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类植物组培苗切繁转移装置及其转移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107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薯类植物组培苗切繁转移装置及其转移方法,包括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内通过隔板组分隔出清水腔、药剂腔和废水腔;所述移动架上还设置有清洗浸泡槽;所述清洗浸泡槽与水箱连接;所述清洗浸泡槽内间隔放置有组培苗;所述清洗浸泡槽内流动有清水时用于清洗组培苗根;所述清洗浸泡槽内盛装有药剂时用于浸泡组培苗根;所述清洗浸泡槽底部连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定时水泵。清洗过程和浸泡过程可在移动架移动过程中自动完成,操作人员只需操作放苗、取苗和栽苗,大大缩短了组培繁育的时间。大大缩短了组培繁育的时间。大大缩短了组培繁育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薯类植物组培苗切繁转移装置及其转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薯类农作物繁育栽培
,特别是一种薯类植物组培苗切繁转移装置及其转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甘薯(Ipomoea batatas)又名山芋、红芋、番薯、红薯、地瓜,为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及多种矿物质,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用作物,在世界粮食生产中总产排列第七位。甘薯耐旱、耐瘠薄,生物产量高,除食用外,还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原料之一,当前防治甘薯病毒病一般采用剥离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后得到脱毒苗来去除病毒,培育、繁殖和应用脱毒种薯。脱去病毒后的甘薯苗恢复了种性,生长势增强,产量提高,品质变,增产效果为明显,增产幅度可达80%以上,在生产上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0003]甘薯脱毒苗在适宜的快繁培养基上一般30天后可长成为完整的植株,然后就可进行炼苗移栽。移栽时,先要用镊子从炼苗培养瓶中取出组培苗,用清水洗去根部残留的琼脂,再用甲醛溶液浸泡10

15min,然后移栽到由蛭石、珍珠岩、粗沙、炉灰渣、谷壳、锯木屑等组成的栽培基质上。由于组培苗容易被损坏,现有的操作方式是,人工取出组培苗后用清水清洗,再将清洗好的放入甲醛溶液中浸泡,浸泡完成后放入推车中移动到大棚内移栽;这样的操作方式存在以下的问题:当组培苗数量过多时,依次用流水冲洗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且容易清洗不彻底;另外,组培苗在甲醛溶液中浸泡完成后,需要及时将组培苗全部取出与甲醛溶液分离,否则浸泡时间太长容易导致细胞失水而引发根部坏死;浸泡完成后的组培苗是由人工依次栽培到培养床,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组培苗在等待栽培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存放不当容易受损导致影响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薯类植物组培苗切繁转移装置及其转移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薯类植物组培苗切繁转移装置,包括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内通过隔板组分隔出清水腔、药剂腔和废水腔;所述移动架上还设置有清洗浸泡槽;所述清洗浸泡槽与水箱连接;所述清洗浸泡槽内间隔放置有组培苗;所述清洗浸泡槽内流动有清水时用于清洗组培苗根;所述清洗浸泡槽内盛装有药剂时用于浸泡组培苗根;所述清洗浸泡槽底部连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定时水泵;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浸泡槽底部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清洗浸泡槽底部的另一端;所述清洗浸泡槽内活动架设有放置盘;所述放置盘上间隔开有插苗孔;进一步的,所述放置盘和清洗浸泡槽底部之间架设有滤网;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浸泡槽一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铰接连接有密封门;
所述密封门上设置有防水胶圈;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浸泡槽两侧壁上间隔设置有滑轨;所述放置盘两侧对应滑轨设置有托轨;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层清洗浸泡槽;所述进水管通过主水管连接至清水腔;所述排水管通过主排管连接至废水腔;所述主水管通过三通件连接有药剂管;所述药剂管连接至药剂腔;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主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液泵;所述药剂管上设置有第二液泵;一种薯类植物组培苗切繁转移方法,采用上述的薯类植物组培苗切繁转移装置;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如下步骤:1)组培苗插入放置盘上的插苗孔内,放置盘装入清洗浸泡槽;2)移动架移动到移栽大棚时,打开主水管上的第一液泵、进水管上的第一电磁阀、排水管上的第二电磁阀和定时水泵,从水箱中的清水腔内抽出清水,清水在清洗浸泡槽内流动,清洗组培苗根部残留的琼脂;3)清洗结束后,关闭第一液泵、第二电磁阀和定时水泵;打开药剂管上的第二液泵,从药剂腔内抽出甲醛溶液,至甲醛溶液淹没组培苗根部,打开定时水泵的计时功能,设定抽水时间;4)达到设定时间后,定时水泵抽出清洗浸泡槽内的甲醛溶液,依次取出清洗浸泡槽内的放置盘,开始移栽。
[000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在移动架上设置水箱和清洗浸泡槽,清水在清洗浸泡槽内流动,有利于对清洗浸泡槽内的多个组培苗根部进行冲洗,减少人工流水冲洗所浪费的时间,且通过控制清洗流速和时间,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避免人工清洗不彻底的问题;2、清洗完成后,从水箱往清洗浸泡槽内送入甲醛溶液,使得组培苗的根部浸泡在甲醛溶液中杀菌,并通过排水管及定时水泵,控制浸泡时间,浸泡到时间后,及时抽出甲醛溶液,避免浸泡超时间导致失水;3、将甲醛抽出后,清洗浸泡槽内的组培苗可以继续放置在其中等待栽培,同时能够沥干多余水分,不需取出另外管理,此时可以依次移栽组培苗,避免等待移栽的组培苗因管理不当而损坏;4、清洗过程和浸泡过程可在移动架移动过程中自动完成,操作人员只需操作放苗、取苗和栽苗,大大缩短了组培繁育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07]图1 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 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 为清洗浸泡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4 为清洗浸泡槽一个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5 为清洗浸泡槽另一个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6 为清洗浸泡槽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7为放置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8为水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移动架;2.行走机构;3.水箱;4.清水腔;5.药剂腔;6.废水腔;7.清洗浸泡槽;8.组培苗;9.排水管;10.定时水泵;11.进水管;12.放置盘;13.插苗孔;14.滤网;15.凹槽;16.密封门;17.滑轨;18.托轨;19.主水管;20.主排管;21.第一电磁阀;22.第二电磁阀;23.第一液泵;24.第二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薯类植物组培苗切繁转移装置,包括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内通过隔板组分隔出清水腔、药剂腔和废水腔;所述移动架上还设置有清洗浸泡槽;所述清洗浸泡槽与水箱连接;所述清洗浸泡槽内间隔放置有组培苗;所述清洗浸泡槽内流动有清水时用于清洗组培苗根;所述清洗浸泡槽内盛装有药剂时用于浸泡组培苗根;所述清洗浸泡槽底部连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定时水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薯类植物组培苗切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浸泡槽底部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清洗浸泡槽底部的另一端;所述清洗浸泡槽内活动架设有放置盘;所述放置盘上间隔开有插苗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薯类植物组培苗切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盘和清洗浸泡槽底部之间架设有滤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薯类植物组培苗切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浸泡槽一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铰接连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上设置有防水胶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薯类植物组培苗切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浸泡槽两侧壁上间隔设置有滑轨;所述放置盘两侧对应滑轨设置有托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薯类植物组培苗切繁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伟王红军纪耀坤冯琰杨铭苏寒李知翰邵蕾贾树利张建祥王瑞丽李淑敏熊明国崔宝国陈雪花张忠坤李冬冬李齐栋乔玉英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德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