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088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及制冷装置,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回路,制冷回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换热管组和蒸发器,换热管组包括互相连接的换热器和回热器,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且互相换热的高温换热管、低温换热管和蓄冷管,回热器包括并联设置且互相换热的毛细管和回热管,毛细管的出口与蓄冷管的入口相连接,蓄冷管的出口与所蒸发器的进口连接,回热管的入口与蒸发器的出口连接,高温换热管的入口与冷凝器连接且其出口与毛细管连接,低温换热管的入口与回热管连接且其出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初次上电时,可降低压缩机两侧的压差和系统压比,解决制冷系统运行不稳定的问题,而且可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关注对冷冻食品如鱼类、肉类等的保鲜。经研究,

90℃~

40℃的低温环境对冷冻食品的保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为了实现

40℃以下的低温常采用多级压缩制冷系统或采用复叠制冷系统。然而,多级压缩制冷系统需要经过多次压缩,复叠制冷系统需要同时运行高温制冷循环和低温制冷循环,通过高温制冷循环产生的冷量来吸收低温制冷循环的制冷剂的冷凝热,这两种制冷系统不仅制冷系统复杂,而且制冷能耗增加,与节能环保的要求不符。
[0003]但是采用单级压缩制冷系统时,在首次上电时,由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大于毛细管中的制冷剂流量,造成制冷剂迅速向冷凝器侧汇集,进而引起冷凝器一侧的冷凝压力迅速升高、而蒸发器一侧的蒸发压力迅速下降,导致制冷系统压力过大,系统运行不稳定,甚至超出压缩机可以承受的压力范围,不利于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回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换热管组和蒸发器,所述换热管组包括互相连接的换热器和回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且互相换热的高温换热管、低温换热管和蓄冷管,所述回热器包括并联设置且互相换热的毛细管和回热管,所述毛细管的出口与所述蓄冷管的入口相连接,所述蓄冷管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回热管的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接,所述高温换热管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连接且其出口与所述毛细管连接,所述低温换热管的入口与所述回热管连接且其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外侧的蓄冷器,所述蓄冷器中储存有蓄冷介质,所述蓄冷管向所述蓄冷器供冷,所述高温换热管与所述蓄冷器换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器环绕所述换热器设置,所述高温换热管、所述低温换热管以及所述蓄冷管均与所述蓄冷器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器呈圆筒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多根毛细管,且所述多根毛细管分别与所述回热管换热,所述制冷剂选择性地自所述多根毛细管中的一者通过;所述多根毛细管的管径互不相同,以及/或者,所述多根毛细管的长度互不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包括第一工质和第二工质,所述第一工质的质量百分比为10~60%,所述第二工质的质量百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伟张书锋廉锋郑皓宇付占朋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