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液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741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液压泵,由齿轮泵模块、润滑冷却模块和切换阀模块三部分组成,齿轮泵模块包括底座和齿轮组,底座内设有与齿轮组相适配的空腔,齿轮组的两侧形成第一齿轮泵缸体腔室和第二齿轮泵缸体腔室,底座上设有第一输送介质进口、第一输送介质出口、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四输送介质进口和第四输送介质出口,润滑冷却模块包括第一安装板和润滑冷却组件,切换阀模块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一切换阀芯组件和第二切换阀芯组件,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输送介质进口、第二输送介质出口、第三输送介质进口、第三输送介质出口、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传送多种介质的功能,并可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实现两种输送介质之间的自由切换。间的自由切换。间的自由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液压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泵,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液压泵。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泵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动力元件,为整个液压系统提供液压传动的动力,被广泛地应用于涂装、采矿设备、治金设备、建筑机械、工程机械、农林机械等众多工业领域。
[0003]液压泵的功能性对泵使用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现有的液压泵就是单一结构的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螺杆泵等,这些结构的液压泵只能实现单一功能的传送一种介质,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液压泵。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多功能液压泵,该多功能液压泵由齿轮泵模块、润滑冷却模块和切换阀模块三部分组成,所述齿轮泵模块包括底座以及由一个主动齿轮和一个从动齿轮啮合组成的齿轮组,所述润滑冷却模块包括第一安装板和润滑冷却组件,所述润滑冷却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润滑冷却组件包括主动轴,所述切换阀模块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一切换阀芯组件和第二切换阀芯组件,所述第一切换阀芯组件、第二切换阀芯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板相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内设有与所述齿轮组相适配的空腔,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所述主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从动齿轮通过从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齿轮组的两侧与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相连通的第一齿轮泵缸体腔室和第二齿轮泵缸体腔室,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输送介质进口、第一输送介质出口、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四输送介质进口和第四输送介质出口,所述第一输送介质进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口之间形成第一进液流道,所述第四输送介质进口与所述第一齿轮泵缸体腔室之间形成第四进液流道,所述第一输送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之间形成第一出液流道,所述第四输送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二齿轮泵缸体腔室之间形成第四出液流道,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输送介质进口、第二输送介质出口、第三输送介质进口、第三输送介质出口、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输送介质进口之间形成第三进液流道,所述第二输送介质进口与所述第三进液流道之间形成第二进液流道,所述第四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输送介质出口之间形成第三出液流道,所述第二输送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三出液流道之间形成第二出液流道,所述第三输送介质进口、第三输送介质出口分别与所述第四输送介质进口和第四输送介质出口对应,所述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对应,所述第一进液流道或第二进液流道与所述第三进液流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切换阀芯组件切换形成通路,所述第一出液流道或第二出液流道与所述第三出液流道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切换阀芯组件切换形成通路。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换阀芯组件、第二切换阀芯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通
过螺纹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换阀芯组件包括第一阀套、第一弹簧、第一活塞和第一轴芯,所述第一阀套内设有第一活动腔室,所述第一活塞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腔室内并与所述第一阀套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轴芯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阀套上,所述第一轴芯的尾部伸入所述第一活动腔室内与所述第一活塞连接,所述第一轴芯的头部从所述第一阀套伸出并活动位于所述第三进液流道内,用于堵住所述第一进液流道的出液口或所述第二进液流道的出液口;
[0009]所述第二切换阀芯组件包括第二阀套、第二弹簧、第二活塞和第二轴芯,所述第二阀套内设有第二活动腔室,所述第二活塞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腔室内并与所述第二阀套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二轴芯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二阀套上,所述第二轴芯的尾部伸入所述第二活动腔室内与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所述第二轴芯的头部从所述第二阀套伸出并活动位于所述第三出液流道内,用于堵住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的进液口或所述第二出液流道的进液口;
[0010]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一气压入口、第二气压入口、第一气压出口和第二气压出口,所述第一气压入口、第一气压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动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气压入口、第二气压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活动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气压出口和第二气压出口均通过密封堵头堵住。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芯与第一活塞、第二轴芯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套、第二阀套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层密封圈,所述第一活塞的外侧壁与第一阀套、所述第二活塞的外侧壁与第二阀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轴芯的外侧壁与第一阀套、所述第二轴芯的外侧壁与第二阀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三输送介质进口与第四输送介质进口、所述第三输送介质出口与第四输送介质出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三连接口与第一连接口、所述第四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从下往上依次由底板、中板和盖板组成,所述空腔位于所述中板内,所述第一进液流道、第一出液流道、第四进液流道、第四出液流道位于所述盖板内。
[0014]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盖板与所述中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15]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冷却组件与所述盖板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冷却组件还包括密封压套、密封套、定位销、密封压盖和第三弹簧,所述主轴通过所述密封套设置在所述密封压套上,所述密封套与所述密封压套之间形成冷却腔室并设置有所述第三弹簧,所述密封套上设置有所述密封压盖,所述密封压套与所述密封压盖之间设置有所述定位销,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润滑冷却入口和润滑冷却出口,所述润滑冷却入口、润滑冷却出口分别与所述冷却腔室连通。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主轴的外侧壁与所述密封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主轴的外侧壁与所述盖板、密封压套之间设置有油封圈,所述主轴的外侧壁与所述盖板、中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套与所述密封压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压套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本专利技术通过切换阀模块可实现传送多种介质的功能,并可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实现一个液压泵两种输送介质之间的自由切换,如此可避免更换传输介质过程中破坏液压泵内的真空环境,造成传输过程中管道内出现气泡,传输数据不准确;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润滑冷却模块可在液压泵运转过程中注入润滑液以减少主轴的摩擦或注入冷却剂进行降温以避免液压泵在传输某些介质的过程中造成高温容易把液压泵卡死,有助于提高液压泵的使用寿命;
[0021]3、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各个部分之间的配合精度高、摩擦系数低,从而提高了液压泵输送的准确性,降低了液压泵运转过程中的磨损,提高了液压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液压泵,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液压泵由齿轮泵模块、润滑冷却模块和切换阀模块三部分组成,所述齿轮泵模块包括底座以及由一个主动齿轮和一个从动齿轮啮合组成的齿轮组,所述润滑冷却模块包括第一安装板和润滑冷却组件,所述润滑冷却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润滑冷却组件包括主动轴,所述切换阀模块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一切换阀芯组件和第二切换阀芯组件,所述第一切换阀芯组件、第二切换阀芯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板相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内设有与所述齿轮组相适配的空腔,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所述主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从动齿轮通过从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齿轮组的两侧与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相连通的第一齿轮泵缸体腔室和第二齿轮泵缸体腔室,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输送介质进口、第一输送介质出口、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四输送介质进口和第四输送介质出口,所述第一输送介质进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口之间形成第一进液流道,所述第四输送介质进口与所述第一齿轮泵缸体腔室之间形成第四进液流道,所述第一输送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之间形成第一出液流道,所述第四输送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二齿轮泵缸体腔室之间形成第四出液流道,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输送介质进口、第二输送介质出口、第三输送介质进口、第三输送介质出口、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输送介质进口之间形成第三进液流道,所述第二输送介质进口与所述第三进液流道之间形成第二进液流道,所述第四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输送介质出口之间形成第三出液流道,所述第二输送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三出液流道之间形成第二出液流道,所述第三输送介质进口、第三输送介质出口分别与所述第四输送介质进口和第四输送介质出口对应,所述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对应,所述第一进液流道或第二进液流道与所述第三进液流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切换阀芯组件切换形成通路,所述第一出液流道或第二出液流道与所述第三出液流道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切换阀芯组件切换形成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阀芯组件、第二切换阀芯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阀芯组件包括第一阀套、第一弹簧、第一活塞和第一轴芯,所述第一阀套内设有第一活动腔室,所述第一活塞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腔室内并与所述第一阀套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轴芯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阀套上,所述第一轴芯的尾部伸入所述第一活动腔室内与所述第一活塞连接,所述第一轴芯的头部从所述第一阀套伸出并活动位于所述第三进液流道内,用于堵住所述第一进液流道的出液口或所述第二进液流道的出液口;所述第二切换阀芯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雁飞廖保贵
申请(专利权)人:镒凯精密技术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