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疲劳可变直径的万向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54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疲劳可变直径的万向轮,涉及万向轮领域,包括轮轴、安装于轮轴的中心轮及分布在中心轮周边的若干外轮毂,外轮毂朝向中心轮的侧面设有侧孔;与侧孔滑动连接的外板,外板的一端固定于中心轮的侧表面;设于中心轮两侧的套筒,轮轴的直径与套筒的内径相等,且轮轴与套筒滑动连接;设于外轮毂两侧的铰接杆,铰接杆的一端与套筒的外侧表面铰接,铰接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外轮毂的侧面铰接;一端与设于套筒侧表面的表面环槽转动连接的驱动杆,驱动杆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螺孔;与螺孔螺纹连接的螺杆。在轮轴转动时,通过中心轮带动外轮毂转动,因此提高了万向轮的整体抗疲劳性能,进而延长了万向轮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万向轮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万向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疲劳可变直径的万向轮


[0001]本技术涉及万向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疲劳可变直径的万向轮。

技术介绍

[0002]万向轮的种类很多,比如麦克纳姆轮,其包括滚球、轮轴和轮毂,被经常应用在大型工业或者移动机器人装置当中以实现装置的全向移动,在一些特殊工况下,比如有一定的颠簸的路况下,直径较小的万向轮在行驶时,容易使得行走装置的底盘与路面产生摩擦,为解决该问题,在申请号为CN202110926620.8,专利名称为一种可变直径的麦克纳姆轮及行走结构和底盘结构的专利中,包括麦克纳姆轮单体、导向机构和连杆机构,若干麦克纳姆轮单体依次设置组成麦克纳姆轮,导向机构设置在麦克纳姆轮的轴心位置,连杆机构设置在麦克纳姆轮的两侧,一端均与导向机构的端部铰接,另一端均与麦克纳姆轮两端的侧壁活动连接;导向机构的一端与动力单元连接。该麦克纳姆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便于控制,能够在驱动过程中随时改变直径,但是该专利中,当麦克纳姆轮的直径变大时,麦克纳姆轮单体会相互远离,这时麦克纳姆轮单体仅仅靠连杆机构悬空,这样必然造成整体的抗疲劳强度大打折扣,因此难以在改变万向轮的直径时,兼顾行驶过程中万向轮的抗疲劳强度,缩短了万向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疲劳可变直径的万向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在改变万向轮的直径时,兼顾行驶过程中万向轮的抗疲劳强度,缩短了万向轮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0004]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疲劳可变直径的万向轮,包括:
[0005]轮轴、安装于所述轮轴的中心轮及分布在所述中心轮周边的若干外轮毂,若干所述外轮毂在中心轮的周边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外轮毂朝向中心轮的侧面设有侧孔;
[0006]与所述侧孔滑动连接的外板,所述外板的一端固定于中心轮的侧表面;
[0007]所述万向轮还包括:
[0008]设于中心轮两侧的套筒,所述轮轴的直径与所述套筒的内径相等,且轮轴与套筒滑动连接;
[0009]设于外轮毂两侧的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一端与套筒的外侧表面铰接,铰接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外轮毂的侧面铰接;
[0010]一端与设于套筒侧表面的表面环槽转动连接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螺孔;
[0011]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用于在转动时,驱动两个驱动杆相互靠近或远离。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板为矩形板,所述侧孔与外板相匹配。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还包括侧板,所述套筒的内侧壁至少设有一个内壁槽,所述内壁槽贯穿套筒两端,所述侧板与内壁槽滑动连接,且侧板固定于轮轴的侧表面。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还包括限位块,其中一个所述侧板靠近中心轮的位置设有所述限位块。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还包括稳定杆,所述驱动杆设有贯穿其侧表现的穿孔,所述穿孔位于螺孔和驱动杆顶端面之间,所述稳定杆的直径与穿孔的直径相等,且稳定杆与穿孔滑动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的底端为T形端或燕尾端,且所述表面环槽与驱动杆的底端相匹配。
[0017]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疲劳可变直径的万向轮,在使用时,首先将轮轴与行走装置内的动力机构连接,使得轮轴可以在动力机构驱动下转动,然后使得驱动杆绕着表面环槽转动,使得螺杆转动至中心轮的正上方,完成后将驱动杆固定到行走装置上,然后在行走装置内设置电机,并将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这样在需要改变万向轮的直径时,电机驱动螺杆转动时,并通过铰接杆推动外轮毂向外运动,使得万向轮的直径变大,完成后,在轮轴转动时,是通过中心轮带动外轮毂转动,因此提高了万向轮的整体抗疲劳性能,进而延长了万向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套筒处的放大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套筒的侧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外轮毂和中心轮的侧视图。
[0023]其中,1、轮轴;2、中心轮;3、外轮毂;4、外板;5、侧孔;6、套筒;7、铰接杆;8、驱动杆;9、螺杆;10、螺孔;11、限位块;12、表面环槽;13、侧板;14、内壁槽;15、稳定杆;16、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
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6]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抗疲劳可变直径的万向轮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4所示,包括:
[0027]轮轴1、安装于所述轮轴1的中心轮2及分布在所述中心轮2周边的若干外轮毂3,若干所述外轮毂3在中心轮2的周边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外轮毂3朝向中心轮2的侧面设有侧孔5;
[0028]与所述侧孔5滑动连接的外板4,所述外板4的一端固定于中心轮2的侧表面;
[0029]所述万向轮还包括:
[0030]设于中心轮2两侧的套筒6,所述轮轴1的直径与所述套筒6的内径相等,且轮轴1与套筒6滑动连接;
[0031]设于外轮毂3两侧的铰接杆7,所述铰接杆7的一端与套筒6的外侧表面铰接,铰接杆7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外轮毂3的侧面铰接;
[0032]一端与设于套筒6侧表面的表面环槽12转动连接的驱动杆8,所述驱动杆8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螺孔10;
[0033]与所述螺孔10螺纹连接的螺杆9,所述螺杆9用于在转动时,驱动两个驱动杆8相互靠近或远离。
[0034]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首先将轮轴1与行走装置内的动力机构连接,使得轮轴1可以在动力机构驱动下转动,然后使得驱动杆8绕着表面环槽12转动,使得螺杆9转动至中心轮2的正上方,完成后将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疲劳可变直径的万向轮,包括:轮轴(1)、安装于所述轮轴(1)的中心轮(2)及分布在所述中心轮(2)周边的若干外轮毂(3),若干所述外轮毂(3)在中心轮(2)的周边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外轮毂(3)朝向中心轮(2)的侧面设有侧孔(5);与所述侧孔(5)滑动连接的外板(4),所述外板(4)的一端固定于中心轮(2)的侧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还包括:设于中心轮(2)两侧的套筒(6),所述轮轴(1)的直径与所述套筒(6)的内径相等,且轮轴(1)与套筒(6)滑动连接;设于外轮毂(3)两侧的铰接杆(7),所述铰接杆(7)的一端与套筒(6)的外侧表面铰接,铰接杆(7)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外轮毂(3)的侧面铰接;一端与设于套筒(6)侧表面的表面环槽(12)转动连接的驱动杆(8),所述驱动杆(8)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螺孔(10);与所述螺孔(10)螺纹连接的螺杆(9),所述螺杆(9)用于在转动时,驱动两个驱动杆(8)相互靠近或远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疲劳可变直径的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4)为矩形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千文徐千峰王程赵静汤翔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世航平台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