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605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马铃薯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端连接有放料箱,所述放料箱底部开设有通孔;动力机构,给所述架体提供向前动力,所述动力机构连接于所述架体的前端;行进轮,所述行进轮通过转轴与所述架体的两侧转动连接;送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架体的上端,所述送料机构中具有将待种植物依次从所述放料箱转运至土壤中的送料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马铃薯种植设备,采用人工破土以及逐个播种的方式,且破土、播种不能同步完成,导致马铃薯种植效率低下,不利于盐碱地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推广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马铃薯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盐碱地是巨大的潜在资源,开发利用盐碱地是扩大耕地面积,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0003]在盐碱地中种植耐盐碱植物,是治理盐碱地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盐碱地的利用率低,种植植物的经济效益不显著,改良周期长,限制了盐碱地生物改良技术的发展。
[0004]申请号为CN202210254501.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在盐碱地种植马铃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选取一定亩数的试验田,对试验田中的盐碱进行测量,测量盐碱值,选取一定量的盐碱地改良剂与盐碱地土壤混合均匀,步骤S2:培土:对试验田进行培土,形成一条条田垄,田垄之间土地形成种植面;步骤S3:开掘种植;步骤S4:在田垄表面覆盖透明薄膜,待马铃薯幼苗距薄膜1~10mm之间时,将塑料薄膜除去;步骤S5:灌溉施肥:对马铃薯种植后,根据马铃薯的生长周期,对沟槽内种植的马铃薯进行灌溉施肥。
[0005]随着申请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该技术方案中,对马铃薯的开掘种植步骤,采用人工破土以及逐个播种的方式,且破土、播种不能同步完成,导致马铃薯种植效率低下,不利于盐碱地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端连接有放料箱,所述放料箱底部开设有通孔;
[0008]动力机构,给所述架体提供向前动力,所述动力机构连接于所述架体的前端;
[0009]行进轮,所述行进轮通过转轴与所述架体的两侧转动连接;
[0010]送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架体的上端,所述送料机构中具有将待种植物依次从所述放料箱转运至土壤中的送料组件。
[0011]进一步,所述架体尾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覆土犁铧。
[0012]进一步,所述送料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转轴外周的下齿轮、上齿轮以及与所述下齿轮、上齿轮配合连接的链条,所述链条从放料箱外侧经所述通孔形成闭合,所述链条的外侧连接有若干个用于容纳待种植物的送料单元。
[0013]进一步,所述放料箱外侧设置有播料箱,所述播料箱与架体上端相连接,所述播料箱内具有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的分料转筒。
[0014]进一步,所述分料转筒周向上开设有若干个凹槽。
[0015]进一步,所述分料转筒通过齿链与所述轴转相连接。
[0016]进一步,所述播料箱底部具有集料部,所述集料部的下端连接有送料管。
[0017]进一步,所述覆土犁铧前部设置有与架体底部连接的破土部件,所述破土部件前
端呈锥形,所述破土部件中具有空腔。
[0018]进一步,所述送料管伸入所述破土部件的空腔内。
[0019]进一步,所述送料机构还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放料箱外侧且与架体上端连接的中空支柱,所述上齿轮与所述中空支柱的内侧转动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采用动力机构拉动架体行进,在行进的同时,土壤被破土部件翻动,放置在放料箱内的马铃薯种子被送料机构循环的送移至土壤内,完成马铃薯的种植,该方式,将破土、播种两个步骤相结合,同步进行,提升了马铃薯的种植效率,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利于马铃薯在盐碱地区种植技术的推广。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实施例中放料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实施例中送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实施例中送料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实施例中播料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实施例中分料转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31]架体1、破土部件10、链条覆土犁铧11、行进轮12、转轴120、放料箱13、通孔130、、送料组件20、下齿轮200、上齿轮201、链条202、送料单元203、中空支柱21、播料箱3、分料转筒30、凹槽300、齿链31、集料部32、送料管33、待种植物4。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3]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
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4]实施例:
[0035]如图1

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包括架体1,架体1上端连接有放料箱13,放料箱13底部开设有通孔130;
[0036]动力机构(图示未画出)给架体1提供向前动力,动力机构连接于架体1的前端;行进轮12通过转轴120与架体1的两侧转动连接;送料机构设置于架体1的上端,送料机构中具有将待种植物4依次从放料箱13转运至土壤中的送料组件20,该待种植物4为马铃薯。
[0037]采用动力机构拉动架体1行进,在行进的同时,土壤被破土部件10翻动,放置在放料箱13内的马铃薯种子被送料机构循环的送移至土壤内,完成马铃薯的种植,该方式,将破土、播种两个步骤相结合,同步进行,提升了马铃薯的种植效率,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利于马铃薯在盐碱地区种植技术的推广。
[0038]具体的,如图3

图5所示,送料组件20包括连接于转轴120外周的下齿轮200、上齿轮201以及与下齿轮200、上齿轮201配合连接的链条202,链条202从放料箱13外侧经通孔130形成闭合,链条202的外侧连接有若干个用于容纳待种植物4的送料单元203,在行进轮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端连接有放料箱,所述放料箱底部开设有通孔;动力机构,给所述架体提供向前动力,所述动力机构连接于所述架体的前端;行进轮,所述行进轮通过转轴与所述架体的两侧转动连接;送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架体的上端,所述送料机构中具有将待种植物依次从所述放料箱转运至土壤中的送料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尾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覆土犁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转轴外周的下齿轮、上齿轮以及与所述下齿轮、上齿轮配合连接的链条,所述链条从放料箱外侧经所述通孔形成闭合,所述链条的外侧连接有若干个用于容纳待种植物的送料单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盐碱地区马铃薯试验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箱外侧设置有播料箱,所述播料箱与架体上端相连接,所述播料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伟张健祥段亚魁陈焕丽刘堃王舜杨威朱正民杨铭张忠坤田卫东李伟马丽王红军李志敏李淑敏张锐张伟彬陈妍邵蕾李进凯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德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