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硬膜外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33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腔硬膜外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和排气装置,所述导管主体的一端为给药端,导管主体的另一端为进药端,所述给药端的头部设置有若干第一给药孔,给药端的尾部设置有若干第二给药孔,所述进药端上设置有两个进药支管,所述导管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将导管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给药腔,两个所述进药支管分别连接两个给药腔,所述隔板从进药端延伸至靠近给药端,所述隔板靠近给药端的端部设置有活瓣,所述活瓣与隔板铰接,所述第二给药孔位于其中一个给药腔内,所述第一给药孔倾斜朝向远离活瓣的方向,所述第二给药孔倾斜朝向进药端的方向,所述排气装置可拆卸连接于其中一个进药支管,提高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镇痛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硬膜外导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机械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双腔硬膜外导管。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所说的“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是使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分娩镇痛可以让准妈妈们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让她们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得到休息,当宫口开全时,因积攒了体力而有足够力量完成分娩。
[0003]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无痛分娩技术,采用椎管内阻滞,在产妇的腰部硬膜外置入硬膜外导管,配合镇痛泵的使用,并分别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进行通过硬膜外导管进行给药,可实现产程中腰背部神经的阻滞,起到镇痛作用。
[0004]现有的硬膜外导管,置入时其端部的出药口一般会朝向头部方向,在实际的应用中,会有部分产妇在第二产程时仍旧会出现疼痛难忍,此时就需要对其进行药物的追加,而出现该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第二产程时间较长,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现有的硬膜外导管时会出现药物对骶骨尾部神经阻滞不完全,而导致产妇疼痛加剧,就只能加大镇痛药物的给药量,但也会导致产后药物的作用时间大大延长,影响产妇的恢复。
[0005]因此,设计一种带有双腔的硬膜外导管,可在产妇第二产程时卡朝向骶骨尾部进行一定的给药,保证其骶骨尾部神经完全阻滞。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腔硬膜外导管,提高产妇在第二产程中的镇痛效果。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腔硬膜外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和排气装置,所述导管主体的一端为给药端,导管主体的另一端为进药端,所述给药端的头部设置有若干第一给药孔,给药端的尾部设置有若干第二给药孔,所述进药端上设置有两个进药支管,所述导管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将导管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给药腔,两个所述进药支管分别连接两个给药腔,所述隔板从进药端延伸至靠近给药端,所述隔板靠近给药端的端部设置有活瓣,所述活瓣与隔板铰接,所述第二给药孔位于其中一个给药腔内,所述第一给药孔倾斜朝向远离活瓣的方向,所述第二给药孔倾斜朝向进药端的方向,所述排气装置可拆卸连接于其中一个进药支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活瓣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包裹有橡胶层,所述支撑板与隔板的连接处通过橡胶连接,且连接处的两侧设置有凹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给药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对应活瓣的环形闭合挡板,且环形闭合挡板位于第一给药孔和第二给药孔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排气装置包括球囊和连接管,所述球囊的内部连通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端部可与其中一个进药支管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
阀。
[0011]进一步地,所述活瓣的两侧个设置有若干加强凸条。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导管主体给药端上设置多个第一给药孔,加快对椎部的给药,设置第二给药孔在产妇第二产程中实现对其椎部和骶骨部同时进行给药,有效对骶骨尾部的神经进行阻滞,有效保证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镇痛效,避免药物的过量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中双腔硬膜外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导管主体内活瓣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活瓣将其中一个给药腔封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导管主体;2.给药端;3.进药端;4.第一给药孔;5.第二给药孔;6.进药支管;7.隔板;8.给药腔;9.活瓣;10.凹槽;11.环形闭合挡板;12.球囊;13.连接管;14.第一单向阀;15.第二单向阀;16.加强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0019]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参照图1至图4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一种双腔硬膜外导管,包括导管主体1和排气装置,所述导管主体1的一端为给药端2,导管主体1的另一端为进药端3,所述给药端2的头部设置有若干第一给药孔4,给药端2的尾部设置有若干第二给药孔5,所述进药端3上设置有两个进药支管6,所述导管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7,将导管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给药腔8,两个所述进药支管6分别连接两个给药腔8,所述隔板7从进药端3延伸至靠近给药端2,所述隔板7靠近给药端2的端部设置有活瓣9,所述活瓣9与隔板7铰接,所述第二给药孔5位于其中一个给药腔8内,所述第一给药孔4倾斜朝向远离活瓣9的方向,所述第二给药孔5倾斜朝向进药端3的方向,所述排气装置可拆卸连接于其中一个进药支管6。
[0022]如图1所示,为方便理解本技术,将两个进药支管6分别标记为支管A和支管B,所述第二进药孔位于与支管B连接的给药腔8内。
[0023]优选的,所述第一给药孔4的数量大于第二给药孔5,且本实施例中,第一给药孔4
为4个,第二给药孔5为2个。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产程给药时,将硬膜外导管的给药端2伸入腰部,给药端2同样朝向头部侧,排气装置先连接支管B,然后通过支撑管A向给药腔8给药,当药液从给药腔8流出进入给药端2时,由于给药端2的内径变大,药液扩散挤压活瓣9向另一个给药腔8转动,此时,通过排气装置将连接的给药腔8内的空气排出,使其内部产生负压,使得活瓣9受到给药端2内的压力,其边缘与给药腔8的内壁相紧贴,即可将支管B连接的给药腔8封闭,而给药端2内的药液从第一给药孔4进入产妇体内对椎部神经进行阻滞,而通过活瓣9的封闭,能够避免通过支管A给药时,药液流入支管B内;
[0025]当第二产程开始时,将排气装置从支管B上拆卸并连接在支管A上,然后向支管B注入药液,同样的,药液在从给药腔8进入给药段时,会再将活瓣9推向另一侧的给药腔8,再通过排气装置使活瓣9将与支管A连接的给药腔8封闭,而当药液进入与支管B连接的给药腔8后,会有一部分药液从第二给药孔5进入产妇体内,且第二给药孔5朝向且更靠近产妇的骶骨神经,使得药物能够有效的对骶骨神经进行阻滞,而剩下的药液则从第一给药孔4继续对椎部进行给药,从而提高镇痛效果,也可避免过量的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硬膜外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和排气装置,所述导管主体的一端为给药端,导管主体的另一端为进药端,所述给药端的头部设置有若干第一给药孔,给药端的尾部设置有若干第二给药孔,所述进药端上设置有两个进药支管,所述导管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将导管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给药腔,两个所述进药支管分别连接两个给药腔,所述隔板从进药端延伸至靠近给药端,所述隔板靠近给药端的端部设置有活瓣,所述活瓣与隔板铰接,所述第二给药孔位于其中一个给药腔内,所述第一给药孔倾斜朝向远离活瓣的方向,所述第二给药孔倾斜朝向进药端的方向,所述排气装置可拆卸连接于其中一个进药支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飞钱晶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