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196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3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该液冷板组件包括:液冷板,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冷却通道;第一集流体,设于液冷板的第一端,且形成有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第一集流腔与一部分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二集流腔与另一部分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且第一集流体还集成有与第一集流腔连通的第一进液口以及与第二集流腔连通的第二出液口;以及第二集流体,设于液冷板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且形成有第三集流腔,第三集流腔与多个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该液冷板组件能够简化第二集流体结构,减小其体积,提高整个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电池
,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重要的部分,因皮,电池技术也不断进度,使得其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在电池的使用以及充电过程中,电池会不断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导出,将会提高使得电芯处于较高的工作温度,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与寿命,乃至造成安全事故。
[0003]相关技术中,水冷板组件包括口琴管板、以及设于该口琴管板相对两端的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且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上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实际使用时,多个水冷板组件间隔设置,并通过水管将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依次连接,实现电芯的冷却,但该水冷板组件的两端均需要通过水管连接,占用较大的空间,造成电池包内较大空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该液冷板组件能够简化第二集流体结构,减小其体积,提高整个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以至少部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板组件,包括:
[0006]液冷板,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冷却通道;
[0007]第一集流体,设于所述液冷板的第一端,且形成有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一集流腔与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集流腔与另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一集流体还集成有与所述第一集流腔连通的第一进液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集流腔连通的第二出液口;以及
[0008]第二集流体,设于所述液冷板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且形成有第三集流腔,所述第三集流腔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使得由所述第一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能够经所述第一集流腔、部分所述冷却通道后汇入所述第三集流腔,然后再由另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汇入所述第二集流腔,并由第二出液口流出。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体还集成有与所述第一集流腔连通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液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集流腔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出液口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液口。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板体、分别连接于所述板体的远离所述液冷板一侧的侧板以及设于沿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设于两个所述板体之间的分隔板;
[0011]两个所述板体、所述侧板和所述分隔板于所述分隔板的一侧围成所述第一集流
腔;两个所述板体、所述侧板和所述分隔板于所述分隔板的另一侧围成所述第二集流腔。
[0012]可选地,所述板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分隔板设于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之间;
[0013]所述侧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区段、第一弧形区段、第二弧形区段和第二连接区段;
[0014]所述上板体、所述第一连接区段、所述第一弧形区段和所述分隔板围成所述第一集流腔;
[0015]所述下板体、所述第二连接区段、所述第二弧形区段和所述分隔板围成所述第二集流腔。
[0016]可选地,沿远离所述液冷板方向,所述第一弧形区段的上侧壁与所述第二弧形区段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分别设于相对两个所述上板体;
[0018]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分别设相对的两个所述下板体。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嘴和第一出水嘴;
[0020]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水嘴和第二出水嘴。
[0021]可选地,所述液冷板组件还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设于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所述液冷板设于两个电芯之间,用于两个所述电芯侧壁的冷却,所述冷却板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电芯的电池连接片的冷却。
[0022]可选地,所述冷却板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冷却板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23]可选地,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冷却板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与所述冷却板连接的平台。
[0024]可选地,所述平台的宽度小于所述液冷板的厚度。
[0025]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平台的相对两侧的连接侧壁,由所述平台朝向所述液冷板的中心方向,两个所述连接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0026]可选地,所述冷却通道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平行于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所述平行四边形的短边相对于所述液冷板的厚度方向倾斜设置。
[0027]可选地,所述冷却通道的在所述液冷板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侧壁形成有朝向所述冷却通道内部方向凸出的防压部。
[0028]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多个上述的液冷板组件,多个所述液冷板组件间隔设置,用于对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组件之间的电芯进行冷却,且多个所述液冷板组件的第一集流体设于同一端,并分别通过连接管将相邻的两个液冷板组件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相连接。
[0029]可选地,所述液冷板组件的所述第一集流体还集成有与所述第一集流腔连通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液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集流腔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出液口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液口;
[0030]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组件中,一个所述液冷板组件的第一出液口通过所述连接管与另一个所述液冷板组件的第一进液口连接;一个所述液冷板组件的第二出液口通过所述
连接管与另一个所述液冷板组件的第二进液口连接。
[0031]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以及上述的冷却系统。
[0032]可选地,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电池连接片,用于将相邻的两个电芯的电芯极柱电连接;
[0033]所述冷却系统的冷却板与所述电池连接片连接,用于所述电池连接片的散热。
[0034]可选地,所述电池连接片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且与电芯极柱电连接的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朝向所述电芯方向凹陷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冷却板连接。
[0035]本公开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
[003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液冷板组件,进入第一集流体的第一集流腔的冷却液由一部分冷却通道的一端进入液冷板并由该冷却通道的另一端汇入第二集流体的第三集流腔,然后再进入另一部分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进入,最终汇集在第二集流腔中,如此设置,可以将用于冷却液进入的第一进液口和流出的第二出液口同时连接在第一集流体上,即第一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可以集成在第一集流体的同一端,使得另一端的第二集流体结构可以简化,减小其体积,以提高整个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
[0037]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38]附图是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板(11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冷却通道(111);第一集流体(120),设于所述液冷板(110)的第一端,且形成有第一集流腔(121)和第二集流腔(122),所述第一集流腔(121)与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11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集流腔(122)与另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111)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一集流体(120)还集成有与所述第一集流腔(121)连通的第一进液口(121a)以及与所述第二集流腔(122)连通的第二出液口(122b);以及第二集流体(130),设于所述液冷板(110)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且形成有第三集流腔(131),所述第三集流腔(131)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111)的另一端连通;使得由所述第一进液口(121a)流入的冷却液能够经所述第一集流腔(121)、部分所述冷却通道(111)后汇入所述第三集流腔(131),然后再由另一部分所述冷却通道(111)汇入所述第二集流腔(122),并由第二出液口(122b)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20)还集成有与所述第一集流腔(121)连通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121a)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液口(121b),以及与所述第二集流腔(122)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出液口(122b)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液口(122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2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板体(1201)、分别连接于所述板体(1201)的远离所述液冷板(110)一侧的侧板(1202)以及设于沿所述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设于两个所述板体(1201)之间的分隔板(123);两个所述板体(1201)、所述侧板(1202)和所述分隔板(123)于所述分隔板(123)的一侧围成所述第一集流腔(121);两个所述板体(1201)、所述侧板(1202)和所述分隔板(123)于所述分隔板(123)的另一侧围成所述第二集流腔(1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201)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板体(1201a)和下板体(1201b),所述分隔板(123)设于所述上板体(1201a)和所述下板体(1201b)之间;所述侧板(120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区段(1202a)、第一弧形区段(1202b)、第二弧形区段(1202c)和第二连接区段(1202d);所述上板体(1201a)、所述第一连接区段(1202a)、所述第一弧形区段(1202b)和所述分隔板(123)围成所述第一集流腔(121);所述下板体(1201b)、所述第二连接区段(1202d)、所述第二弧形区段(1202c)和所述分隔板(123)围成所述第二集流腔(1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液冷板(110)方向,所述第一弧形区段(1202b)的上侧壁与所述第二弧形区段(1202c)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21a)和所述第一出液口(121b)分别设于相对两个所述上板体(1201a);所述第二进液口(122a)和所述第二出液口(122b)分别设相对的两个所述下板体(1201b)。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121a)和所述第一出液口(121b)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嘴(151)和第一出水嘴(152);所述第二进液口(122a)和所述第二出液口(122b)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水嘴(153)和第二出水嘴(154)。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组件(100)还包括冷却板(1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诚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