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压部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712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泄压部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泄压部件包括泄压部、加强部和第一薄弱部。泄压部被配置为在电池单体泄压时裂开,以泄放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加强部与泄压部相连,加强部环绕泄压部设置。第一薄弱部通过加强部连接泄压部,第一薄弱部的刚度小于加强部的刚度。这种结构的泄压部件使得第一薄弱部更容易变形,从而在电池单体受到内外冲击并发生变形时第一薄弱部能够吸收电池单体的变形能量,以使第一薄弱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进而能够减少泄压部出现变形或损坏等现象,以提升泄压部件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泄压部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泄压部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电动汽车领域,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对动力电池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其中,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在使用可靠性方面和使用寿命方面均有着较高的要求。
[0003]在电池技术中,为了保证电池单体的安全性,一般会在电池单体的外壳上设置用于泄放电池单体内部压力的泄压部件,使得在电池单体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泄压部件能够致动以泄放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然而,现有的电池单体的泄压部件常常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提前致动泄压的现象,以造成电池单体的使用稳定性较差,从而不利于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泄压部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泄压部件,用于电池单体,所述泄压部件包括泄压部、加强部和第一薄弱部;所述泄压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池单体泄压时裂开,以泄放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泄压部相连,所述加强部环绕所述泄压部设置;所述第一薄弱部通过所述加强部连接所述泄压部,所述第一薄弱部的刚度小于所述加强部的刚度。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泄压部件设置有依次连接的泄压部、加强部和第一薄弱部,且加强部环绕泄压部设置,使得泄压部为通过加强部与第一薄弱部相连的结构,通过将第一薄弱部的刚度设置为小于加强部的刚度,使得第一薄弱部的抗变形能力弱于加强部,以使第一薄弱部更容易变形,从而使得第一薄弱部在电池单体受到内外冲击作用力并发生变形时能够有效吸收电池单体的变形能量,使得第一薄弱部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以对位于加强部的内侧的泄压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进而能够有效减少泄压部件的泄压部在电池单体受到内外冲击作用力时出现变形或损坏等现象,能够有效缓解泄压部件的泄压部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提前致动泄压的情况,以提升泄压部件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利于提升具有这种泄压部件的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薄弱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加强部的厚度。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薄弱部的厚度设置为小于加强部的厚度,以使第一薄弱部相较于加强部更容易变形,从而实现第一薄弱部的刚度小于加强部的刚度,结构简单,且便于实现。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部件还包括本体部,所述第一薄弱部连接所述本体部和所述加强部;其中,所述第一薄弱部的刚度小于所述本体部的刚度。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泄压部件还具有本体部,第一薄弱部连接于本体部和加强部之间,且通过将第一薄弱部的刚度设置为小于本体部的刚度,使得泄压部件形成从本体部到第一薄弱部再到加强部为刚度减小再增大的结构,从而使得第一薄弱部能够在本体部和加强部之间形成更容易变形的缓冲区域,进而在提升泄压部件自身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对泄压部的保护作用,以进一步缓解泄压部在电池单体受到内外冲击作用力时出现变形或损坏等现象。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薄弱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本体部的厚度。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薄弱部的厚度设置为小于本体部的厚度,以使第一薄弱部相较于本体部更容易变形,从而实现第一薄弱部的刚度小于本体部的刚度,结构简单,且便于实现。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薄弱部的厚度为D1,所述本体部的厚度为D2,满足,0.3D2≤D1≤0.9D2。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薄弱部的厚度设置为本体部的厚度的0.3倍到0.9倍,一方面能够缓解因第一薄弱部的厚度过小而导致泄压部件的整体结构强度较弱,容易出现断裂的风险,以提升泄压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能够缓解因第一薄弱部的厚度过大而造成第一薄弱部在电池单体受到内外冲击作用力时吸收变形能量的效果不佳的现象,从而能够提升第一薄弱部的缓冲效果,以提升对泄压部件的泄压部的保护效果。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薄弱部的厚度为D1,所述本体部的厚度为D2,满足,0.5D2≤D1≤0.7D2。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薄弱部的厚度设置为本体部的厚度的0.5倍到0.7倍,一方面能够进一步缓解因第一薄弱部的厚度过小而导致泄压部件的整体结构强度较弱,容易出现断裂的风险,以提升泄压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且能够减少第一薄弱部需要去除的物料过多的现象,能够优化生产节拍,以提升泄压部件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缓解因第一薄弱部的厚度过大而造成第一薄弱部在电池单体受到内外冲击作用力时吸收变形能量的效果不佳的现象,且能够降低第一薄弱部的加工难度过大的现象。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部件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泄压部件在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薄弱部。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泄压部件上设置第一凹槽,使得泄压部件在设置有第一凹槽的区域即形成泄压部件的第一薄弱部,采用这种结构的泄压部件便于在泄压部件上形成第一薄弱部,有利于降低在泄压部件上形成第一薄弱部的制造难度,以提升泄压部件的生产效率。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宽为W,满足,0.5mm≤W≤10mm。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凹槽的宽度设置为0.5mm到10mm,一方面能够缓解因第一凹槽的槽宽过小而造成第一薄弱部的宽度过小,以使第一薄弱部在电池单体受到内外冲击作用力并发生变形时吸收变形能量的效果不佳的现象,从而能够提升第一薄弱部的缓冲效果,以提升对泄压部件的泄压部的保护效果,另一方面能够缓解因第一凹槽的槽宽过大而造成第一薄弱部在泄压部件上的占用空间过多,以使泄压部件的整体结构强度较弱
的现象,从而能够降低泄压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等风险。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宽为W,满足,2mm≤W≤5mm。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凹槽的宽度设置为2mm到5mm,一方面能够进一步缓解因第一凹槽的槽宽过小而造成第一薄弱部的宽度过小,以使第一薄弱部在电池单体受到内外冲击作用力并发生变形时吸收变形能量的效果不佳的现象,且能够缓解因第一凹槽的槽宽过小而导致第一凹槽的加工难度过大的现象,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缓解因第一凹槽的槽宽过大而造成第一薄弱部在泄压部件上的占用空间过多,以使泄压部件的整体结构强度较弱的现象,且能够减少第一凹槽的加工范围,优化生产节拍,以提升泄压部件的生产效率。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泄压部件面向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的一侧。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泄压部件上的第一凹槽设置在泄压部件面向电池单体内部的一侧,从而能够减少泄压部件上的第一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泄压部件,用于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部件包括:泄压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池单体泄压时裂开,以泄放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加强部,与所述泄压部相连,所述加强部环绕所述泄压部设置;以及第一薄弱部,通过所述加强部连接所述泄压部,所述第一薄弱部的刚度小于所述加强部的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弱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加强部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部件还包括本体部,所述第一薄弱部连接所述本体部和所述加强部;其中,所述第一薄弱部的刚度小于所述本体部的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弱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本体部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弱部的厚度为D1,所述本体部的厚度为D2,满足,0.3D2≤D1≤0.9D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0.5D2≤D1≤0.7D2。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部件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泄压部件在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薄弱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宽为W,满足,0.5mm≤W≤10m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2mm≤W≤5mm。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泄压部件面向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的一侧。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泄压部件背离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的一侧。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部件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部件背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且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形成有凸起。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薄弱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凸起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面的部分。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宽为W,沿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宽方向,所述第一薄弱部未形成所述凸起的部分的尺寸为L,满足,0.1W≤L≤0.5W。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弱部为沿所述加强部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泄压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泄压部件的厚度方向两两垂直;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加强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薄弱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加强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薄弱部。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弱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泄压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薄弱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泄压部件的两端。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泄压部件的厚度方向,所述泄压部件背离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凹槽,另一侧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形成有凸部;其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壁包括所述泄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周文林李全坤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