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治疗皮肤损伤的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其包括复合干细胞薄膜、水凝胶营养层以及粘性敷料,其中,所述复合干细胞薄膜形成在所述水凝胶营养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粘性敷料形成在所述水凝胶营养层的另一侧,所述复合干细胞薄膜包括层叠的多个单层干细胞薄膜。该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能够促进创口表皮细胞生长,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病程。缩短病程。缩短病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治疗皮肤损伤的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治疗皮肤损伤的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皮肤大面积损伤、严重创伤、整容整形以及术后创面覆盖目前是十分重要的临床问题。目前存在的治疗手段,如患者自体植皮、异体植皮、人工合成材料修复材料植皮等均存在其局限性,在临床过程中增加了应用的难度和成本。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无排斥反应的且具有促进皮肤损伤修复功能的治疗手段。
[0003]随着生物学以及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的潜在修复功能为人们所关注。然而目前将细胞悬液输注的方法,由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遭到水解酶的破坏,往往造成回输后细胞再生效率以及利用率低下。
[0004]因此,开发一种物排异反应且能够促进创面快速愈合的药物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其促进创口表皮细胞生长,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病程。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包括复合干细胞薄膜、水凝胶营养层以及粘性敷料,
[0007]其中,所述复合干细胞薄膜形成在所述水凝胶营养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粘性敷料形成在所述水凝胶营养层的另一侧,
[0008]所述复合干细胞薄膜包括层叠的多个单层干细胞薄膜。
[0009]细胞薄膜(Cell sheets)指的是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将分离得到的细胞培养于特定的材料之上,并采用特定的手段在不破坏细胞连接的情况下,使得细胞与培养基材分离,所得到的完整单层细胞薄膜。细胞薄膜与细胞注射以及高分子
‑
细胞嵌合植入物相比,在临床应用上存在以下优势:(1)细胞薄膜可以在移植手术直接移植于所需部位;(2)细胞薄膜可以直接应用于这些部位,起到关键治疗作用;(3)细胞薄膜完整保留了细胞外基质,有利于细胞的再生和体内利用,因此,基于干细胞膜的新型生物敷料是治疗皮肤损伤的理想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该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包括多层干细胞薄膜、为细胞提供保持活性所必要的养分以及生长因子的水凝胶营养层。该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可以通过多层干细胞旁分泌作用产生的细胞生长因子以及细胞外间质促进创口表皮细胞生长,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而且本专利技术中的水凝胶营养层以明胶水凝胶作为基底,水凝胶营养层内含多种细胞保持活性所必要的养分以及生长因子,可以有效提高细胞存活率,延长细胞存活时间。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方案的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之一: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复合干细胞薄膜包括层叠的3~5个单层干细胞薄膜。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细胞薄膜的韧性和坚固性。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复合干细胞薄膜为间充质干细胞薄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间充质干细胞薄膜由选自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牙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至少之一形成。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复合干细胞薄膜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0016](1)在培养皿中利用干细胞培养基对干细胞进行培养,以便形成单层干细胞薄膜;
[0017](2)去除所述干细胞培养基,将所述单层干细胞薄膜置于剥离液中,以便获取游离的单层干细胞薄膜;
[0018](3)从所述剥离液中收集所述游离的单层干细胞薄膜,并将多个所述游离的单层干细胞薄膜进行叠加,以便获得复合干细胞薄膜。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在步骤(1)中,所述间充质干细胞的传代次数不超过7代。利用传代次数不超过7代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进一步提升获取的间充质干细胞薄膜的完整性,提升干细胞薄膜的状态。而采用8代及以上的细胞制备干细胞薄膜,偶尔会出现细胞薄膜破碎,细胞薄膜自动脱落,难以形成完整细胞薄膜的情况。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培养皿的底部的内表面涂覆有涂层,所述涂层的表面自由能不超过90mJ/m2。由此,使细胞更容易贴附生长,并且在特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细胞薄膜从培养皿脱离的效果更佳。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涂层的表面自由能不超过60mJ/m2。由此,细胞薄膜从培养皿脱离的效果进一步提升。
[0022]培养皿的表面自由能会影响培养皿表面的亲水性/疏水性。如亲水性太强,细胞表面的粘附蛋白对培养皿的作用过强,则容易导致细胞无法脱落成单层细胞薄膜,或致使细胞局部脱落导致细胞薄膜破碎;疏水性太强则会导致细胞无法贴壁生长。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涂层的厚度为2~100nm,优选2~50nm,进一步优选2~30nm。由此,细胞薄膜从培养皿脱离的效果更佳。另外,专利技术人发现,如果涂层的厚度过厚,细胞的生长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涂层包含高聚物和/或嵌段共聚物。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涂层由聚(2
‑
乙烯吡啶
‑
co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形成。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涂层是通过对2
‑
乙烯吡啶和苯乙烯进行固相沉积而形成的。由此,细胞薄膜从培养皿脱离的效果更佳。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剥离液为DPBS缓冲液。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采用固相支持物收集所述游离的单层干细胞薄膜。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固相支持物为高聚物支撑物。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固相支持物为PVDF膜。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PVDF膜为星形
‑
聚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聚合物亲水
改性的PVDF膜。
[0032]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的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的制备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0033]1)将所述粘性敷料贴附于所述水凝胶营养层的一侧,以便获得粘性敷料
‑
水凝胶营养层;
[0034]2)将所述复合干细胞薄膜转移至所述粘性敷料
‑
水凝胶营养层中所述水凝胶营养层的另一侧,以便获取所述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
[003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水凝胶营养层包括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和10~30%wt的明胶。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水凝胶营养层的厚度为0.5~3mm。
[0037]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的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第二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在制备治疗皮肤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干细胞薄膜、水凝胶营养层以及粘性敷料,其中,所述复合干细胞薄膜形成在所述水凝胶营养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粘性敷料形成在所述水凝胶营养层的另一侧,所述复合干细胞薄膜包括层叠的多个单层干细胞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干细胞薄膜包括层叠的3~5个单层干细胞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干细胞薄膜为间充质干细胞薄膜;任选地,所述间充质干细胞薄膜由选自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牙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至少之一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干细胞薄膜通过以下方式获得:(1)在培养皿中利用干细胞培养基对干细胞进行培养,以便形成单层干细胞薄膜;(2)去除所述干细胞培养基,将所述单层干细胞薄膜置于剥离液中,以便获取游离的单层干细胞薄膜;(3)从所述剥离液中收集所述游离的单层干细胞薄膜,并将多个所述游离的单层干细胞薄膜进行叠加,以便获得复合干细胞薄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细胞薄膜生物敷料,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间充质干细胞的传代次数不超过7代;任选地,所述培养皿的底部的内表面涂覆有涂层,所述涂层的表面自由能不超过90mJ/m2;任选地,所述涂层的表面自由能不超过60mJ/m2;任选地,所述涂层的厚度为2~100nm,优选2~50nm,进一步优选2~30nm;任选地,所述涂层包含高聚物和/或嵌段共聚物;任选地,所述涂层由聚(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佳,唐漫书,廖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碳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