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表面自由能培养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168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实验耗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表面自由能培养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表面自由能培养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培养皿的材料包括: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表面自由能培养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耗材
,具体涉及一种低表面自由能培养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由玻璃或塑料制成。培养皿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塑料培养皿材质多为PS(聚苯乙烯),这类培养皿由于底部的表面自由能较高,不利于细胞薄膜的脱离。
[0003]细胞薄膜是指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将分离得到的细胞培养于特定的材料之上,并采取特定的手段在不破坏细胞连接的情况下,使得细胞与培养基材分离,所得到的完整单层细胞薄膜。细胞薄膜与细胞注射以及高分子

细胞嵌合植入物相比,在临床应用上存在以下优势:(1)传统细胞静脉/动脉注射后,分布偏向于肝、肺等组织,难以实现间充质干细胞向移植器官部位的靶向;而细胞薄膜可以在移植手术直接移植于所需部位;(2)传统的细胞系统注射对于某些特殊部位的疾病,诸如骨关节、肌腱等,由于组织中缺乏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等原因,往往难以起到好的疗效;而细胞薄膜可以直接应用于这些部位,起到关键治疗作用;(3)细胞薄膜无需可降解高聚物材料的支撑,因而不易引发由高聚物材料引起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4)细胞薄膜完整保留了细胞外基质,有利于细胞的再生和体内利用。
[0004]为保证制备的细胞薄膜的完整性,目前有一种方法是在低表面能培养皿中培养单层细胞并进行细胞薄膜的脱离。但制备这类低表面能培养皿多采用真空镀膜工艺,成本较高,且涉及一些可吸入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0005]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工艺流程简单,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制备低表面能培养皿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低表面自由能的培养皿及其制备方法。
[0007]为此,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培养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培养皿的材料包括:
[0008](1)75

80重量份的聚苯乙烯颗粒;
[0009](2)10

40重量份的聚合物;
[0010](3)1

5重量份的增塑剂;
[0011](4)1

5重量份的抗老化剂,
[0012]其中,所述聚合物包括高聚物和嵌段共聚物,组成所述高聚物或嵌段共聚物的单体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之一:
[0013]乙烯基咪唑(vinylimidazole)、乙烯基吡咯烷酮(vinylpyrrolidone)、氨基苯乙
烯(aminostyrene)、甲基丙烯酰胺(methacrylamide)、二甲基丙烯酰胺(N,N

dimethylacrylamide)、N

异丙基丙烯酰胺(N

isopropylacrylamide)、4

乙烯基苄氯(4

vinylbenzyl chloride)、氰甲基苯乙烯(vinyl benzyl cyanide)、1

甲基氯化吡啶(1

methylpyridinium chloride)、乙烯己内酰胺(N

vinylcaprolactam)、丙烯酸(acrylic acid)、N,N

二甲基氨基乙酯(dimethylaminoethyl acrylate)、丙烯酸氯乙酯(chloroethyl acrylate)、丙烯酸氰乙酯(cyanoethyl acrylate)、3

(二甲氨基)丙烯酸丙酯(3

(dimethylamino)propyl acrylate)、丙烯(propylene)、苯乙烯(styrene)、氯乙烯(vinyl chloride)、2

乙烯吡啶(2

vinylpyridine)、丙烯腈(acrylonitrile)、己内酯(hexalactone)、N,N

二甲基乙烯基苯甲胺(dimethylaminomethyl styrene)、4

乙烯吡啶(4

vinylpyridine)、二乙烯基苯(divinylbenzene)、苯甲酸乙烯酯(vinyl Benzoate)、甲基丙烯酸苯甲酯(benzyl methacrylate)、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cyclohex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丁酯(but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异丙酯(isopropyl methacrylate)、丙烯酰胺(acryl amide)、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ll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2

isocyanatoethyl methacrylate)、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乙二醇甲酯甲基丙烯酸酯(di(ethylene glycol)methyl ester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ydroxyethyle methacrylate)、1,2,4

三乙基环己烷(1,2,4

trivinylcyclohexan)、糠醇甲酯(furfur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tetrahydro furfur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己酯(hex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丙炔基酯(propargyl methacrylate)、1,4

丁二醇乙烯醚(1,4

butanediol divinyl ether)、丙烯酸异冰片酯(isobornyl acrylate)、乙二醇二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diacrylate)、丙烯酸丙炔酯(propargyl acrylate)、2,4,6,8

四甲基

2,4,6,8

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2,4,6,8

tetramethyl

2,4,6,8

tetravinylcyclotetrasiloxane)、六乙烯基二硅氧烷(hexavinyldisiloxane)、2,4,6

三乙烯基

2,4,6

三甲基环三硅氧烷(1,3,5

trivinyl

1,3,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的材料包括:(1)75

80重量份的聚苯乙烯颗粒;(2)10

40重量份的聚合物;(3)1

5重量份的增塑剂;(4)1

5重量份的抗老化剂,其中,所述聚合物包括高聚物和嵌段共聚物,组成所述高聚物或嵌段共聚物的单体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之一:乙烯基咪唑、乙烯基吡咯烷酮、氨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酰胺、N

异丙基丙烯酰胺、4

乙烯基苄氯、氰甲基苯乙烯、1

甲基氯化吡啶、乙烯己内酰胺、丙烯酸、N,N

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酸氯乙酯、丙烯酸氰乙酯、3

(二甲氨基)丙烯酸丙酯、丙烯、苯乙烯、氯乙烯、2

乙烯吡啶、丙烯腈、己内酯、N,N

二甲基乙烯基苯甲胺、4

乙烯吡啶、二乙烯基苯、苯甲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乙二醇甲酯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2,4

三乙基环己烷、糠醇甲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丙炔基酯、1,4

丁二醇乙烯醚、丙烯酸异冰片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酸丙炔酯、2,4,6,8

四甲基

2,4,6,8

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六乙烯基二硅氧烷、2,4,6

三乙烯基

2,4,6

三甲基环三硅氧烷、三乙烯基三甲基环三硅氮烷、二甲基苯基乙烯基硅烷、(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癸基丙烯酸酯、七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1,1,1,3,3,3

六氟异丙基异丁烯酸酯、2,2,3,3,4,4

六氟

1,5

五基硅丙烯酸酯、2

(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五氟苯基甲基丙烯酸酯、1H,1H,7H

十二氟庚基丙烯酸酯、1H,1H,2H,2H

全氟癸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乙烯基醚、1,9

癸二烯、2

甲基丙烯酸酐、1,2,4

三乙烯基环己烷、乙酰乙酸烯丙酯、马来酸酐、4

乙烯基苯胺、9

乙烯基咔唑、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丙烯酸N,N

二乙基氨基乙酯、2

(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3

(二甲氨基)丙烯酸丙酯、2

(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2

(叔丁基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N,N

二甲基乙烯基苯甲胺、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乙烯基

N

甲基氯化吡啶、N,N

二甲基乙烯基苯甲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包括甲基丙烯酸丁酯聚合物和聚(2

乙烯吡啶

co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任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丁酯聚合物和聚(2

乙烯吡啶

co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重量比为100:(15~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选自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新戊二醇二苯甲酸酯、环己烷

1,2

二甲酸二异辛酯、环己烷1,2

二甲酸二异壬酯、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中的至少之一;任选地,所述抗老化剂选自四[β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β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丙酸十八酯、硫代二丙酸双月桂酯(DLTP)、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醇酯中的至少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的表面自由能不超过90mJ/m2;任选地,所述培养皿的表面自由能不超过60mJ/m2。
5.一种培养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由以下原料压制而成:(1)75

80重量份的聚苯乙烯颗粒;(2)10

40重量份的聚合物;(3)1

5重量份的增塑剂;(4)1

5重量份的抗老化剂,其中,所述聚合物包括高聚物和嵌段共聚物,组成所述高聚物或嵌段共聚物的单体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之一:乙烯基咪唑、乙烯基吡咯烷酮、氨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酰胺、N

异丙基丙烯酰胺、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碳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