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68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涉及电池领域。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壁部。壁部包括薄弱部,薄弱部被配置为在电池单体泄放内部压力时被破坏。壁部的外表面具有中心点。其中,薄弱部在壁部的外表面上的投影与中心点的最小距离为a,壁部的外表面的最小径向尺寸为A,两者满足:a≥0.3A。径向是指经过中心点的方向。薄弱部距离中心点较远,距离壁部的边缘较近。壁部上靠近其边缘的位置相比于靠近其中心的位置来说,刚度较大,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强,抗疲劳能力较强。将薄弱部设置于靠近壁部的边缘的位置,不易在气压作用下发生疲劳失效,有利于降低薄弱部提前打开的风险,使得电池单体能够正常工作。得电池单体能够正常工作。得电池单体能够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应用甚广,例如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趋势。电池上设置有用于在电池的内部压力达到起爆压力时泄放内部压力的泄压机构。然而,泄压机构常常提前打开,导致不能实现正常的泄压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其旨在改善相关技术中泄压机构常常提前打开,导致不能实现正常的泄压功能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壁部,所述壁部包括薄弱部,所述薄弱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池单体泄放内部压力时被破坏,所述壁部的外表面具有中心点;其中,所述薄弱部在所述壁部的外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中心点的最小距离为a,所述壁部的外表面的最小径向尺寸为A,两者满足:a≥0.3A,所述径向是指经过所述中心点的方向。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薄弱部在壁部的外表面上的投影与中心点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壁部的外表面的最小径向尺寸的0.3倍,这样,薄弱部距离中心点较远,距离壁部的边缘较近。壁部上靠近其边缘的位置相比于靠近其中心的位置来说,刚度较大,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强,抗疲劳能力较强。将薄弱部设置于靠近壁部的边缘的位置,不易在气压作用下发生疲劳失效,有利于降低薄弱部提前打开的风险,使得电池单体能够正常工作。
[0006]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壁部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距离所述外表面的边缘预设距离b以内的区域,所述薄弱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满足:b=0.2A。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区域是壁部上刚度相对更大的区域,其抵抗变形的能力更强,抗疲劳能力更强。将薄弱部设置在第一区域,薄弱部不易在气压作用下发生疲劳失效,有利于降低薄弱部提前打开的风险,使得电池单体能够正常工作。
[0008]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壁部的外表面为方形,所述第一区域包括长边区、短边区和拐角区,所述长边区沿着所述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短边区沿着所述壁部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拐角区连接所述长边区和所述短边区,所述薄弱部设置于所述拐角区。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拐角区的抗疲劳能力相比于短边区和长边区的抗疲劳能力更好,通过将薄弱部设置于拐角区,使得薄弱部发生疲劳失效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0010]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壁部设有刻痕槽,所述薄弱部形成于所述刻痕槽的底部。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壁部上开设刻痕槽的方式形成薄弱部,简单方便,成本
较低。
[001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薄弱部包括第一薄弱段和第二薄弱段,所述第一薄弱段相比于所述第二薄弱段更靠近所述外表面的边缘,所述第一薄弱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薄弱段的厚度。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电池单体泄压时,电池单体内部的气压和壁部的变形都会对薄弱部造成影响,从而将薄弱部破坏。电池单体内部的气压越大,薄弱部越容易被破坏。壁部的变形越大,薄弱部也越容易被破坏。第一薄弱段相比于第二薄弱段更靠近外表面的边缘,由于电池单体内部的气压相同,壁部在第一薄弱段的位置的变形程度相对于壁部在第二薄弱段的位置的变形程度更小,若第一薄弱段与第二薄弱段的厚度相同,则第一薄弱段相比于第二薄弱段更难被破坏。通过将第一薄弱段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第二薄弱段的厚度,以使得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达到起爆压力时,第一薄弱段和第二薄弱段均容易被破坏,从而便于泄压。
[001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薄弱部包括第三薄弱段,所述第一薄弱段和所述第二薄弱段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薄弱段连接所述第一薄弱段和所述第二薄弱段。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电池单体泄压时,薄弱部能够沿着第一薄弱段、第二薄弱段和第三薄弱段打开,具有较大的泄压面积,有利于提高泄压速率。
[0016]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薄弱段与所述第一薄弱段相交于第一端,所述第三薄弱段与所述第二薄弱段相交于第二端,沿所述第三薄弱段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三薄弱段的厚度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端相比于第二端更靠近外表面的边缘,由于电池单体内部的气压相同,第三薄弱段上靠近第一端的位置的变形程度相对于第三薄弱段上远离第一端的位置的变形程度更小,若第三薄弱段上各个位置的厚度相同,则第三薄弱段上靠近第一端的位置相比于第三薄弱段上远离第一端的位置更难被破坏。通过第三薄弱段的厚度从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以使得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达到起爆压力时,第三薄弱段上各个位置均容易被破坏,从而便于泄压。
[0018]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薄弱部包括第四薄弱段,所述第四薄弱段位于所述第一薄弱段和所述第二薄弱段之间且与所述第三薄弱段相交,所述第四薄弱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薄弱段的厚度,所述第四薄弱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薄弱段的厚度。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薄弱段相比于第四薄弱段更靠近外表面的边缘,由于电池单体内部的气压相同,壁部在第一薄弱段的位置的变形程度相对于壁部在第四薄弱段的位置的变形程度更小,若第一薄弱段与第四薄弱段的厚度相同,则第一薄弱段相比于第四薄弱段更难被破坏。通过将第一薄弱段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第四薄弱段的厚度,以使得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达到起爆压力时,第一薄弱段和第四薄弱段均容易被破坏,从而便于泄压。第四薄弱段相比于第二薄弱段更靠近外表面的边缘,由于电池单体内部的气压相同,壁部在第四薄弱段的位置的变形程度相对于壁部在第二薄弱段的位置的变形程度更小,若第四薄弱段与第二薄弱段的厚度相同,则第四薄弱段相比于第二薄弱段更难被破坏。通过将第四薄弱段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第二薄弱段的厚度,以使得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达到起爆压力
时,第四薄弱段和第二薄弱段均容易被破坏,从而便于泄压。
[0020]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薄弱部包括第一薄弱段,所述第一薄弱段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相比于所述第四端更靠近所述外表面的边缘,所述第三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四端的厚度。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端相比于第四端更靠近外表面的边缘,由于电池单体内部的气压相同,壁部在第三端的位置的变形程度相对于壁部在第四端的位置的变形程度更小,若第三端与第四端的厚度相同,则第三端相比于第四端更难被破坏。通过将第三端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第四端的厚度,以使得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达到起爆压力时,第三端和第四端均容易被破坏,从而便于泄压。
[002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沿所述第一薄弱段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薄弱段从所述第三端到所述第四端的方向厚度逐渐增大。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端相比于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壁部,所述壁部包括薄弱部,所述薄弱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池单体泄放内部压力时被破坏,所述壁部的外表面具有中心点;其中,所述薄弱部在所述壁部的外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中心点的最小距离为a,所述壁部的外表面的最小径向尺寸为A,两者满足:a≥0.3A,所述径向是指经过所述中心点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距离所述外表面的边缘预设距离b以内的区域,所述薄弱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满足:b=0.2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的外表面为方形,所述第一区域包括长边区、短边区和拐角区,所述长边区沿着所述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短边区沿着所述壁部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拐角区连接所述长边区和所述短边区,所述薄弱部设置于所述拐角区。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设有刻痕槽,所述薄弱部形成于所述刻痕槽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包括第一薄弱段和第二薄弱段,所述第一薄弱段相比于所述第二薄弱段更靠近所述外表面的边缘,所述第一薄弱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薄弱段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包括第三薄弱段,所述第一薄弱段和所述第二薄弱段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薄弱段连接所述第一薄弱段和所述第二薄弱段。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薄弱段与所述第一薄弱段相交于第一端,所述第三薄弱段与所述第二薄弱段相交于第二端,沿所述第三薄弱段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三薄弱段的厚度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包括第四薄弱段,所述第四薄弱段位于所述第一薄弱段和所述第二薄弱段之间且与所述第三薄弱段相交,所述第四薄弱段的厚度大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陈小波刘思轲顾明光白静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