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构件移动装车机和装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0043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预制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移动装车机和装车系统。预制构件移动装车机包括码垛子车和码垛轨道;码垛子车包括外门架装置和内门架装置;沿外门架装置的高度方向,内门架装置与外门架装置可升降地连接;内门架装置能够用于从底部托起放置预制件的货架或释放货架;外门架装置能够沿码垛轨道移动。其能够通过码垛子车实现对预制件的立体码垛,同时还能实现对预制件进行拆垛和吊装。装。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构件移动装车机和装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移动装车机和装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预制构件堆场通常采用单层的堆放模式,这导致一个预制构件工厂需要配置非常大面积的预制构件堆场,使得预制构件工厂的占地面积非常庞大,因此也加高了预制构件工厂的建厂成本。
[0003]采用立体堆场可以有效的减少堆场占地面积,目前市面也有固定式的立体堆场,用建筑或者钢结构的形式,搭建成一个多层的仓库,利用可以起升的设备将预制构件送到每一层仓库中,从而达到立体堆场的效果。但这种立体堆场需要修筑固定式的立体仓库,一次性投入很大。
[0004]另外,现有的预制件一般采用叉车或吊车装车,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性低。装配式预制构件包括梁柱、叠合楼板、飘窗、厨卫等,其重量有1t

4t不等,属超大型货物,传统货物的装车方式并不适用于装配式构件的装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预制构件移动装车机和装车系统,其能够通过码垛子车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构件移动装车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码垛子车(11)和码垛轨道(12);所述码垛子车(11)包括外门架装置(13)和内门架装置(14);沿所述外门架装置(13)的高度方向,所述内门架装置(14)与所述外门架装置(13)可升降地连接;所述内门架装置(14)能够用于从底部托起放置预制件(32)的货架(31)或释放所述货架(31);所述外门架装置(13)能够沿码垛轨道(12)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移动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架装置(14)包括内框组件(300)、升降组件(400)和叉臂组件(500);所述升降组件(400)的一端与所述内框组件(300)连接,所述升降组件(400)的另一端与所述外门架装置(13)的顶部连接,所述升降组件(400)用于能够使所述内框组件(300)相对所述外门架装置(13)升降;所述叉臂组件(500)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内框组件(300)上两侧,以形成用于所述货架(31)通过的叉臂空间(501);且所述叉臂组件(500)用于能够相互靠近以从底部托起所述货架(31),或相互远离以释放所述货架(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移动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组件(300)包括横梁(310)、连接上梁(320)、连接下梁(330)和立梁(340);沿所述立梁(340)的高度方向,所述横梁(310)、所述连接上梁(320)设置在所述立梁(340)的顶部,所述连接下梁(330)设置在所述立梁(340)的底部;相邻的所述横梁(310)和所述连接上梁(320)相互连接,所述连接下梁(330)与所述升降组件(400)连接;所述连接下梁(330)相对地位于所述内框组件(300)的两侧,且相对的所述连接下梁(330)之间形成用于所述货架(31)通过的叉臂空间(501);所述叉臂组件(500)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下梁(330)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移动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组件(500)包括叉臂机构(510)、夹持臂(520)、导向套(530)和夹持机构(540);所述导向套(530)设置在所述内框组件(300)上;沿所述内框组件(300)的长度方向,所述夹持臂(520)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套(530)中以靠近或远离所述叉臂空间(501);所述叉臂机构(510)设置在所述夹持臂(520)靠近所述叉臂空间(501)的一端;所述夹持机构(54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内框组件(300)上,所述夹持机构(540)的另一端用于能够推动所述夹持臂(520)靠近所述叉臂空间(501)或远离所述叉臂空间(5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构件移动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机构(510)包括复位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波李忠岩朱颂国梁学谦钱垂军蒋逸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碧品居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