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0143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冷站技术,提供了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主机;设于主机内部的蒸发冷凝模块;与蒸发冷凝模块的连通内机模块;其中,设于蒸发冷凝模块内的传感器模块实时监测蒸发冷凝模块热交换情况,设于主机中的主板根据传感器模块反馈数据控制进入蒸发冷凝模块的制冷剂流量;主板结合前期反馈数据与控制参数来优化进入蒸发冷凝模块的制冷剂流量参数,在最短时间达到最佳的冷凝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主板不断主动记录学习优化制冷剂流量控制参数,提升蒸发冷凝模块控制效率,便于在最短时间达到最佳的冷凝效果,降低能源损耗。降低能源损耗。降低能源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冷站
,尤其涉及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冷站一般使用于机房内,给机房供冷或者供热,比如一些大型商场、办公楼、工厂等等需要大量供冷,冷站逐渐代替传统的冷却塔等设备,作为一种新型制冷源,为大型商场、办公楼、工厂提供制冷需要。
[0003]由于冷站设备一般提供冷源能量大,在特定区域进行制冷时,受制于冷站制冷区域大,滞后性大,前端反馈不及时,在控制过程中会出现过度制冷的情况出现,过量制冷形成的能量损耗较大,不利于能源节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目前冷站设备制冷过程存在滞后性容易造成额外的能源损耗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包括:
[0006]主机;
[0007]设于主机内部的蒸发冷凝模块;
[0008]与蒸发冷凝模块连通的内机模块;
[0009]其中,设于蒸发冷凝模块内的传感器模块实时监测蒸发冷凝模块热交换情况,设于主机中的主板根据传感器模块反馈数据控制进入蒸发冷凝模块的制冷剂流量;主板结合前期反馈数据与控制参数来优化进入蒸发冷凝模块的制冷剂流量参数,在最短时间达到最佳的冷凝效果。
[0010]优选地,所述蒸发冷凝模块包括Ⅰ级蒸发器、Ⅱ级蒸发器和Ⅲ级蒸发器,所述内机模块输送过来的空气依次通过Ⅰ级蒸发器、Ⅱ级蒸发器和Ⅲ级蒸发器壳程后,通过与内机模块连通的主回路管道返回内机模块。
[0011]优选地,所述压缩机组与蒸发冷凝模块之间设有分流单元,所述分流单元包括:
[0012]连通于内机模块与Ⅰ级蒸发器之间的Ⅰ级分流阀;
[0013]连通于Ⅰ级分流阀和Ⅱ级蒸发器之间的Ⅱ级分流阀;
[0014]连通于Ⅱ级分流阀和Ⅲ级蒸发器之间的Ⅲ级分流阀;
[0015]其中,所述Ⅰ级分流阀、Ⅱ级分流阀和Ⅲ级分流阀均为三通电磁阀;所述Ⅰ级分流阀的进口与压缩机组的连通,所述Ⅰ级分流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Ⅰ级蒸发器和Ⅱ级分流阀连通,所述Ⅱ级分流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Ⅱ级蒸发器和Ⅲ级分流阀连通;所述Ⅲ级分流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Ⅲ级蒸发器和主回路管道连通。
[0016]优选地,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
[0017]外感应单元;
[0018]进风感应单元;
[0019]连通于蒸发冷凝模块管程的冷媒感应单元;
[0020]及设于Ⅰ级蒸发器、Ⅱ级蒸发器和Ⅲ级蒸发器壳程之间的空气感应单元。
[0021]优选地,所述冷媒感应单元包括:
[0022]设于Ⅰ级分流阀与Ⅰ级蒸发器连接管道上的Ⅰ级分流阀出口感应器;
[0023]设于Ⅱ级蒸发器与Ⅱ级分流阀连接管道上的Ⅱ级分流阀出口感应器;
[0024]设于Ⅲ级蒸发器与Ⅲ级分流阀连接管道上的Ⅲ级分流阀出口感应器。
[0025]优选地,所述空气感应单元包括:
[0026]设于Ⅰ级蒸发器和Ⅱ级蒸发器之间连接管道上的Ⅰ级蒸发器出口感应器;
[0027]设于Ⅱ级蒸发器和Ⅲ级蒸发器之间连接管道上的Ⅱ级蒸发器出口感应器;
[0028]设于Ⅲ级蒸发器与内机模块连接管道上的Ⅲ级蒸发器出口感应器。
[0029]优选地,所述Ⅰ级分流阀出口感应器、Ⅱ级分流阀出口感应器和Ⅲ级分流阀出口感应器结构相同。
[0030]优选地,所述Ⅰ级蒸发器出口感应器、Ⅱ级蒸发器出口感应器和Ⅲ级蒸发器出口感应器结构相同。
[0031]优选地,所述Ⅰ级蒸发器包括壳体、蒸发管和折板,所述折板与蒸发管之间垂直布置,所述Ⅰ级蒸发器、Ⅱ级蒸发器和Ⅲ级蒸发器均为相同结构。
[0032]优选地,所述主板上设有本地数据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传感器模块、分流单元与主板之间电性连接,相互之间传递相应电磁信号。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冷站自动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模块反馈数据来控制进入蒸发冷凝模块的制冷剂流量;通过主板不断主动记录学习优化制冷剂流量控制参数,提升蒸发冷凝模块控制效率,便于在最短时间达到最佳的冷凝效果,降低能源损耗。
[0035]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冷站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蒸发冷凝模块中Ⅰ级蒸发器、Ⅱ级蒸发器和Ⅲ级蒸发器多级冷凝的方式,借助分流单元对需要冷凝的空气进行精确控制,提升控制精确性减少能源的损耗。
[0036]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冷站自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模块监测内机模块输送过来的空气经过蒸发冷凝模块多级冷凝后的冷凝效果,结合冷凝效果,优化调节幅度,减少能源损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的主机结构示意图。
[0039]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的蒸发冷凝模块结构示意图。
[0040]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的中Ⅰ级蒸发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模块结构示意图。
[0042]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的主板控制结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
的技
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44]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4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如图1

图6所示,所述冷站自动控制系统,包括:
[0046]主机100;
[0047]设于主机100内部的蒸发冷凝模块300;
[0048]与蒸发冷凝模块300连通的内机模块200;
[0049]其中,设于蒸发冷凝模块300内的传感器模块400实时监测蒸发冷凝模块300热交换情况,设于主机100中的主板510根据传感器模块400反馈数据控制进入蒸发冷凝模块300的制冷剂流量;主板510会根据之前反馈数据与控制参数不断优化进入蒸发冷凝模块300的制冷剂流量得到控制参数,通过主板510不断主动记录学习,提升蒸发冷凝模块300控制效率,便于在最短时间达到最佳的冷凝效果;
[0050]需要说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设于主机内部的蒸发冷凝模块;与蒸发冷凝模块连通的内机模块;其中,设于蒸发冷凝模块内的传感器模块实时监测蒸发冷凝模块热交换情况,设于主机中的主板根据传感器模块反馈数据控制进入蒸发冷凝模块的制冷剂流量;主板结合前期反馈数据与控制参数来优化进入蒸发冷凝模块的制冷剂流量参数,在最短时间达到最佳的冷凝效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凝模块包括Ⅰ级蒸发器、Ⅱ级蒸发器和Ⅲ级蒸发器,所述内机模块输送过来的空气依次通过Ⅰ级蒸发器、Ⅱ级蒸发器和Ⅲ级蒸发器壳程后,会通过与内机模块连通的主回路管道返回内机模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凝模块与设于主机内的压缩机组之间设有分流单元,所述分流单元包括:连通于内机模块与Ⅰ级蒸发器之间的Ⅰ级分流阀;连通于Ⅰ级分流阀和Ⅱ级蒸发器之间的Ⅱ级分流阀;连通于Ⅱ级分流阀和Ⅲ级蒸发器之间的Ⅲ级分流阀;其中,所述Ⅰ级分流阀、Ⅱ级分流阀和Ⅲ级分流阀均为三通电磁阀;所述Ⅰ级分流阀的进口与压缩机组的连通,所述Ⅰ级分流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Ⅰ级蒸发器和Ⅱ级分流阀连通,所述Ⅱ级分流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Ⅱ级蒸发器和Ⅲ级分流阀连通;所述Ⅲ级分流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Ⅲ级蒸发器和主回路管道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外感应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冬刘建波王廷伟尧德华张正松林尉铭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