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8180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7
本技术涉及光伏建筑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包括檩条、主导水槽、次导水槽、及光伏板,所述主导水槽底部设有安装调节槽,当檩条之间的间距或翼缘开孔改变时,连接件可以在安装调节槽内调节至檩条合适的位置并与檩条固定,不需要每次调节檩条间距后在导水槽上重新开设孔位与檩条进行螺栓固定,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檩条与导水槽之间的安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并且主导水槽截面形状为立式U型,整体结构简单,具有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易于安装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建筑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1、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v即bipv)是将太阳能发电产品(光伏组件)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作为绿色建筑的主流形式,bipv具有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造价等诸多优势,能完美实现“光伏+绿色建筑”一体化应用,高度契合当下我国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理念。

2、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导水槽及包含其的屋面光伏系统,包括主导水槽;设置在屋面顶部的檩条与所述檩条上方两块相邻光伏组件靠近侧边间隙的部位之间,包括用于与所述檩条连接的檩条固定部,以及与两块所述光伏组件的侧边朝向所述檩条的棱角相匹配的上部肩承式组件边框压点;所述主导水槽外侧的两个所述固定板均设有多个固定孔,通过在每一所述固定孔设置紧固件与所述檩条固定;现场安装时仅需将主导水槽与檩条固定、将光伏组件与主导水槽固定,工序简单、安装方便,也减少了可能的施工操作不当所造成的紧固件不牢等问题。

3、然而现有技术的主导水槽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檩条上,檩条不易打穿,且在长期风荷载作用下容易松动,存在檩条与导水槽之间的安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并且现有技术的连接板与主檩条的连接通常采用钉紧螺栓固定,在风荷载长期作用下易松动;同时现有技术的主导水槽截面形状采用m型或w型,这种主导水槽造价成本太高并且现有技术的主导水槽截面形状复杂,需要耗费大量材料,还不易于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檩条与导水槽之间的安装不方便及造价成本过高的不足,提供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檩条、若干铺设于所述檩条上的主导水槽、若干铺设于所述主导水槽上的次导水槽、及铺设于相邻所述主导水槽之间的光伏板,所述主导水槽与所述檩条垂直设置,所述次导水槽与所述主导水槽垂直设置;所述次导水槽置于相邻所述光伏板之间,所述主导水槽底部设有安装调节槽,所述安装调节槽内设有能沿所述安装调节槽调节安装位置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与所述檩条固定连接。

4、本技术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檩条为主导水槽提供支撑,主导水槽为次导水槽提供支撑,将光伏板铺设于相邻主导水槽之间、次导水槽置于相邻光伏板之间,在光伏板四周形成引流雨水的通道;由于主导水槽底部设有安装调节槽,安装调节槽内设有能沿安装调节槽调节安装位置的连接件,并且连接件可与檩条固定连接,因此当檩条之间的间距或翼缘开孔改变时,连接件可以在安装调节槽内调节至檩条合适的位置并与檩条固定,不需要每次调节檩条间距后在导水槽上重新开设孔位与檩条进行螺栓固定,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檩条与导水槽之间的安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5、进一步地,所述主导水槽的截面形状为立式u型。将主导水槽的截面形状设计为立式u型,整体结构简单,具有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易于安装的优点。

6、进一步地,所述主导水槽顶部设有可拆卸连接板,所述光伏板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主导水槽两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板两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排列开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顶部时、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可轴向重合。在主导水槽顶部设置连接板,便于将光伏板置于所述连接板上,起到承重的效果;在主导水槽和连接板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当第二连接部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顶部时,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可轴向重合,便于利用工具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无需在安装时现场开孔,提高安装精度和效率。

7、进一步地,利用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与另一侧的螺母螺纹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利用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与另一侧的螺母螺纹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具有易于安装、方便操作和稳定性高的优点。

8、进一步地,所述次导水槽的两端分别置于相邻所述主导水槽之间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方,所述次导水槽底部两端设有可卡接于所述主导水槽的限位板。在次导水槽底部两端设置可卡接于主导水槽的限位板,使限位板可以通过限位板与相邻主导水槽卡接,从而次导水槽的两端可以稳定置于相邻第一连接部上方,避免滑动移位。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主导水槽的一侧设有螺杆,所述檩条设有通孔,所述螺杆可穿过所述通孔、并利用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以使所述檩条与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檩条上开设通孔,将连接件的螺杆穿过通孔,并利用螺母螺纹连接螺杆的方式实现檩条与连接件的固定,从而间接固定檩条与主导水槽,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10、进一步地,所述主导水槽上的相邻光伏板之间设有用于压住两侧光伏板的压块,所述压块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压块可以压住相邻两侧光伏板,将压块与主导水槽固定,实现光伏板与主导水槽的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中间设有凸起,所述压块置于所述凸起上方,相邻所述光伏板分别置于所述凸起两侧。一方面凸起帮助限位两侧光伏板,保证相邻光伏板之间的间距一致;另一方面由于压块置于凸起上方,可以减少压块底部插入光伏板之间的长度,起到节约材料和降低安装难度的效果。

12、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一防水胶垫。第一防水胶垫可以防止雨水由光伏板与连接板之间渗入,起到防水的效果。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面高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防水胶垫的接触面。设置第二连接部的上端面高于连接板与第一防水胶垫的接触面,一方面可以为第一防水胶垫留置安装空间,另一方面形成下陷空间帮助集水,起到防漏水的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本技术的主导水槽底部设有安装调节槽,安装调节槽内滑动设有连接件,并且连接件可与檩条固定连接,因此当檩条之间的间距或翼缘开孔改变时,连接件可以在安装调节槽内滑动至檩条合适的位置并与檩条固定,不需要每次调节檩条间距后在导水槽上重新开设孔位与檩条进行螺栓固定,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檩条与导水槽之间的安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并且主导水槽截面形状为立式u型,整体结构简单,具有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易于安装的优点;在主导水槽和连接板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当第二连接部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顶部时,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可轴向重合,便于利用工具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无需在安装时现场开孔,提高安装精度和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檩条(1)、若干铺设于所述檩条(1)上的主导水槽(2)、若干铺设于所述主导水槽(2)上的次导水槽(3)、及铺设于相邻所述主导水槽(2)之间的光伏板(4),所述主导水槽(2)与所述檩条(1)垂直设置,所述次导水槽(3)与所述主导水槽(2)垂直设置;所述次导水槽(3)置于相邻所述光伏板(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水槽(2)底部设有安装调节槽(21),所述安装调节槽(21)内设有能沿所述安装调节槽(21)调节安装位置的连接件(22),所述连接件(22)可与所述檩条(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水槽(2)的截面形状为立式U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水槽(2)顶部设有可拆卸连接板(23),所述光伏板(4)置于所述连接板(23)上;所述主导水槽(2)两侧设有第一连接部(24),所述连接板两侧设有第二连接部(232),所述第一连接部(24)间隔排列开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241),所述第二连接部(232)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33),所述第二连接部(232)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4)顶部时、所述第一安装孔(241)和第二安装孔(233)可轴向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241)和第二安装孔(233)、并与另一侧的螺母螺纹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24)和第二连接部(232)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导水槽(3)的两端分别置于相邻所述主导水槽(2)之间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24)上方,所述次导水槽(3)底部两端设有可卡接于所述主导水槽(2)的限位板(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2)远离所述主导水槽(2)的一侧设有螺杆(221),所述檩条(1)设有通孔,所述螺杆(221)可穿过所述通孔、并利用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杆(221)以使所述檩条(1)与所述连接件(22)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水槽(2)上的相邻光伏板(4)之间设有用于压住两侧光伏板(4)的压块(5),所述压块(5)固定于所述连接板(2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3)中间设有凸起(231),所述压块(5)置于所述凸起(231)上方,相邻所述光伏板(4)分别置于所述凸起(231)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4)与所述连接板(23)之间设有第一防水胶垫(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32)的上端面高于所述连接板(23)与所述第一防水胶垫(6)的接触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檩条(1)、若干铺设于所述檩条(1)上的主导水槽(2)、若干铺设于所述主导水槽(2)上的次导水槽(3)、及铺设于相邻所述主导水槽(2)之间的光伏板(4),所述主导水槽(2)与所述檩条(1)垂直设置,所述次导水槽(3)与所述主导水槽(2)垂直设置;所述次导水槽(3)置于相邻所述光伏板(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水槽(2)底部设有安装调节槽(21),所述安装调节槽(21)内设有能沿所述安装调节槽(21)调节安装位置的连接件(22),所述连接件(22)可与所述檩条(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水槽(2)的截面形状为立式u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水槽(2)顶部设有可拆卸连接板(23),所述光伏板(4)置于所述连接板(23)上;所述主导水槽(2)两侧设有第一连接部(24),所述连接板两侧设有第二连接部(232),所述第一连接部(24)间隔排列开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241),所述第二连接部(232)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33),所述第二连接部(232)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4)顶部时、所述第一安装孔(241)和第二安装孔(233)可轴向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241)和第二安装孔(233)、并与另一侧的螺母螺纹连接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达罗民郑海兴姜鹤龙慧何智康肖雷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