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窥膜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189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防窥膜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其中,该防窥膜及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透明基材;第二透明基材,与第一透明基材相对设置;第三透明基材,设置于远离第一透明基材一侧的第二透明基材上;棱镜膜,其一侧与第一透明基材相连,另一侧由第一透明基材向靠近第二透明基材的方向延伸;若干个第一遮光单元;若干个第二遮光单元;及若干个第三遮光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有的防窥膜微结构设计均需要高的深宽比,导致微结构在热压转印或光固化转写过程中都十分困难,有严重的转写率或脱模问题,造成转写材料或模具表面处理的成本昂贵,亦或使转印速度缓慢,不利于工业上的卷对卷生产效率的问题。卷生产效率的问题。卷生产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窥膜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防窥膜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防窥膜的设计都以微结构光栅限制光线穿透膜后的可视角度为主。
[0003]现有的防窥膜为了达到良好的防窥角度,微结构设计均需要高的深宽比,往往达到10

30,这样的微结构在热压转印或光固化转写过程中都十分困难,有严重的转写率或脱模问题,造成转写材料或模具表面处理的成本昂贵,亦或使转印速度缓慢,不利于工业上的卷对卷生产效率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防窥膜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技术方案:一种防窥膜,包括:第一透明基材;第二透明基材,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相对设置;第三透明基材,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透明基材一侧的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上;棱镜膜,其一侧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相连,另一侧由所述第一透明基材向靠近所述第二透明基材的方向延伸;若干个第一遮光单元,间隔设置于靠近所述棱镜膜一侧的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上;若干个第二遮光单元,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和所述第三透明基材之间,且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若干个所述第一遮光单元上方;及若干个第三遮光单元,间隔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一侧的所述第三透明基材上,且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若干个所述第二遮光单元上方;其中,一所述第一遮光单元、一所述第二遮光单元和一所述第三遮光单元呈中轴对称设置。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与所述棱镜膜之间设置有第一粘结层。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与所述第三透明基材之间设置有第二粘结层。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遮光单元的宽度为A1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材的厚度为C1,其中,所述第二透明基材的厚度C1与所述第一遮光单元的宽度A1的比值区间为:C1/A1≤5。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遮光单元的宽度为A1,所述第二遮光单元的宽度为A2,所述第三遮光单元的宽度为A3,其中,所述第三遮光单元的宽度A3与所述第二遮光单元的宽度A2的比值区间为:0.95≤A3/A2≤1.1,所述第一遮光单元的宽度A1与所述第二遮光单元的宽度A2比值关系为:A2≥2A1。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遮光单元的宽度A1为5

10μm,所述第二遮光单元的宽度A2为10

25μm,所述第三遮光单元的宽度A3为9.5

25μm。
[0011]作为优选,相邻所述第一遮光单元之间形成第一透光单元,相邻所述第二遮光单元之间形成第二透光单元,相邻所述第三遮光单元之间形成第三透光单元。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光单元的宽度为B,所述第一透光单元的宽度B与第一遮光单元的宽度A1的比值区间为B/A1<10。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透明基材的厚度为C2,所述第三透明基材的厚度C2与所述第
二透明基材的厚度C1的比值区间为:C2/C1≤2。
[001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防窥膜,防窥膜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一侧。
[0015]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增设棱镜膜和多个遮光单元的方式,通过在棱镜膜上方设置有多层遮光单元,达到了收敛大视角光强度、控制视角和防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避免使用高深宽比微结构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的防窥膜为了达到良好的防窥角度,微结构设计均需要高的深宽比,往往达到10

30,这样的微结构在热压转印或光固化转写过程中都十分困难,有严重的转写率或脱模问题,造成转写材料或模具表面处理的成本昂贵,亦或使转印速度缓慢,不利于工业上的卷对卷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防窥膜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防窥膜又一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防窥膜光线路径阻挡示意图;图4是棱镜膜光强对角趋势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六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七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八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九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十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十一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十二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十三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十四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十五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对比例1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对比例2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对比例3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的对比例4结构示意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的对比例5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为:10、第一透明基材;20、第二透明基材;30、第三透明基材;40、棱镜膜;50、第一遮光单元;60、第二遮光单元;70、第三遮光单元;80、第一粘结层;90、第二粘结层;100、第一透光单元;110、第二透光单元;120、第三透光单元。
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0]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2]如图1

2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防窥膜及显示装置。该一种防窥膜包括:第一透明基材10;第二透明基材20,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10相对设置;第三透明基材30,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透明基材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窥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明基材(10);第二透明基材(20),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10)相对设置;第三透明基材(30),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透明基材(10)一侧的所述第二透明基材(20)上;棱镜膜(40),其一侧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10)相连,另一侧由所述第一透明基材(10)向靠近所述第二透明基材(20)的方向延伸;若干个第一遮光单元(50),间隔设置于靠近所述棱镜膜(40)一侧的所述第二透明基材(20)上;若干个第二遮光单元(60),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20)和所述第三透明基材(30)之间,且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若干个所述第一遮光单元(50)上方;及若干个第三遮光单元(70),间隔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透明基材(20)一侧的所述第三透明基材(30)上,且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若干个所述第二遮光单元(60)上方;其中,一所述第一遮光单元(50)、一所述第二遮光单元(60)和一所述第三遮光单元(70)呈中轴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20)与所述棱镜膜(40)之间设置有第一粘结层(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20)与所述第三透明基材(30)之间设置有第二粘结层(9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单元(50)的宽度为A1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材(20)的厚度为C1,其中,所述第二透明基材(20)的厚度C1与所述第一遮光单元(50)的宽度A1的比值区间为:C1/A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弘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