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重自动预警处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55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超重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重自动预警处理机构,包括公路和测量板机构,测量板机构前后两侧并且位于公路顶端均安装有龙门架,龙门架上安装有显示屏,龙门架顶端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有拦截机构,拦截机构滑动连接龙门架侧壁;驱动机构包括转杆,转杆上对称安装有两组绕线轮,绕线轮上绕设有拉绳;拦截机构包括拦截框,拦截框上安装有若干组拦截杆,若干组拦截杆横纵有序设置在拦截框内侧,拦截框左右两端的上部均安装有上移动座,拦截框左右两端的下部均安装有下移动座,上移动座和下移动座均与龙门架的侧壁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将待检测车辆进行有效拦截,提升检测效率,安全性更高。安全性更高。安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重自动预警处理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超重检测
,具体为一种超重自动预警处理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超重即超载指汽车装载货物时超过汽车额定载重量,对超载的核定,主要关注的是汽车性能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行车安全性,车辆超载严重破坏了公路基础设施,由于超载车辆的荷载远远超过了公路和桥梁的设计载荷,致使路面损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14525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公路车辆超限超载检测装置,本技术通过缓冲垫内部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二滑竿、第六弹簧、第三滑板、第三支撑杆、第三滑竿、第七弹簧、移动板和第二斜杆的相互配合,车辆检测起到缓冲作用,减少测重板与路面的落差,避免车辆在检测时落差过大对检测装置造成损坏,提高检测效果。
[0004]但是车辆在进入到测量板进行称重检测时,车辆的后方以及前进方都未设有任何拦截机构,或者只设置有简单的拦截杆,如果驾驶超载车辆的司机逃逸,则对超重车辆无法进行有效拦截,严重时可能还会对其他车辆或者行人带来危害,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超重自动预警处理机构。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超重自动预警处理机构,包括公路和测量板机构,测量板机构设置在公路内部,并且测量板机构顶端面与公路顶端面平行,测量板机构前后两侧并且位于公路顶端均安装有龙门架,龙门架上安装有显示屏,龙门架顶端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有拦截机构,拦截机构滑动连接龙门架侧壁;
[0007]驱动机构包括转杆,转杆转动连接龙门架顶端内部,并且转杆的一端延伸至龙门架的外部通过安装在龙门架外壁的电机驱动,转杆上对称安装有两组绕线轮,绕线轮上绕设有拉绳,拉绳另一端延伸至龙门架底端外部与拦截机构相连接;
[0008]拦截机构包括拦截框,拦截框上安装有若干组拦截杆,若干组拦截杆横纵有序设置在拦截框内侧,拉绳另一端与拦截框顶端一侧相连接,拦截框左右两端的上部均安装有上移动座,拦截框左右两端的下部均安装有下移动座,上移动座和下移动座均与龙门架的侧壁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龙门架上对称开设有与拉绳相对应的通道。
[0010]优选的,拉绳设为钢丝绳。
[0011]优选的,龙门架左右两侧内部均安装有导向杆,上移动座和下移动座均滑动套设在导向杆的外部。
[0012]优选的,龙门架的侧壁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两组液压杆,龙门架侧壁上以及导向杆上均开设有与液压杆输出端相对应的插孔;下移动座上开设有与液压杆输出端相对应的
插槽。
[0013]优选的,还包括若干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设置在拦截框底端,缓冲机构包括限位滑轨,限位滑轨顶端连接拦截框,限位滑轨底端滑动连接有两组滑座,两组滑座底端均铰接有缓冲杆,两组缓冲杆的中部连接有弹簧,两组缓冲杆的底端铰接有缓冲座。
[0014]优选的,缓冲座的底端安装有橡胶垫。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拦截机构沿着龙门架上升或者下降,便于对拦截机构进行收放;通过各组液压杆的设置,便于进一步将拦截机构限位在龙门架上相适应的位置,减小驱动机构的负荷,延长使用寿命;通过缓冲机构的设置便于减小拦截机构下降时受到的冲击力,延长使用寿命;通过两组龙门架和两组拦截机构的设置可以将待检测车辆限位在测量板机构上进行检测,不仅可以避免后方车辆或者外部其他因素的干扰,而且当待检测车辆发生超重时,可以将其进行有效拦截,方便工作人员对司机进行相应的处罚,提高安全性,提升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与拦截机构连接方式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拦截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缓冲机构与拦截框连接方式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公路;2、测量板机构;3、龙门架;301、导向杆;302、液压杆;4、显示屏;5、转杆;501、绕线轮;502、拉绳;6、拦截框;601、上移动座;602、下移动座;603、拦截杆;7、限位滑轨;701、滑座;702、缓冲杆;703、缓冲座;70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超重自动预警处理机构,包括公路1和测量板机构2,测量板机构2设置在公路1内部,并且测量板机构2顶端面与公路1顶端面平行,其特征在于,测量板机构2前后两侧并且位于公路1顶端均安装有龙门架3,龙门架3上安装有显示屏4,龙门架3顶端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有拦截机构,拦截机构滑动连接龙门架3侧壁;
[0023]进一步的,测量板机构2为已知技术,不再赘述;
[0024]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包括转杆5,转杆5转动连接龙门架3顶端内部,并且转杆5的一端延伸至龙门架3的外部通过安装在龙门架3外壁的电机驱动,转杆5上对称安装有两组绕线轮501,绕线轮501上绕设有拉绳502,拉绳502另一端延伸至龙门架3底端外部与拦截机构相连接;
[0025]进一步的,龙门架3上对称开设有与拉绳502相对应的通道,便于拉绳502的收放;拉绳502设为钢丝绳,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对拦截机构使用的稳定性;
[0026]如图2和图3所示,拦截机构包括拦截框6,拦截框6上安装有若干组拦截杆603,若干组拦截杆603横纵有序设置在拦截框6内侧,拉绳502另一端与拦截框6顶端一侧相连接,
拦截框6左右两端的上部均安装有上移动座601,拦截框6左右两端的下部均安装有下移动座602,上移动座601和下移动座602均与龙门架3的侧壁滑动连接;
[0027]进一步的,龙门架3左右两侧内部均安装有导向杆301,上移动座601和下移动座602均滑动套设在导向杆301的外部,导向杆301的设置可以对上移动座601和下移动座602起到支撑导向作用;
[0028]更进一步的,龙门架3的侧壁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两组液压杆302,龙门架3侧壁上以及导向杆301上均开设有与液压杆302输出端相对应的插孔;下移动座602上开设有与液压杆302输出端相对应的插槽,通过控制器启动液压杆302,液压杆302输出端伸出,穿过龙门架3和导向杆301上的插孔,最终插入下移动座602上的插槽中,可以将拦截机构进一步限位在龙门架3上,增加拦截机构的稳定性,避免发生位移。
[0029]本实施例中,当车辆行驶到测量板机构2上进行称重时,测量板机构2检测的信息传递到控制器,控制器将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判断是否超重,并且将分析的数据发送到显示屏4上显示,方便驾驶员观看,同时控制器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拦截机构,电机启动带动转杆5转动,使得两组拉绳502转动放长,进而将拦截框6沿着龙门架3向下运动直至拦截框6底端与公路1接触,当拦截框6沿着导向杆3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重自动预警处理机构,包括公路(1)和测量板机构(2),测量板机构(2)设置在公路(1)内部,并且测量板机构(2)顶端面与公路(1)顶端面平行,其特征在于,测量板机构(2)前后两侧并且位于公路(1)顶端均安装有龙门架(3),龙门架(3)上安装有显示屏(4),龙门架(3)顶端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有拦截机构,拦截机构滑动连接龙门架(3)侧壁;驱动机构包括转杆(5),转杆(5)转动连接龙门架(3)顶端内部,并且转杆(5)的一端延伸至龙门架(3)的外部通过安装在龙门架(3)外壁的电机驱动,转杆(5)上对称安装有两组绕线轮(501),绕线轮(501)上绕设有拉绳(502),拉绳(502)另一端延伸至龙门架(3)底端外部与拦截机构相连接;拦截机构包括拦截框(6),拦截框(6)上安装有若干组拦截杆(603),若干组拦截杆(603)横纵有序设置在拦截框(6)内侧,拉绳(502)另一端与拦截框(6)顶端一侧相连接,拦截框(6)左右两端的上部均安装有上移动座(601),拦截框(6)左右两端的下部均安装有下移动座(602),上移动座(601)和下移动座(602)均与龙门架(3)的侧壁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重自动预警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龙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一丁爱娟杨枭
申请(专利权)人:中咨盛裕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