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CSP生产具有良好板形的船体用钢及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153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5
一种采用CSP生产具有良好板形的船体用钢,其组分及wt%为:C:0.03~0.065%,Si:≤0.20%,Mn:0.80~1.00%,P:≤0.020%,S:≤0.012%,Als:0.015~0.055%,Ti:0.020~0.040%,N:≤0.008%;生产方法:1)铁水经脱硫预处理;转炉冶炼;LF炉行精炼;RH真空处理;浇铸成坯;对铸坯加热;轧制;采用前段快冷方式冷却;卷取。本发明专利技术虽然降低了Mn及Ti元素用量,但还能使屈服强度≥350MPa,抗拉强度≥470MPa,断后延伸率A≥27%,0℃冲击功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CSP生产具有良好板形的船体用钢及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舶工程用钢及生产方法,具体属于一种采用CSP生产具有良好板形的船体用钢及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制船体的建造是个复杂的生产过程,船用钢材料经过预处理,随后切割、焊接、成形加工成零件,再组装成部件、各种分段(平面、曲面等)、总段,最后在船台或船坞进行焊接装配,直至形成了整艘船体。根据造船业的加工特点,要求船用钢在一定强度条件下有良好的韧性和焊接性能,并具备良好的尺寸精度及板形质量。船舶减重增载成为各大船舶企业的目标,船用钢高强减薄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薄规格高强度船用钢在热连轧产线生产时,由于产线长,温降快及温度均匀性控制差,导致轧制负荷大,轧制稳定性差,船用钢的板形控制能力差,生产效益低,产品成材率低。而CSP产线因其流程短,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特别在薄规格产品生产上面具有优势,产品尺寸精度控制高,板形控制好。因此,采用CSP工艺生产薄规格高强度船用钢产品,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生产方式,且产品具备良好的尺寸精度、优秀的板形质量。
[0003]经检索:
[0004]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0710020524.7的文献,记载了“高强度船体结构用钢及其板卷生产方法”。其采用的工艺路线为炼钢

精炼

CSP连铸

加热

轧制

冷却

卷取,钢的质量百分组成为C=0.03~0.075%,Si=0.01~0.35%,Mn=1.40~1.60%,Als=0.015~0.10%,V=0.020~0.080%。由于其Mn含量高,且加入了V,显然不仅增加了材料合金成本,并提高了冶炼难度,且该文献对材料板形质量没有明确控制手段,使用该专利方法生产的材料,在轧制板形控制方面,由于轧制的稳定性及轧制均匀控制方法的欠缺,会出现轧制阶段的板形缺陷,且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冷却温度的均匀性控制方法没有,会产生冷却板形缺陷,两种板形缺陷的叠加,会导致最终成品的板形质量缺陷。
[0005]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962813A的文献,记载了“基于CSP产线具有良好成形性能的经济型高强钢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学成份按重量百分数计为C:0.04~0.07,Si:0.10~0.30,Mn:1.20~1.50,P:≤0.015,S:≤0.004,Ti:0.13~0.18,N:≤0.004,Als:0.02~0.04,O:≤0.00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该文献钢卷属于一种易成型高强结构钢领域,与船用钢产品有本质上的区别,船用钢有特定的成分要求与工艺性能要求,必备符合船级社的相关标准规定,才能够做为船用钢材料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厚度规格为2~8mm,屈服强度≥350MPa,抗拉强度≥470MPa,断后延伸率A≥27%,0℃冲击功Akv
[0007]≥105J的一种采用CSP生产具有良好板形的船体用钢及生产方法。
[0008]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
[0009]一种采用CSP生产具有良好板形的船体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3~0.065%,Si:≤0.20%,Mn:0.80~1.00%,P:≤0.020%,S:≤0.012%,Als:0.015~0.055%,Ti:0.020~0.040%,N:≤0.008%,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
[0010]优选地:Mn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80~0.95%。
[0011]优选地:Ti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20~0.035%。
[0012]一种采用CSP生产具有良好板形的经济型船体用钢的生产方法,其步骤:
[0013]1)铁水脱硫,并控制铁水脱硫后S≤0.008%;
[0014]2)转炉炼钢,并控制炼钢结束时钢水中C含量不低于0.03%,出钢温度在
[0015]1650~1680℃;
[0016]3)进行LF炉精炼,控制离站钢水温度不低于1640℃;
[0017]4)进行RH真空处理,并控制结束时钢水中的:N≤0.004%、Als在
[0018]0.015~0.055%,出钢温度在1560~1580℃;
[0019]5)浇铸成坯,其间,控制拉坯速度在3.5~3.7m/min;二冷水段采用边部弱冷制度,其冷却水量以使板坯入均热炉温度在800~1050℃即可;
[0020]6)对铸坯加热,控制出均热炉温度在1180~1220℃,并控制总均热时间不低于20min;同板温度差≤20℃;
[0021]7)采用等比例凸度轧制模式进行轧制:控制开轧温度在1130~1170℃,各
[0022]道次压下率及轧制温度分别为:
[0023]F1~F3:各道次压下率均在55~65%,轧制温度在1110~1170℃;
[0024]F4的压下率在25~35%,轧制温度在980~1100℃;
[0025]F5~F6:各道次压下率均在10~15%,轧制温度在920~980℃;
[0026]F7的压下率在6~9%,轧制温度在860~900℃;
[0027]且在轧制过程中确保奥氏体充分发生再结晶;
[0028]8)采用前段快冷方式进行冷却,其在冷却速度为80~150℃/s下冷却至卷取温度;其间开侧喷水冷,并控制进入中间段的钢板温度在690~710℃;
[0029]9)进行卷取,并控制卷取温度在610~650℃。
[0030]本专利技术中各原料及主要工艺的作用及机理说明如下:
[0031]本专利技术的碳(C)含量为0.030%~0.065%,碳是钢中不可缺少的提高钢材强度的元素之一,含量的降低可避开包晶钢范围,确保薄板坯连铸的稳定性,同时为保证较低的碳当量,改善钢板的焊接性能,提高其韧性,故将碳含量限定在0.030%~0.065%。
[0032]本专利技术的硅(Si)含量为≤0.20%,Si有一定的固溶强化作用,利于提高钢的强度,不利于韧性的控制;在高温条件下Si先被氧化成SiO2,然后SiO2与氧化层中的FeO反应形成铁橄榄石相Fe2SiO4(2FeO
·
SiO2),易富集在氧化铁皮与基体的结合面处,不易去除而影响轧制表面质量,且Si含量过高,表面易形成氧化物压入的微裂纹,不利钢板表面质量的控制,因而本专利技术将Si含量为控制为≤0.20%。
[0033]本专利技术的锰(Mn)含量为0.80%~1.00%,锰是主要的固溶强化元素,具有明显细化晶粒的作用,适量的Mn含量可降低γ

α相变温度,有助于获得细小的相变产物,提高强韧性;同时,由于锰和硫具有较大的亲和力,可避免FeS在晶界析出,降低热脆性,提高热加工性能;但当Mn含量高于1.0%时,易生成(FeMn)2SiO4,容易在氧化铁皮与基体的结合面处
富集,造成氧化铁皮与基体界面的粗糙,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CSP生产具有良好板形的船体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3~0.065%,Si:≤0.20%,Mn:0.80~1.00%,P:≤0.020%,S:≤0.012%,Als:0.015~0.055%,Ti:0.020~0.040%,N:≤0.008%,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CSP生产具有良好板形的船体用钢,其特征在于:Mn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80~0.9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CSP生产具有良好板形的船体用钢,其特征在于:Ti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20~0.03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CSP生产具有良好板形的船体用钢的方法,其步骤:1)铁水脱硫,并控制铁水脱硫后S≤0.008%;2)转炉炼钢,并控制炼钢结束时钢水中C含量不低于0.03%,出钢温度在1650~1680℃;3)进行LF炉精炼,控制离站钢水温度不低于1640℃;4)进行RH真空处理,并控制结束时钢水中的:N≤0.004%、Als在0.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新刘美红尹云洋魏兵王靓徐锋王世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