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端头去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2199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端头去皮装置,包括:外壳,前端呈圆筒状结构,后端呈矩形壳状结构;导入组件,用于将电缆导入并固定;去除组件,设于导入组件一侧,包括位于外壳圆筒腔内的去皮组件以及设于外壳矩形腔内的切削组件,用于取出电缆的外皮以及内部填充物;分离组件,设于去皮组件与切削组件之间,用于将电缆内的各个线缆分离并保持于同一直线上;处理组件,设于去皮组件一侧,用于将分离后的线缆单个依次进行去皮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先行去除电缆的外皮,再去除填充物,之后将多根线缆各自分离,依次对多根线缆进行去皮作业,替代人工手动作业,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去皮处理时的精度,降低了线缆损坏的风险。风险。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端头去皮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去皮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端头去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在铺设过程中,若长度不够,需要将两段电缆进行对接,对接过程中,需要将电缆的外皮去除,并将其内每根线缆的外皮去除,裸露出导线才可进行对接作业,由于电缆中往往包裹有不止单根线缆,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需要将单根线缆一根根分离出来,再通过工具进行去皮作业,操作难度较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端头去皮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端头去皮装置,包括:
[0005]外壳,前端呈圆筒状结构,后端呈矩形壳状结构;
[0006]导入组件,设于外壳圆筒腔内,用于将电缆导入并固定;
[0007]去除组件,设于导入组件一侧,包括位于外壳圆筒腔内的去皮组件以及设于外壳矩形腔内的切削组件,用于取出电缆的外皮以及内部填充物;
[0008]分离组件,设于去皮组件与切削组件之间,用于将电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端头去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0),前端呈圆筒状结构,后端呈矩形壳状结构;导入组件(200),设于外壳(100)圆筒腔内,用于将电缆导入并固定;去除组件(300),设于导入组件(200)一侧,包括位于外壳(100)圆筒腔内的去皮组件以及设于外壳(100)矩形腔内的切削组件,用于取出电缆的外皮以及内部填充物;分离组件(400),设于去皮组件与切削组件之间,用于将电缆内的各个线缆分离并保持于同一直线上;处理组件(500),设于去皮组件一侧,用于将分离后的线缆单个依次进行去皮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端头去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组件(200)包括第一环(201),所述第一环(201)内侧设有对称的内置台(202),所述内置台(202)表面设有两个相互连接用于夹持电缆的限位块(203),所述限位块(203)通过推动机构可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调节位置,两侧所述限位块(203)各自独立驱动,且所述限位块(203)与电缆接触面为弧形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端头去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皮组件包括第二环(301),所述第二环(301)内侧设有切刀(305),所述切刀(305)通过驱动单元驱动,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于第二环(301)表面与其等径且转动配合的齿环(310),所述齿环(310)与驱动齿轮(303)啮合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303)通过驱动机构(304)驱动,所述齿环(310)表面设有与其共同转动的凸台(309),所述凸台(309)上设有调节气缸(302),所述调节气缸(302)的输出端与切刀(305)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端头去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组件包括第三环(306),所述第三环(306)内侧设有与电缆放入位置平行的刀杆(308),所述刀杆(308)通过推送气缸(307)控制水平移动,且所述刀杆(308)通过驱动单元与第三环(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树群王克杰李威郭茂冉李祥孟钟潘萍杨巍李璇莉年玉飞谭涛李树国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蚌埠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