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岩隧洞开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82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岩隧洞开挖结构,涉及开挖结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结构主体、存水箱以及安装座,转动柱的一侧有掘进头,结构主体的内侧设置有调速机构,调速机构包括有电机、转动杆以及二号齿轮,存水箱的内侧设置有水流输送机构,水流输送机构包括有输送装置、一号导管以及二号导管,掘进头的外部有通孔,固定杆的外部有活动块,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有弹簧以及阻尼器;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电机控制齿轮之间啮合运转,即可控制掘进头的开挖速度,再通过将存水箱内的水通入掘进头内,可对掘进头进行降温,保证其能持续工作,而且通过弹簧可对此结构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防止受震导致结构松散无法工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岩隧洞开挖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开挖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软岩隧洞开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软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岩石,其中泥岩和页岩就占地球表面所有岩石的50%左右。在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铁路、道路和矿山工程等领域中都常常遇到与软岩有关的复杂技术问题,于是在对软岩进行隧道开通时需要用到软岩隧洞开挖结构。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09179760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软岩隧洞开挖结构,包括上台阶、下台阶以及掌子面,掌子面为与所在开挖台阶平面呈锐角的非垂直倾斜面;上台阶后及下台阶每次向内开挖推进的距离D不大于2m。上述中国专利号为CN209179760U的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针对软岩隧洞掌子面挤压大变形,突破性地改变以往开挖时一以贯之的垂直掌子面采用倾斜形态的开挖掌子面,从而更加适应软岩隧洞掌子面的变形特征,提高掌子面的自稳能力,减少掌子面坍塌发生概率,保护施工人员安全;同时,能够大幅度减少施加超前支护的工作量,提高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施工质量,并且能够适应软岩隧洞掌子面台阶法开挖的工作模式,节省大量工期。
[0004]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控制掘进开挖的速度,其次,开挖机构与软岩接触的结构易因高温导致损坏无法继续开采,不能持续工作,最后,该装置无减震作用,开挖时会有较强烈的震动效果,可能会导致此装置的机构松散最后无法使用,因此,需要一种软岩隧洞开挖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装置中无法将装置与患者头部固定、无法进行任意位置的定位以及难以将定位后的穿刺装置进行锁定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软岩隧洞开挖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软岩隧洞开挖结构,包括结构主体、存水箱以及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掘进头,通过掘进头可对软岩隧洞进行挖掘,所述转动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一号齿轮,所述结构主体的内侧设置有调速机构,所述调速机构包括有电机、转动杆以及二号齿轮;
[0008]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开设有导槽,所述存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存水箱的内侧设置有水流输送机构,所述水流输送机构包括有输送装置、一号导管以及二号导管,所述掘进头的外部开设有通孔;
[0009]所述结构主体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有弹簧以及阻尼器,所述支撑板的下侧以及活动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
连接件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
[0010]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所述掘进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加固片,且加固片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环形排布,所述加固片可对掘进头进行加固防止损坏。
[0011]所述电机与结构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杆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二号齿轮与转动杆之间为固定连接,且一号齿轮以及二号齿轮的数量均为三组并呈横向排布,所述二号齿轮与一号齿轮之间相啮合。
[0012]所述存水箱与结构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存水箱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入水口,通过入水口可往存水箱内部添加水溶液或者通过入水口与外接水管连接。
[0013]所述输送装置与存水箱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导管与输送装置之间为固定连接,且一号导管的数量为三组并呈纵向排布,通过一号导管可将存水箱内侧底部的水进行吸取,所述二号导管与存水箱以及输送装置均为固定连接,且二号导管与输送管的位置相对应。
[0014]所述输送管与转动轴之间为转动连接,且输送管位于导槽内部,所述通孔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环形排布,且通孔与导槽之间相连通。
[0015]所述弹簧以及阻尼器均与安装座以及活动块固定连接,且弹簧以及阻尼器的数量均为两组并呈对称排布,且阻尼器位于弹簧的内侧。
[0016]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可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活动块滑落,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对称排布。
[0017]所述结构主体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通过安装板便于将此装置进行安装,所述结构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可控制电机以及输送装置运行。
[0018]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本专利技术中,在对软岩进行开挖时,可将掘进头对准开挖部位,然后通过控制面板,即可使电机运转,从而可使转动杆带动二号齿轮转动,由于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相啮合,这样即可使转动轴跟着一起转动,从而控制掘进头进行开挖,使用者只需要控制电机运转速度即可控制此结构的开挖速度。
[0020]2、本专利技术中,当掘进头进行持续高速旋转开挖软岩时,其表面由于高速摩擦会导致温度急剧升高,首先通过一号导管将存水箱内提前放入的水溶液吸收,再通过二号导管传输到输送管内,再通过转动轴内的导槽传输到掘进头内部,对掘进头内部降温,再由于通孔与导槽相连通,即可使水流通过通孔向四周喷发,对掘进头周围环境进行降温,从而对掘进头表面降温,这样即可保证掘进头能够持续高速运转,不需停止进行降温。
[0021]3、本专利技术中,当掘进头进行持续高速旋转开挖软岩时,会使此结构受到强有力的震动,当结构主体受到震动时,会带动支撑板向下挤压,此时活动块即会挤压弹簧,通过弹簧施加的弹力,从而可使结构主体受到的震动收到缓解,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防止此结构受震导致内部结构变得松散无法工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软岩隧洞开挖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图5为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图6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正剖视图;
[0030]图9为图8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1]图中:1、结构主体;2、转动轴;3、转动柱;4、掘进头;5、加固片;6、一号齿轮;7、电机;8、转动杆;9、二号齿轮;10、存水箱;11、入水口;12、输送装置;13、一号导管;14、输送管;15、二号导管;16、导槽;17、通孔;18、支撑板;19、安装座;20、固定杆;21、活动块;22、限位板;23、弹簧;24、阻尼器;25、连接件;26、活动杆;27、安装板;28、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33]实施例一
[0034]如图1

9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软岩隧洞开挖结构,包括结构主体1、存水箱10以及安装座19,结构主体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转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岩隧洞开挖结构,包括结构主体(1)、存水箱(10)以及安装座(19),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所述转动轴(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柱(3),所述转动柱(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掘进头(4),所述转动轴(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一号齿轮(6),所述结构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调速机构,所述调速机构包括有电机(7)、转动杆(8)以及二号齿轮(9);所述转动轴(2)的一侧开设有导槽(16),所述存水箱(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管(14),所述存水箱(10)的内侧设置有水流输送机构,所述水流输送机构包括有输送装置(12)、一号导管(13)以及二号导管(15),所述掘进头(4)的外部开设有通孔(17);所述结构主体(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8),所述安装座(1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0),所述固定杆(20)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活动块(21),所述活动块(21)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有弹簧(23)以及阻尼器(24),所述支撑板(18)的下侧以及活动块(2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25),所述连接件(25)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岩隧洞开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掘进头(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加固片(5),且加固片(5)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环形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岩隧洞开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与结构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运友康鸣雷赵本超陈功磊刘海宁王四巍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