造成轧辊的弹性变形,尤其是极片宽度边缘处产生的变形使极片产生边缘厚度骤降的现象。
[0003]为了解决极片中间厚两边薄的现象,目前常采用的方案是:利用弯缸装置(也称弯辊装置)来使轧辊产生与辊压时相反的挠度变形,以此改善极片的厚度均匀性。然而弯缸装置的使用加大了轧辊轴承的额定动载荷,对轧辊、轧辊轴承等均产生有害载荷,导致采用了弯缸装置的设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轴承寿命降低、轴承异响、发热等现象;且弯缸装置无法改善极片的边缘骤降现象,各电池厂家只能在涂布阶段采用极片边缘削薄的方式来应对此问题,而边缘消薄却对极片的压实密度产生影响,即边缘处的极片密度小于其他位置的极片密度,进而影响了电池的容量。
[0004]综上所述,目前亟需一种方案,能够在不需要采用弯缸装置以及极片边缘削薄的前提下,达到均匀压实极片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提升辊压均匀度的装置,通过调整上辊系与下辊系在水平面投影的相对角度,从而让辊压的位置发生变化,达到提升极片均匀度的效果。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提升辊压均匀度的装置,包括机架牌坊、主油缸、上辊系以及下辊系,上辊系与下辊系均转动设置于机架牌坊,主油缸用于顶起下辊系以使得下辊系靠近上辊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系和/或下辊系分别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驱动上辊系/下辊系水平转动以使得上辊系与下辊系于水平面上的投影错位。
[000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上辊系或下辊系两侧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两根调节杆,两根调节杆分别抵触上辊系/下辊系一侧的两端,两根调节杆配合用于带动上辊系/下辊系的一侧移动。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两个螺母,调节杆为螺杆,两个螺母均安装于机架牌坊,两根调节杆与两个螺母一一对应螺接。
[0010]优选的,所述机架牌坊具有上辊安装位和下辊安装位,上辊系和下辊系分别具有轴承座,设置于上辊安装位/下辊安装位,上辊安装位的宽度、下辊安装位的宽度均大于轴承座的宽度。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两块垫片,螺杆通过垫片与上辊系/下辊系抵触。
[0012]优选的,所述垫片包括凸面垫和凹面垫,凸面垫设置于凹面垫与调节杆之间,凹面垫的凹陷端与凸面垫的凸起段抵触,凹面垫的另一端则与轴承座抵触。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标尺,标尺设置于机架牌坊,标尺用于反馈调节杆插入上辊系/下辊系的深度。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标尺,标尺设置于机架牌坊,标尺用于反馈调节杆插入上辊系/下辊系的深度。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调整上辊系与下辊系于水平面投影的夹角的方式,使得极片与辊系之间的线接触变为趋于点接触,能够有效减小辊变形而对于辊压效果的影响,以提升对于极片的辊压均匀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上辊系与调节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上辊系与下辊系在一种工作状态下的简图。
[0020]附图标记:1—机架牌坊,2—主油缸,3—上辊系,4—下辊系,5—调节机构,31—轧辊,32—轴承座,6—调节组件,61—调节杆,62—垫片,63—螺母,64—凸面垫,65—凹面垫,66—标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提升辊压均匀度的装置,包括机架牌坊1、上辊系3以及下辊系4,上辊系3与下辊系4均转动设置于机架牌坊1,所述上辊系3和/或下辊系4分别设置有调节机构5,调节机构5用于驱动上辊系3/下辊系4水平转动以使得上辊系3与下辊系4于水平面上的投影错位。
[0023]实际使用时,机架牌坊1具有主油缸2,主油缸2设置于机架牌坊1内并用于顶起下辊系4,而优选为上辊系3和下辊系4分别设有调节机构5,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方法:
[0024]A.获取上辊系3与下辊系4的轧辊直径D
w
、极片宽度B、上辊系3与下辊系4之间的等效凸度C
r

[0025]B.根据D
W
、B和C
r
计算出交叉角度θ;
[0026]C.根据交叉角度θ控制上辊系3与下辊系4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以使得上辊系3与下辊系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θ;
[0027]D.控制主油缸2顶起下辊系4,让上辊系3与下辊系4配合对极片进行辊压,并使得经上辊系3与下辊系4辊压后的极片的任意位置厚度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0028]具体的,当上辊系3与下辊系4错位时,两者之间进行辊压的位置必然会发送变化,由于错位而导致两者本来应该正对的位置也会发生错开,因此两者之间的间隙也会对应发生变化,因此本技术引入等效凸度的概念C
r
,即用以表明当上辊系3与下辊系4发生错位后,相同位置处在错位后的凸度。
[0029]由于轧辊的长度越长,其中部更容易因轧制力引起挠度变形,即轧辊的中间顶部发生弯曲,从而在压极片时产生了中间厚、两边薄的现象。
[0030]即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弯缸装置,本技术通过调整上辊系3与下辊系4之间的相对角度,上辊系3与下辊系4因彼此交叉而形成等效凸度辊,使得两者在竖直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减少,当进行辊压时,由于上辊系3与下辊系4之间重合的位置变小,且进行调角厚度的辊系所进行辊压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使得极片原料受力的分布更为均匀,从而让极片原料经辊压后的分布更为均匀,不会出现中间厚两边薄的现象。
[00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上辊系3或下辊系4两侧的调节组件6,调节组件6包括两根调节杆61,两根调节杆61分别抵触上辊系3/下辊系4一侧的两端,两根调节杆61配合用于带动上辊系3/下辊系4的一侧移动。
[0032]实际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辊压均匀度的装置,包括机架牌坊、主油缸、上辊系以及下辊系,上辊系与下辊系均转动设置于机架牌坊,主油缸用于顶起下辊系以使得下辊系靠近上辊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系和/或下辊系分别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驱动上辊系/下辊系水平转动以使得上辊系与下辊系于水平面上的投影错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辊压均匀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上辊系或下辊系两侧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两根调节杆,两根调节杆分别抵触上辊系/下辊系一侧的两端,两根调节杆配合用于带动上辊系/下辊系的一侧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辊压均匀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两个螺母,调节杆为螺杆,两个螺母均安装于机架牌坊,两根调节杆与两个螺母一一对应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留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海裕百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