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扭矩波动的自增压齿轮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泵
,尤其涉及一种低扭矩波动的自增压齿轮泵。
技术介绍
[0002]齿轮泵、柱塞泵、叶片泵是液压行业的三大液压泵。其中,齿轮泵因其结构简单、尺寸小、抗污染能力强、制造和维护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由于齿轮泵存在流量脉动大、工作压力低、径向力不平衡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齿轮泵主要应用于中、低压应用场景。然而,随着液压系统向着高响应、高功率密度等的方向发展,高速、高压已成为齿轮泵的主要发展趋势。
[0003]为此,专利(申请号:202310102797.5)设计了一种自增压齿轮泵,该自增压齿轮泵较好的满足了液压系统向着高速、高压化方向的发展需求,且具备非常强的抗污染能力——具体的,由于该自增压齿轮泵在齿轮啮合形成的封闭可变容腔变小时,能通过液压油挤压实现升压并输出高压油;在封闭可变容腔变大时,能通过与进油口联通实现对其补油,所以该自增压齿轮泵可以实现较高的输出压力,且空化效果不明显。同时,由于该自增压齿轮泵中的齿轮旋转周向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扭矩波动的自增压齿轮泵,包括从下往上依次重叠设置的下配流盘(1)、下泵壳体(16)、中配流盘(2)、上泵壳体(36)以及上配流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泵壳体(16)和上泵壳体(36)内皆设有“8”字型安装腔(51),两个所述“8”字型安装腔(51)上下相对布置且两个“8”字型安装腔(51)内皆水平安装有为渐开线齿轮啮合的主动轴齿轮(4)和从动轴齿轮(5),两个所述主动轴齿轮(4)之间、两个从动轴齿轮(5)之间皆为同轴、同向、同步转动设置,且位于下泵壳体(16)内的主动轴齿轮(4)、从动轴齿轮(5)的啮合齿与位于上泵壳体(36)内的主动轴齿轮(4)、从动轴齿轮(5)的啮合齿呈半个齿错位安装;所述中配流盘(2)下表面、上表面皆设有与啮合起始侧的可变容腔连通的中配流腰型口a(24)、与啮合脱离侧的可变容腔连通的中配流腰型口b(25),所述中配流盘(2)内设有位于啮合起始侧的中油道a(22)和位于啮合脱离侧的中油道b(23),所述中油道a(22)一端与设置在中配流盘(2)外侧壁上的油口a(26)连通,另一端与中配流腰型口a(24)连通,所述中油道b(23)一端与设置在中配流盘(2)外侧壁上的油口b(27)连通,另一端与中配流腰型口b(2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扭矩波动的自增压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配流盘(2)下表面的中配流腰型口a(24)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两个所述中配流腰型口a(24)分别与下泵壳体(16)啮合起始侧的两个可变容腔连通,所述中配流盘(2)下表面的中配流腰型口b(25)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两个所述中配流腰型口b(25)分别与下泵壳体(16)啮合脱离侧的两个可变容腔连通;所述中配流盘(2)上表面的中配流腰型口a(24)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两个所述中配流腰型口a(24)分别与上泵壳体(36)啮合起始侧的两个可变容腔连通,所述中配流盘(2)上表面的中配流腰型口b(25)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两个所述中配流腰型口b(25)分别与上泵壳体(36)啮合脱离侧的两个可变容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扭矩波动的自增压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配流盘(1)上表面设有与下泵壳体(16)啮合起始侧的可变容腔连通的下配流腰型口a(14)、与下泵壳体(16)啮合脱离侧的可变容腔连通的下配流腰型口b(15),所述下配流腰型口a(14)还通过设置在下配流盘(1)内的下油道a(12)、设置在下泵壳体(16)内的下连通油道a(17)与中油道a(22)连通,所述下配流腰型口b(15)还通过设置在下配流盘(1)内的下油道b(13)、设置在下泵壳体(16)内的下连通油道b(18)与中油道b(23)连通;所述上配流盘(3)下表面设有与上泵壳体(36)啮合起始侧的可变容腔连通的上配流腰型口a(34)、与上泵壳体(36)啮合脱离侧的可变容腔连通的上配流腰型口b(35),所述上配流腰型口a(34)还通过设置在上配流盘(3)内的上油道a(32)、设置在上泵壳体(36)内的上连通油道a(37)与中油道a(22)连通,所述上配流腰型口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川,杨伟,陈君辉,王羽熙,张瑜,司国雷,王嘉磊,孙望,田洪军,毛妍鉴,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