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顶升装置和运输车,该顶升装置用于安装于运输车的车体以运输货物,该顶升装置可以包括支撑平台、载物平台、顶杆组件、驱动组件以及导向组件。该支撑平台用于固设于该车体。该载物平台被间隔地叠置于该支撑平台,用于承载该货物。该顶杆包括顶杆,固设于该载物平台的固定座和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支撑平台的推力座,该顶杆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该固定座和该推力座,且该顶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该固定座和该推力座。该驱动组件固设于该载物平台并可传动地连接于该推力座,以驱动该推力座沿着该支撑平台滑动。该导向组件设置于该支撑平台和该载物平台之间,用于引导该载物平台沿着叠置方向远离或靠近该支撑平台。该支撑平台。该支撑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升装置和运输车
[0001]本技术涉及物料转运输送
,特别是涉及一种顶升装置和运输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仓储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人工进行物料转运输送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自动化的物流系统开始在国内外掀起热潮。在传统的物流运输中,如物料箱、仓储货架等存放物料的机构进行转运时往往需要人工进行搬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当货物过重时,人工搬运困难,人工取放存在安全隐患。自动化物流系统可以代替人工来转运货物,提高货物转运效率,降低安全隐患。
[0003]AGV自动引导运输车是自动化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AGV自动引导运输车是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在程序的控制下,运输车可以自动将物料箱等物件放置到指定位置,以代替或补充人工进行货物的取放和转运,帮助提高产线的自动化生产能力。
[0004]为了满足不同的对接高度要求,运输车的载物平台和运输车之间需要设置顶升机构,通过顶升机构升高或降下载物平台,使得载物平台能够平稳的对接于产线。根据现有技术的记载,一种顶升装置,该顶升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底座和顶板,底座上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杠,丝杠的另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X型升降杆,每个X型升降杆都包括铰接的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第一升降杆的下端与底座滑动连接、上端与顶板铰接,第二升降杆的下端与底座铰接、上端与顶板滑动连接,第一升降杆的下端同时与丝母连接。该顶升装置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丝杠转动,丝杠通过丝母将转动运动转化为沿水平方向的移动,进而带动X型升降杆的上升和下降。该方案的问题在于只设置了一组第二升降杆作为导向用的从动件,导致顶板的受力不均匀,对作为主动件的顶杆既要起到顶杆的作用,又要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对于顶杆的负荷较大。此外,由于第二升降杆和第一升降杆铰接在一起,第二升降杆会干涉第一升降杆的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顶升装置和运输车,其能够保证载物平台平稳上升或下降,提高运行过程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0006]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顶升装置和运输车,其将导向组件和顶杆组件分离,避免导向组件干涉顶杆组件。
[0007]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顶升装置和运输车,其能够快速地拆换顶杆,以增加或减小顶升行程。
[0008]基于此,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至少一个优势或其他优点和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升装置,用于安装于运输车的车体以运输货物,包括:
[0009]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用于固设于该车体;
[0010]载物平台,所述载物平台被间隔地叠置于所述支撑平台,用于该承载货物;
[0011]顶杆组件,所述顶杆组件包括顶杆,固设于所述载物平台的固定座和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的推力座,所述顶杆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推力座,且所述顶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推力座;
[0012]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设于所述载物平台并铰接于所述推力座,以驱动所述推力座沿着所述支撑平台滑动;以及
[0013]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和所述载物平台之间,用于引导所述载物平台沿着叠置方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支撑平台。
[001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平台的电机、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电机的丝杆和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丝杆的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固设于所述推力座,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丝杆螺母绕所述丝杆转动以带动所述推力座沿所述支撑平台滑动。
[001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推力座包括推力块和开设于所述推力块的转轴孔和顶丝孔,所述顶杆组件进一步包括顶丝和插设于所述转轴孔的转轴,所述顶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顶丝插设于所述顶丝孔以锁紧所述转轴。
[001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载物平台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固定座,固设于所述支撑平台的两侧的两个第二固定座,两个第一连杆以及两个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具有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平台的第一滑动端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第一转动端;所述第二连杆具有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载物平台的第二滑动端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第二转动端;所述第一连杆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当所述推力座正向滑动时,所述第一滑动端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滑动端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导向所述载物平台远离所述支撑平台;当所述推力座反向滑动时,所述第一滑动端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滑动端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导向所述载物平台靠近所述支撑平台。
[001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组件进一步包括两个第三连杆和两个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具有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平台的第三滑动端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端的第三转动端,所述第四连杆具有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载物平台的第四滑动端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端的第四转动端;所述第三连杆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杆;当所述推力座正向滑动时,所述第三滑动端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四滑动端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导向所述载物平台远离所述支撑平台;当所述推力座反向滑动时,所述第三滑动端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四滑动端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导向所述载物平台靠近所述支撑平台。
[001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载物平台的导杆和固设于所述支撑平台的轴承,所述轴承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导杆,以导向所述载物平台远离或靠近所述支撑平台。
[001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升装置进一步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分别固设于所述支撑平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推力座靠近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推力座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
[002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组件进一步包括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块
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当所述推力座靠近所述接近开关时,所述接近开关控制所述电机停止。
[0021]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升装置进一步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平台的拉绳位移传感器,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检测所述载物平台与所述支撑平台之间的距离并转化为电信号传递至所述驱动组件。
[0022]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运输车,包括:
[0023]车体;和
[0024]如上述任一所述的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安装于所述车体。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顶升装置,用于安装于运输车的车体以运输货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用于固设于该车体;载物平台,所述载物平台被间隔地叠置于所述支撑平台,用于承载该货物;顶杆组件,所述顶杆组件包括顶杆,固设于所述载物平台的固定座和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的推力座,所述顶杆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推力座,且所述顶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推力座;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设于所述载物平台并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推力座,以驱动所述推力座沿着所述支撑平台滑动;以及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和所述载物平台之间,用于引导所述载物平台沿着叠置方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支撑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平台的电机、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电机的丝杆和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丝杆的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固设于所述推力座,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丝杆螺母绕所述丝杆转动以带动所述推力座沿所述支撑平台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座包括推力块和开设于所述推力块的转轴孔和顶丝孔,所述顶杆组件进一步包括顶丝和插设于所述转轴孔的转轴,所述顶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顶丝插设于所述顶丝孔以锁紧所述转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载物平台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固定座,固设于所述支撑平台的两侧的两个第二固定座,两个第一连杆以及两个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具有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平台的第一滑动端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第一转动端;所述第二连杆具有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载物平台的第二滑动端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第二转动端;所述第一连杆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当所述推力座正向滑动时,所述第一滑动端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滑动端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导向所述载物平台远离所述支撑平台;当所述推力座反向滑动时,所述第一滑动端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滑动端远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琦刚,汪镇波,蔡俊杰,倪志祥,段宇,陈仕韬,
申请(专利权)人:舜宇光学浙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